首页 内容 正文

素食:与吃无关 论素食的生态伦理贡献及其文化自觉

素食生活2023-07-13 10:51
简介不出意外,今年的玉林狗肉節仍延續了各種社會爭議,有意思的是,與狗肉節同時進行的是玉林郊區一個村庄一年一度的素食節。在吃不吃肉這件事上,差異的本質已經與食物無關。..

不出意外,今年的玉林狗肉節仍延續了各種社會爭議,有意思的是,與狗肉節同時進行的是玉林郊區一個村庄一年一度的素食節。在吃不吃肉這件事上,差異的本質已經與食物無關。

無論大多數人是否願意承認,素食主義正在培養越來越多的踐行者。然而,素食本身並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試圖喚起的是對生態、文化傳統的一種自覺。

素食的生態、倫理貢獻

蔣勁鬆:哲學博士,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蔣勁鬆是科學網有名的動物保護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勤奮的博主,線上文章、線下講座,他把很多時間用來做科普。

蔣勁鬆食素已有20年左右的時間。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吃素了一周,原來,這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於是乎,他就這樣戒肉了。

在他的科普內容中,動物保護是與食素密不可分的。

在蔣勁鬆看來,動物保護有三個層面。第一是野生動物保護﹔第二是動物福利,主張動物也是有感覺、有感情的,因此,應該盡量減少動物的痛苦﹔最高層次的則是動物解放。

這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彼得辛格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新的倫理學概念。辛格認為,人類對非人類動物的暴行所導致的痛苦唯有幾百年前白人對黑人的暴行方可比擬。正是在這種常人看來頗為激進的理念的影響下,他將動物解放的基礎定義為做一個吃素人。

因此,在當下的社會,食肉已經得不到倫理學辯護了。當然,蔣勁鬆的言論還是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猛烈抨擊。

但他認為,人類是生活在不同境況下的。當人類對生活方式的選擇空間很小時,比如狩獵族,隻能通過打獵才能存活,那麼食肉是有其合理性的。然而,當我們多數人已經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足的現代社會,隻要能滿足營養需求,食肉是不存在理由的。

更何況,現在的人們對肉類的消費已經到達瘋狂的程度。這是對生命的浪費。蔣勁鬆說。

辛格在論証素食主義的意義和必要性時還透著生態學的思考。蔣勁鬆也始終強調著素食理念對生態保護的貢獻。

人們往往忽視,肉類消費的背后,伴隨著大量能量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蔣勁鬆說,飼料在轉化為肉食的過程中,浪費很嚴重,同樣的土地,通過種植谷物可以養活的人口,是通過種植飼料喂養經濟動物提供肉食來養活的人口的20倍。也正是由於放牧的需要,對於全球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中南美洲熱帶雨林,成片地被轉變成牧場,導致植被退化。

在經濟動物大規模工廠化飼養過程中,有統計顯示,每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10萬公升水,排泄出40公斤的糞便。所產生的大量甲烷,是全球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之一。這些都給本來已經非常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從個人層面,應對生態環境破壞,必須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食素就是改變之一。

素食的文化自覺

劉志:北師大珠海分校法律與行政學院講師

劉志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已經小有名氣,說到食素,同學們第一個就會想到劉志老師。就在5月18日清華大學開幕的第三屆學生素食文化節上,劉志還在北師大珠海分校分會場作了一場名為《東西方文化視野下的素食理念》的講座。

今年40歲的劉志由於從小對食肉沒什麼興趣,吃素的時間已經超過30年。劉志的專業是法律,卻對素食中的傳統文化頗為著迷。放眼全球,無論是在以《聖經》作為文化內核的西方,還是將佛家、儒家、道家等作為文化和文明重要支柱的東方,素食都有其很長的歷史。

《聖經》中,造物主就提出:我將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樹上有結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當作肉吃。因此,當時的人們斷定,人類原始生活應保有草食風味。但而后,這種說法有了改變: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為你的食物。於是,人們開始吃肉。劉志認為,這不是故事的本意。只是時代不同,人類的選擇更多。承認人類統治著動物,但不意味著鼓勵食肉。

