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伊斯兰与佛教文化比较研究一

文化漫谈2024-09-28 11:48
简介无花果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祈求真主赐福我们的领袖穆罕默德及其家属和弟子。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课题是文明对话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伊斯兰教与佛教文化比较研究..

无花果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祈求真主赐福我们的领袖穆罕默德及其家属和弟子。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课题是文明对话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伊斯兰教与佛教文化比较研究》。

我们对佛教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因为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有三教九流,三教的其中一个就是佛教,佛儒道三教, 佛指的就是佛教。佛教对穆斯林也有很深的影响,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会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把伊斯兰与佛教对比,在国内尚属首例,穆斯林还没有正式开展过这项活动。如何以伊斯兰的视角看待佛教,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探讨的内容。

大家对佛教都不陌生,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很多影响。比如说两个人见面为了表达自己的荣幸,就会说三生有幸,三生就是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穆斯林是不讲三生的,我们只相信今世和后世,某些派别讲先天、中天、后天,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说三生无疑就是佛教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介绍朋友见面也说:和你见面是一种缘分,缘分这个词也是受佛教的影响。人有时候发怒发火的时候会说我倒了八辈子霉了!这个八辈子霉就是佛教的影响,因为佛教相信过了这一辈子还有下一辈子。有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会说:我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这个做牛做马也是受佛教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都曾受到佛教的影响,作为一个穆斯林也在所难免。

佛教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宗教,佛教影响下的群体也是很庞大的。国家注册的佛教徒并不多,但是中国的民众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它的影响,所以作为中国穆斯林有必要对身边的这个宗教加以了解。以后的系列讲座中还会涉及到伊斯兰与基督教比较研究、伊斯兰与国学的比较研究等。穆斯林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必要与其他群体展开对话,所以我们推出这样一个系列,希望大家能够因此获得裨益。

我们首先以伊斯兰的视角来看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距今大约有2500年历史。大家都知道,佛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不是神,而是人。他出生在距今2500年前,古代印度的一个小国,他的原名叫乔达摩希达多,是净饭国的一个王子。他刚开始没有出家,享受着非常优裕的生活。他在宫内锦衣玉食,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没有食不果腹的经历。后来他出外巡视,看到很多人都在受苦,他才明白快乐只是暂时的。他看到农夫汗流浃背地劳作,感到很痛苦;看到小虫子被耕地的犁铧劈成两半,感到很痛苦;看到人病了也很痛苦,又看到大家抬着一具死尸,散发着臭味,大家都哭哭啼啼的,他一想到这些就痛苦万分,他明白生命不能长久,人原来还会死!他希望找出解除痛苦,获得快乐的一条途径。于是就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出外修行。起初,他的修行不得要领,修行花费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在菩提树下他才意识到自己获得了天地间的真理,有了彻悟。

伊斯兰对此怎样看待呢?佛教是安拉启示的吗?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对其他宗教应持什么态度?

伊斯兰认为所有宗教都来源于安拉造物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神安拉,真主不可能在世间启示两种或者两种以完全不同的宗教或者两种以上的宗教,独一的主宰对人类的启示是一致的,主对每一个民族都有引导。主启示过闪族人,比如以色列人,阿拉伯人,同样也启示印度人,罗马人,波斯人,这是一个普遍真理,无需怀疑。这是有古兰经明文证明的。每一个民族各有使者。(10:47)使者就是先知,是圣人。毫无怀疑,我们这个民族也有使者,每一个民族的圣人传达的真理也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可能传达第二种主张或者第二种声音。他们传达的都是认主独一,是一神论:La`ilaha,illallah(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各个民族的先知所传达的都是同样的宗教。可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五花八门的各种宗教呢?为什么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锡克教。

我们给出答案:真主启示的宗教只有一个,所有先知所传达的真理也都是一样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的侵扰,产生了畸变。就像一条河在流动的过程中,有了各种各样不洁净的因素,河水遭受污染,于是河水变质了,不再是原来清澈的河水,之后又分成了各个支流,就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起初的宗教只有一个,就是La`ilaha,illallah,所有先知的主张也都是一致的。我举个例子:古兰经中提到穆萨、尔萨、易卜拉欣,其他宗教的经典也曾经提到。犹太教的圣经旧约之中有个著名的十诫,十诫的第一条就是:我是耶和华,除我之外不可有别的神。《古兰经》塔哈章对此证实:我确已挑选你,你应当倾听启示:我确是真主,除我外,绝无应受崇拜者。你应当崇拜我。(20:13-14)这句话是真主启示给穆萨的,穆萨就是基督徒所说的摩西,中国的天主教称之为梅瑟。在基督教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4章,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他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耶稣没有说你们应该崇拜我,他不敢说这样的话,他是什么身份呢?认识他所差来的耶稣基督,他是主所差来的,是莱苏伦拉,是主的钦差,这个教导和对穆萨的教导乃是一脉相承。再看穆圣带来的教导也是La`ilaha,illallah(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古往今来,所有圣人宣传的真理都是一样的,因为真理只有一个。古兰经中提到了一部分圣人,但并没有提到中国的圣人,印度的圣人,罗马的圣人,古兰经没有一一讲述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因为他们于阿拉伯人相距甚远;另外古兰经也不是一部圣人词典,没有必要把十二万圣人的名字和故事全部收录,让你想了解哪一位圣人的名字,输入之后就可以检索,不是这样的。古兰经只以一部分圣人的事例作为典型来教导人类。

