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修行丨感受泰国的佛教文化
由于我们总是希望现状能改变
因而没能清楚地看到当下现况
如果我们注意到的不是现况
这样的修行就是离开了中道
我们可以看出
建立平衡中道并非易事
基于这个理由
具足正见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必须了解
内观并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
而是出于正念
佛教是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佛教徒占了全国人口的95%,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在泰国首都天使之城曼谷,便有佛庙之都的称号。由于历代泰国国王都护持佛教,所以佛教成为泰国国教,僧侣备受敬重,在社会各阶层,甚至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都以佛教作为规范。在泰国,寺庙也是主要的社会教育和慈善机构,如供奉僧侣、信徒朝拜、摆设历史文物、接待外宾和游客,具有多元化的社会功能。
阿姜念尊者
阿姜念尊者出生于一个与缅甸毗邻的泰国省份的省长家庭,她在三十五岁时,开始学习佛教心理学与内观禅修法。十二年后,她开始教导别人,并于许多寺院建立禅修中心,最后是在皇家的赞助下,于曼谷的金山寺创立「佛教研究与心灵福祉协会」,接近七十岁时,她仍然从事教学工作;她的学生也承续她传播内观修行的工作。
阿姜念尊者告诉来寻找自己的访客,以舒适的方式坐着,不要去动身体,当然,访客很快就会自动地改变姿势。「等等,不要动!你为什么移动呢?还不要动。」阿姜念的教学就是如此直接指向苦的最明显根源──我们的身体。如果我们只是停在某个姿势,试着不要动,最后,苦会持续增加,逼使我们改变姿势。我们整天的动作几乎都是依循相同的模式。睡醒后,我们起床,然后至厕所解除膀胱的尿涨,接着我们会吃东西以缓解饥饿的难过,然后我们坐下,来减轻站立的痛苦,随后我们阅读、或谈话、或看电视转移不安的心。我们又会移动以排除另一个不舒服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不带来快乐,仅仅是为了缓解与生俱来就跟随着身体而无可避免的苦。阿姜念的教学非常简要,她指示我们观照日常生活与动作中出现的苦的因果,清楚觉知其中的过程就是苦的止息与获得觉悟之乐的直接门径。
何为正见,何为内观
阿姜念提出许多重要的佛法观点,首先,她强调在实修之前必须具足正见,她表示,恒守中道并不容易,缺乏正见与警觉,智慧将无法开展;所谓正见就是知道如何正确地察觉心与肉体,也知道染著是如何经由贪而生起,而且能够清楚地区别「认识当下事物」与「发展定力」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知道前者是正确的练习,后者是不正确的练习。
她特别强调内观修行与定力修行的区别,修行中对定力或特殊养生法的黏着,会障碍智慧。内观只要直接观察当下的心与肉体,切勿强行作意或专注,当务之急是直接地认识在任何姿势下的心与肉体。我们将清楚地看到苦与不满足是如何驱动我们每天的动作,我们也将看到心与肉体是持续地改变,心与肉体是分别的,空无的。
如实的听闻,开放的心态
阿姜念鼓励如实地听闻,意思是在听闻时没有预设观念或意见,如果我们以封闭的心去听闻,我们的既定想法或意见将不可避免地会隐藏真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无法获得智慧,因此应将这些放一边,以开放的心去听闻,不要去想「我们的」老师以前曾经教过的东西,也不应考虑说话者是谁,是否为我们的老师;不要对他有任何成见;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听闻,试着思惟这些话是否合理,是否会引导我们通往真理。
相关文章
- 家是修行道场
- 修行多久有感应
- 梦参老和尚: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现前的一念心!
- 佛教文化对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 修行人切莫被因果蒙蔽了慈悲
- 香道——一种修行人生
- 口业警示集4(第一章总说四、真修行人)
- 中国(西安)佛教文化博览会 组委会郑重声明
- 达真堪布:学生应该如何学佛修行
- 董群:融合的佛教 第六章 顿渐合一论——兼论宗密的修行观
- 梦参老和尚:读了很多经,还不知道怎么修行
- 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一切境界相,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 梦参老和尚: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
- 黄柏霖:怎样修行功德圆满,顺逆境生平等心
- 从蒙山大佛到太原佛教文化
- 首都博物馆里感受佛教文化魅力
-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教育工作室恭制
- 第十七期“湖州佛教文化大讲坛”在长兴天居寺举行
- 湖州文学院作家团赴长兴碧岩寺采风 挖掘佛教文化
- 朝圣佛教文化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