西方文化中的素食傳統是建立在不殺生、慈悲心的基礎之上,這一點與東方文化非常相似。劉志說,除了宗教經典,《禮記》中描述:君子遠庖廚,而《孟子》對其進一步作解釋: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道家重要經典《太上感應篇》中也有不可射飛逐走、發蟄驚棲,穴覆巢、傷胎破卵,不可殺龜打蛇、傷害昆虫的說法。

因此,食素是源於一種朴素的仁愛之心。

除此之外,素食還常常被認為與道德聯系在一起。所謂草衣木食,上古之風,素食者似乎有著更為高尚的精神追求。

在劉志看來,食素本身並不能與德行直接畫等號。所謂道德,大自然的規律是道,遵守規律就是德。他認為,隻有在吃素的過程中,使自己的身心貼近自然的狀態,清除貪心、嫉妒心等負面的心態,達到素行、素心的目標,才可能走向道德。因此,素食必須與內省結合起來。

劉志認為,中國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刻意強調要弘揚素食主義,對一個有著悠久農業文明的國度而言,素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在絕大多數時間裡的自覺選擇。可如今,現代人的飲食文化、觀念出現了斷層,奢侈的飲食消費成了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人們因此喪失了文化和生態自覺。

相較於西方轟轟烈烈的素食運動,國內現代素食主義興起的時間還很短。劉志說,自己倡導素食並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立刻放棄食肉,而是告訴大家至少要懂得節制。

當然,如果你也好奇孔子所說的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生活,不妨可以嘗試一下。

年輕人的素食經

吳迪:設計藝術學碩士,網頁視覺設計師、插畫師

在社交網絡上,有一個賬號在素食圈頗為風靡,它叫素食星球,在這裡,聚集了一大群年輕的素食愛好者,他們相信,素食擁有治愈人類和改變世界的力量。

這是讓專家型素食推廣者倍感喜悅的一件事,素食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傳播顯示出了更為積極的勢頭。

Alina小迪素食簿的微信賬號已經經營一年半時間了,原創手繪《北京素食地圖》《蔬果小姐》系列的發布,讓這個背后的80后女孩迅速在素食圈走紅。最近,她又帶著裝著滿滿愛意的《四季素寫本》與大家分享自己手繪的素食私房菜。

她是吳迪,食素6年。吳迪吃素的緣由很簡單,受其食素的母親的影響,母親食素已有十年時間。從以素食為主,到吃蛋奶素,再到吃純素。用她的話說,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每個人吃素的理由都各不相同。有人為健康,有人為環保,有人為宗教,也有人是因為一本書、一個講座或者一場活動而改變了觀念。但吳迪卻越來越發現,許多人吃素是沒有理由的,或者說他們自己也並不清楚理由。

吃素可以是偶然的,而選擇素食的理由往往會出現在你真正開始堅持之后。對此,吳迪深有體會。

見到吳迪的第一眼,才發現這是個十分纖瘦的女孩。吳迪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是醫院的常客。吃素兩年以后忽然發現,自己已經許久沒有去醫院報到了。食素可以讓一個病怏怏的瘦弱女孩恢復健康?

她的經驗是,事實上吃素會讓人更關注營養的搭配、均衡,過去的飲食反倒顯得敷衍了事了。

當然,吃素帶給她的改變不止於此。由於疾病的減少,心理負擔也減輕了,她感受到了由內而外的輕鬆。而且,由於素食的准備干淨簡潔,她意識到其他的生活部分也變得簡單而有秩序起來,在這種狀態下,人變得更為專注。

有一位朋友的話曾讓吳迪印象深刻,因為吃素,他連購物的欲望都消失了。僅靠吃素就能讓人回歸朴素?

這當然不是素食本身的力量。在吳迪看來,吃素好比打開了一扇門,當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接觸這個圈子后,會發現,在這個圈子的文化中,健康、環保、身心成長是最重要的主題。因此,從接觸、了解到踐行,吃素是讓人的內在發生改變的一種途徑,而不是目的。

從小就迷戀畫畫的吳迪,在畢業的這五六年時間中,居然一次都沒有抬起過畫筆。去年,她辭了職,投身於素食與藝術的世界。誰能料到,我會因為這樣的原因,以這樣的方式回到自己的繪畫世界。

更新于:2023-07-13 10:51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