同样,中国古书之中也曾记载了一神论信仰,在三千年以前,中国的商周时期,中国的先民就曾信奉一神论,从何得知呢?从中国的古书就可以得知,人们先把神称为帝,上帝的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再后来又多称为天。孔子是非常有名的圣贤,当时王孙故询问他: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是拜奥神还是拜灶神?拜这俩神有什么区别吗?孔子对此作出了非常著名的回答,子曰:非也,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孔子说:都不对,得罪了上天,再也没有别的祈祷对象了。孔子是非常虔诚的认天独一的人。这里指的天不是昨天、今天的天,也不是阴天、晴天或者有雾霾的天,也不是一天、两天过日子的天,而是指的造物主。天者,巅也,至高无上,这是说文解字中对天的含义的解释,而《春秋繁露》也说:天为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这里的天都是指宗教意义上的天,是主宰的意思。中国古人说天就是指的主宰,而天是独一的,这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上帝是独一的,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这是《诗经》上的原话,《诗经》上还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中国古书上带来的信息是认主独一。后来,张角创立了五斗米教,再后来,汉代末年明帝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偶像崇拜就越来越庞杂,宗教信仰陷入混乱。不信仰独一主宰的宗教,无外乎都是人为的篡改。不是起初只有一个宗教吗?为什么会有犹太教?真主给犹太人的启示的确是一神论。然而当这个民族不再向外传教,而把它当成自己民族专利的时候,大家就给这个宗教起了个名字叫犹太教,因为只有犹太人才信奉,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子民,所以,这个宗教就变质了。人们称穆萨遗留下的宗教为犹太教。

何谓基督教呢?耶稣在世时有没有声称自己是基督徒呢?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基督徒。但在他之后,人们对上帝的崇拜淡漠了,又从对上帝的崇拜转向对基督的崇拜之上,所以大家称其为基督教,因为这是一个拜基督的宗教。

佛教也是如此,起初并没有佛教,释迦牟尼只是给大家带来一条智慧之路,引导大家走出苦难的道路,但是后来,大家却以佛为崇拜的对象,于是这个宗教就成了佛教。释迦牟尼本人并没有命令别人崇拜他,在他的教化之中,包括他的信徒搜集的各类书籍之中,都找不到释迦牟尼说过拜他就可以脱离苦难,或者诸如你们只崇拜我这样的话,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释迦牟尼只是一个凡人,起初,他为了挽救大家脱离苦难,开始修行。他的生活本来非常好,他的妻子也非常漂亮,花容月貌。有一天他看到妻子睡觉时嘴巴张得大大的,打呼噜还流口水,妻子漂亮的容颜就一下子破灭了!这么美貌的妻子竟然变成这个样子,美丽不常在,再好的东西都有消失的那一天,于是他感到极端的痛苦。如何消除这种痛苦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通过禁食开始修行,包括对性欲的控制,就是出家。他给父亲和妻子解释清楚以后,就开始出家修行,寻找中正之道。以至于饿晕过去,饿得脱水了差点死掉,也没有找到真正的道路。一个牧羊女用羊奶把他救活了,之后他开始吃饭,并在菩提树下静静地打坐,突然有一天他得道了,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释迦牟尼。我刚才讲了,他叫乔达摩希达多,为什么叫他释迦牟尼呢?也就是释迦族的智者,释迦牟尼是智慧者的意思,他是彻悟者,大家都叫他佛,佛是何意?就是彻悟了的人。中国的汉字很有趣,凡是和神有关系的都是礻字旁。神是礻字旁,祖先的祖也是礻字旁,而佛不是礻字旁,而是人字旁。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认为佛是神,大家都知道他是人,所以佛是亻字旁,佛就是彻悟了的人,就是那个印度王子,彻悟了之后,大家都称之为佛。原来还有其他翻译浮图、浮屠等,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的意思还用来指佛塔,也称佛陀,简称为佛。

