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常识
-
文章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学佛者,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一、杀生戒: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
2023-08-09 07:30阅读原文>> -
文章四无量心即四梵住,修习四法能感大梵之果报
学佛从这里开始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种禅观。又称四无量、四梵住。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 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脱离贪嗔之心 住平等舍。慈悲喜舍何为修慈,修慈者,必先深思嗔恨之念所感之恶果,由此而知忍辱之功..
2023-08-08 07:42阅读原文>> -
文章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五观堂有何含义
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为何称之五观堂?因为佛制比丘,食存五观,如果用斋时,散心杂话,则信施难消,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为五观堂。依名显义,五观堂意味着行者用斋进食也是一种修行的重要课题。佛法与生活本是融合的,随时随处皆是我..
2023-07-29 07:46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此之密人,是指依密宗修行的行人;这里所言之三昧耶,是指密宗特有的一种戒叫三昧耶戒,此戒概广义戒条及法义。那么,具体而言,什么叫做密人呢?密人者,是指密法各大宗派中修行证道的行人。比喻说十大宗派,其中有一种属于菩萨大乘行者修行的宗派,此宗派往往称为即身成佛的宗派..
2023-07-29 07:41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五 为僧不守戒流为表面
为僧者,若不奉守佛法戒律教规,所修之行必为有过之行,流于表面,则无真正成就。佛陀有云:不奉守佛教戒法的比丘,虽然不贪求情爱之欲,却贪求利养。此意即指为僧者不守戒法,则将贪求世法之益,而无修行之心,自是无有成就之可能。现世之诸出家行者,上至部分法师活佛,下至芸芸..
2023-07-29 07:34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六 居士不勤修为表面
学佛修行之人,若不勤于修持,则成就便是岌岌可危,自是难于了脱生死。何独于此单指居士不勤修则为表面行呢?学习佛法,可以由显宗而入法修持,也可以依密法而成就。今言居士不勤修,是因为居士修行,随意性较大,不似出家众早晚课诵,修禅习法,都有统一之安排规定,就不由得你分..
2023-07-29 07:30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八 修法而不知法要流为表面
已依止了上师、皈依佛门的弟子,当依法入修,依师教而作具体行持,每日勤修不怠,方可成就生死之大事。而一些流于表面修行的行人,虽然看起来也同别人一样,别人修法他也修法,但他修法修到最后却不知其所以然,自己应该怎样修也不知道,修法的法义要点也不明白。所言此两种修法人..
2023-07-28 07:47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一至十)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一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三 吝啬而行布施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五 为僧不守戒流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六 居士不勤修为表面修行人的..
2023-07-28 07:43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七 只研学理不修法为表面
学佛修行人钻研学理不是坏事;而坏的就是某些“老学究”“新学研”居士、比丘行人抱着质疑态度,以固守所谓的“严谨务实之学风”,依夫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治学观点,把佛法当作理论学术来“研究探讨”,或把佛学作为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去学习,动辄就道“某某对佛法学..
2023-07-28 07:38阅读原文>> -
文章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九 若不按法而行反而教人乃为表面
自古有言:欲立人者,必先立己,己尚未立,何可立人。其意是说,要授意他人,自必言身立正,他人方可依之。如当老师的人,或教授他人者,必须自己先要做到如所讲的道理,自己都不能做到的话,是没有资格去要求别人的。佛法的修学同样如此,一个自己本身尚不能依法而行持的人,若他..
2023-07-28 07:35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八章 太子少年时的教..
迦毗罗卫国中净饭大王生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亲都呈献无数的象马宝车;邻国..
-
佛教入门: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亲人亡故之后,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佛教的超度方法,帮助亲人的亡灵获得利益..
-
素于身静于心 一南的“天厨妙香”素食品..
创业是种性格,吃素是片爱心;学校授予知识,文化予人智慧。 这是一南的人生..
-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46-150)
146、识,指认识。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识是指人的远见卓识,是对事物发展的..
-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四回八条件「弥勒菩萨!快告诉我,我这一生应该做什么最好!」雁儿突然..
-
世智聪慧的人极力追求财富,却走向了末途..
编者按:很多人对于生命的可贵性认识度不够,一生追逐名利、财富、地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