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居士人物2024-10-26 12:45
简介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念佛明明是心住于佛,怎么说无住生心呢!须知净是净,禅是禅,这两门各有其境界,不宜混淆。凡有住生心者,皆有生处,凡夫住于六尘而生心,住于贪..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1.

念佛明明是心住于佛,怎么说无住生心呢!须知净是净,禅是禅,这两门各有其境界,不宜混淆。凡有住生心者,皆有生处,凡夫住于六尘而生心,住于贪镇痴烦恼而生心,故其生处为三界六道。念佛人住于佛而生心,故其生处为佛国净土,境虽不同,其有生则同。生佛国的最后,还要把这一念──念佛之心遣去,才是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的涅槃,这不但是往生以后的事,也是过三贤十圣以后的事。昔禅宗四祖道信,乘法融禅师不在时,在他坐椅上,写一「佛」字,融至,疑惧不敢坐。祖说「你原来还有这个」!盖讥其尚有佛之一念,未曾排遣精净也,融闻大悟,遂成禅宗旁系。观此可知:心中有一佛存在,这是净土宗的境界,并不是禅宗境界。

2.

要禅净双修,那也好,不过,我得告明:有此慧解,是两利齐收,无此慧解,是两宗俱垮;有此慧解,是禅净互成,无此慧解,是禅净互敌,所以不能不慎重考虑。此外还有几句要紧的话要说:如果不能双管齐下,那么,就要老实点,知难而退,随顺自根,在禅净二者,择一门深入,也是好办法。若问那一门稳?那就要推:万修万人去的念佛门了。

3.

烧佛像,骂佛祖,是造出佛身血,及毁谤三宝的罪愆,当入无间地狱,然则丹霞及德山云门等,是否也当入地狱呢?凡事欲论其果,先须研讨其因,不宜但据事论事。丹霞等的烧佛骂佛,是见行人,错认偶像及应身,为真佛祖,因此不知有法有佛,有自性佛,所以才烧偶像,骂应身,以破其迷执。虽在烧骂,心中是充满者:慈悲度人的念头。现在八识田中种下的,既是这样性质的种子,将来发为果报时,当然不但不会入地狱,而且会成菩萨成佛。今之外教外道,以及凶暴无识之徒,他们破坏佛法,毁寺逐僧,讪谤经律。当发动时,是充满者:忿恨、刻毒、自私、残暴、镇恕、愚痴等念头。以这样性质的种子,种入第八识中,将来发为果报时,如何不入地狱呢!双方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者,其心念不同故也。

4.

学者对于禅净两宗诸师的语录,都读过了,我们可以细心地,把来比较一比较。大体说起来:禅是返其初,净是定于一,这两宗的玄旨,都是治心的法要,为千古不磨之论。禅德语录中如:「放舍」「离诸想」「无所求」「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即心即佛」「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息念忘虑」「心空境自空」等,都是教人:息多生妄想,回到无心。净德语录中如:「念得佛熟,一切教理,都在里许。」「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一念中,止观具足,」「奋起一念,如倚又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念极情忘,心空佛现。」等,都是教人:借一句洪名,平空万念。如是二法,排在学者面前,如秋菊春兰,并皆佳妙,倘若入宝山而空手,真堪哭一场。

5.

大修行人,纵使不作恶事,但作善事,然而也总脱不了因果。例如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善趣,不害得长寿,谦下得大威德,施灯得天眼,以乐奉佛得天耳,轻语安慰众生,得迦陵频伽音等,皆是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又如初住是二住因,二初住果,二住又是三住因,三住是二住果,以此类推,菩萨四十二位,位位无非因果,乃至最后,修行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转*轮,入涅槃是果。这样看起来,佛门中,那一事能离因果?可知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者,是瞎人慧眼之言,报得五百世堕野狐身,并没有枉。

6.

不念佛时,并不觉得有念头,念佛时,反然觉得念头多者,这些念头,并不是念佛后才生起的,乃是本来就有,经念佛才发觉耳。一切众生,平日胸中,皆有无限妄想,憧憬往来,作生死根本,作三恶道根本,而主人翁向来迷于尘境,总不觉得。一旦经世途挫折,或善友提撕,乃幡然觉悟,精勤念佛,方才发现妄想众多,扰乱心体。此后若继续精勤,念佛不辍,则彼妄想,自渐次消灭,终得圆证真常,成就佛道。譬如昏君,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以致权臣窃柄,敌间潜滋。一旦这个昏君,偶尔受了刺激,猛然觉醒,发愤修政,才发现他的左右,布满了奸佞和间谍,大加清除,国乃安定。所以若说念佛时,妄想愈多者,乃是颠倒之谈,此刻正是君主精明,发现奸佞之时,乃大好消息,亦用功的效果也。

7.

行者为了解脱生死,离三恶道苦,所以才念佛。换言之:亦即为了尽未来际,出三界火宅,得清凉自在的一大事因缘,所以才念佛。世人笑念佛者,是他糊涂无知,如小孩在火宅中嬉戏,反讥评大人仓皇奔避为可笑。我辈念佛人,对于此等愚人,当加怜悯,决不宜怕他们取笑,而不敢公开念佛,念佛若怕人笑,是认识不清,生死心不切,试思此是何等事?而可偷偷摸摸,自惭形秽。佛子当学善导、少康诸师,改变风俗,使世人皆知念佛,若自己先不敢露头面,安能令人与我同化耶。

8.

言念佛修禅,皆不必看教者,并非中道之言。念佛人研教,能加强信心,不为邪师外道所惑,不为众论所淆,不为嗜欲所染,不为惰念所乘,而且事理两俱不废,这都是好处。修禅人研教,是以佛语证心,不习邪定,不涉歧途,而且宗教两俱通达,这也都是好处。其实看教与否,都不是中肯之谈,此事亦如渴时饮水,冷时穿衣,是要行者自明白,自调节。所以,只问你需要不需要?需要就当做,不需要就不必做,凡肯定的断语,都不免滞于一边也。

9. 行者于佛门中,当敝开胸襟,容受诸法。据此门,入彼门,出彼门,入他门,活泼泼,喜洋洋,掉臂游行,略无畦碍。

其中,能行便行,不能行也要看看问问,以增广见闻,随喜功德,此之谓游学。平时虽然抱定,一法深入宗旨,然而这是

手段,而不是志愿,若言志愿,则「法门无量誓愿学」,才是大菩萨的抱负也。

10.

不能六字都用心时,但著重一字,便等于六字俱在。大概:急念时,应著重「阿」字,缓念时,应著重「陀」字,则心自定,试之!

11.

极乐国当然也是识所变现,也是虚假不实。它是阿弥陀佛的识,每一净业行人个别的识,和莲池海会,诸往生众,共同的识,所综合变现的。十方世界,一切六道众生,及三乘圣者,纵使亲历其境,都不觉其为虚假。要到成佛时,才知道极乐国的一切依正,及其动作,只是一个大梦境,大幻术,实际上是一无所有,有如太空。

更新于:17天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