彻悟者,在阿拉伯语里有个词,叫奈比,翻译成汉语就是先知,换句话说,佛就是先知的意思,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先知道了,不就是先知吗?别人不觉悟的情况下,他觉悟了,不就是先知吗?佛是梵语,与先知一词的意思相同,那么他究竟是不是先知呢?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之后,也就是说大彻大悟之后,就有了大量的信徒围着他听讲,他要求大家信奉他的主张而皈依。我们常说,有人皈依伊斯兰,而皈依这个词就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在佛教之中称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佛教徒了。三宝是指佛、法、僧。佛,指释迦牟尼,也指所有彻悟了的人。法,就是佛法,指的是佛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系列认识,以及佛的戒律,统称为佛法。还有僧,是指传播释迦牟尼主张的人。职业的传教士就叫僧,僧也是亻旁。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如果你皈依佛教,就意味着服从三宝,就成为佛教徒了,这些人是不是就要出家了呢?不是的,佛教讲究三宝四众。四众:在家的称为居士,出家的称为比丘。比丘有两种:男比丘,女比丘,男的就是和尚,女的就是比丘尼,简称尼。有时后面加上姑字,梵汉组合,称为尼姑。尼是梵语,姑是汉语,也就是做比丘的姑娘。比丘就是男僧,比丘尼就是女僧,这是出家的。在家修行做居士也有两种,是优婆塞、 优婆夷。 优婆塞是男居士,优婆夷就是女居士。婆姨就是指的女人。但这个夷不是婆姨的姨,而是化险为夷的夷,这就是佛教的三宝四众。

佛认为,他已经成佛了,他跳出痛苦不受痛苦的干扰了,看透这个世界了。这个世界有五蕴组成: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些词都是比较古老的译法。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和现代汉语都有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情绪、人的认识、人的诚实,这些是世界的主要来源,人们受制于这些东西,被它们所干扰,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这叫五蕴,把这些都看透了就叫五蕴皆空,有人说六根清净,实际上最先达到的境界叫五蕴皆空,摆脱这些行为的指使和控制就五蕴皆空了。这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如图中所示,众多的美女在佛看来熟视无睹,因为他已经是五蕴皆空,所以他无动于衷,在他看来她们是不存在的了,他对这些美女没有任何感觉,他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幻想。菩提树下彻悟,这就是释迦牟尼成佛的经过。他成了佛,成了释迦牟尼,这幅图就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情景。

刚才讲了,佛不是神而是人,是亻字旁,中国人对字的认识是很清楚的。在先秦以前,中国是没有这个佛字的,这是后人造出来的。印度彻悟了的那位浮屠,中国人该如何称呼他呢,就专门造了一个词叫做佛。佛是不是圣人?佛是彻悟了的人。而伊斯兰对于圣人的定义之一就是彻悟了的人,别人还在迷误中,他已经醒悟了,已经被真主启示了,所以就超凡入圣而成为圣人。

佛教中提到佛的概念和伊斯兰提到圣人的概念是一致的,佛得道是在菩提树下,古兰经则提到了穆萨得道是在西奈山,他在那里得到了安拉的启示。真主与穆萨约期四十天,为他启示了一部经,叫《讨拉》,就是犹太人信奉的摩西律法。古兰经还提到易卜拉欣的成圣经历,当时他也非常困惑,看到满天的星斗,就说星斗是最大的,说它是我们的主宰;当月亮出来之后,月朗星稀,他说,看来月亮才是我们的主宰;当月亮没落的时候,太阳出来了,他说,太阳才是我们的主宰。当他发现红日西坠,意识到太阳也是有生命的,有始有终,也不是这个世界上永久的造物主,最后他发现了真理,他说:我凭着诚实的本性改奉创造天地的主宰,我不是以物配主的人。(详见6:79)这是易卜拉欣成圣的过程,是一个渐渐觉悟的过程。释迦牟尼也是渐渐的觉悟,还有一种觉悟则是顿然觉悟,可以叫顿悟。穆圣得道是在希拉山洞之中,当时他在希拉山洞里面壁静修,突然看到天使来到他的跟前教他诵读古兰经,启示了第一段经文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这就是穆圣成圣的经历。

古兰经提到的这些先知穆萨、易卜拉欣以及穆圣,他们的成圣经历和释迦牟尼的成佛的经历的确十分相似。如果把佛与圣人一词进行转换,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彻悟了,也就是成为先知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彻悟了,实际上也就是成圣了,佛教不说他成圣,说他成佛了。而我们说先知成圣之后就有圣品了,具有先知特有的品德。佛教则认为一个人身上有佛性了。佛性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佛才有呢?不是的,众生皆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有,包括我在内,在佛教徒看来,我就有佛性,大家都有佛性。也许你听了会别扭,我又不信佛,怎么会有佛性呢?佛是啥意思?佛不就是彻悟的人吗,你有没有彻悟的潜质呢?肯定有,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也就是都有觉悟的可能性。所以他说众生,皆有佛性。伊斯兰有没有讲众生皆有圣品呢?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圣品,不是先知才有。普通人有没有圣品呢,有!但不是全部。比如说每个人都会做梦,先知说信士的梦是圣品的四十分之一。假如圣人有四十个特点,你有其中的一种。圣品有很多种,比如圣人很仁慈,仁慈是他的品质之一,我们也有仁慈的品质,也就是说我们也有多少分之一的圣品。仁慈是圣人的品质,你如果仁慈,你也有这样的品质,也就是说你也有圣品,但你不是圣人,而是有四十分之一的圣品或者四十分之二或者四十分之三的圣品。我们对圣品就是这样理解的。我们通过对比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来做一个结论,他是不是先知呢?先知肯定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是好人,不会做坏事。在历史的记录中,的确没有见到他做过什么坏事,他是一个清廉的人。另外,先知一定会给大家传播真理。有人说他没有传播认主独一,为什么?有人说佛活着的时候传播了认主独一的知识,只是他死之后,后人篡改了这些东西,所以没有人强调认主独一的知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认主独一这个事情不需要强调,那个时候谁都信这个,谁能不信造物主啊,这个事儿不需要再特意传播,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也有!释迦牟尼的生存环境是印度教的背景,在佛教没有到来之前,大家都信印度教,印度教本身就相信创造天地的造物主,所以这事不需要再强调了。伊斯兰教之中有个著名的学者叫安萨里,安萨里的著作很多,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作品叫《Ihya` Ulumuddin》(圣学复苏),这本书很好,但是你找不到安萨里对无神论的驳斥,这么有名的作者为何对无神论不作出批驳呢?是不是这个学者的水平不够呢?不是,而是他根本就不屑于批驳这个事儿,在他的那个时代,大家都相信造物主,有谁不信主啊?如果在美国,你就会发现不信主根本不是主流,不信主的人都是边缘群体,是嬉皮士,是下三滥,英语里面叫godless(无神论者),这就是一个贬义词,在西方社会,只有少数人才不信主,大多数人对上帝的概念都是接受的。生在伊斯兰国家,有谁不信安拉?所以,这个事儿不需要再辩论了。他的环境很可能就是这样,也有可能他强调过此事,但是后人又迷失了。还有一些传述说释迦牟尼传播佛教的时候也有信主的论述。藏传佛教、小乘佛教的文献中仍然提到过造物主,在这方面存有资料。至于他是不是圣人,我个人没有研究成果,伊斯兰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学者,他们对此做出过论断,在古兰经之中,曾提到祖克甫罗(助勒基福勒Dhu-l-kifl),这是一个阿拉伯语单词,是古兰经中提到的一个圣人的名字,在这里为什么要提到他的名字呢?有些学者认为,祖克甫罗就是释迦牟尼,克甫罗中的甫在很多语言中不读f,而读p,所以克甫罗,又读成克普罗(kipl),有些学者克普罗指的就是迦毗罗,而迦毗罗就是就是释迦牟尼的故乡,释迦牟尼就是迦毗罗人,迦毗罗是他的出生地,祖克甫罗,就是祖迦毗罗,意思就是居住在迦毗罗的人,是迦毗罗的主人,据此,学者们认为古兰经中所说的祖克甫罗就是释迦牟尼。古兰经21:85,以及38:48节都提到了这位先知。祖克甫罗,纳斯尔等学者则认为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我们可以看纳斯尔的著作《我们的宗教:伊斯兰教》一书202页,纳斯尔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伊斯兰哲学家。甚至有教法学家认为,佛教徒、印度教徒也是合乎教法的有经人,《我们的宗教:伊斯兰教》一书的208页,纳斯尔认为释迦牟尼就是祖克甫罗,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找到这本书去看看他的主张,纳斯尔先生在美国乔治顿大学任教,这是我访问美国时与纳斯尔先生的一张合影。

纳斯尔先生倾向认为古兰经中提到的先知祖克甫罗就是释迦牟尼。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佛教徒也是有经人,这是一家之言,大家可以做一个了解。

更新于:1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