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郭耀华: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3

居士人物2024-09-20 14:27
简介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3第十二节 从《究竟一乘宝性论》谈起一、如来藏平等谈起问曰:云何得知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答曰:偈言: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3

第十二节 从《究竟一乘宝性论》谈起

一、如来藏平等谈起

问曰:云何得知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答曰:偈言:

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①]

萎华中诸佛,众蜂中美蜜,皮糩等中实,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诸果子中芽,朽故弊坏衣,缠裹真金像,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模中,有上妙宝像,

众生贪瞋痴,妄想烦恼等,尘劳诸垢中,皆有如来藏。

华蜂等诸喻,明众生身中,无始世界来,有诸烦恼垢,

佛蜜等诸喻,明众生身中,无始来具足,自性无垢体。

譬如诸色像,不离于虚空,如是众生身,不离诸佛智,

以如是义故,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如虚空中色,

以性不改变,体本来清净,如真金不变,故说真如喻。

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

如来无为身,自性本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②]

如人融真金,铸在泥摸中,外有焦黑泥,内有真宝像,

彼人量已冷,除去外泥障,开摸令显现,取内真宝像,

佛性常明净,客垢所染污,诸佛善观察,除障令显现,

离垢明净像,在于秽泥中,铸师知无热,然后去泥障,

如来亦如是,见众生佛性,俨然处烦恼,如像在摸中,

能以巧方便,善用说法椎,打破烦恼摸,显发如来藏。[③]

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

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体及因果业,相应及以行,时差别遍处,不变无差别,

彼妙义次第,第一真法性,我如是略说,汝今应善知。[④]

见实者说言,凡夫圣人佛,众生如来藏,真如无差别。[⑤]

余五种譬喻,所谓藏树金像转轮圣王宝像譬喻,示现生彼三佛法身,以依自体性如来之性诸众生藏,是故说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⑥]

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故,如是以何等烦恼以何等处无,如是如实见知名为空智,又何等诸佛法,何处具足有,如是如实见知名不空智,如是明离有无二边如实知空相。[⑦]以上经文提到的九喻如下:(1)萎莲中佛;(2)蜂腹中蜜;(3)果殻中实;(4)粪秽中金;(5)地藏中宝;(6)种子中芽;(7)破衣中(宝石)像;(8)丑女中胎;(9)泥模中(金)像。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如来藏、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

二、虚空

众生菩萨佛,如空遍一切,而空无分别,自性无垢心,亦遍无分别,如虚空遍至,体细尘不染,佛性遍众生,诸烦恼不染,如一切世间,依虚空生灭,依于无漏界,有诸根生灭,火不烧虚空,若烧无是处。[⑧]

净心如虚空,无因复无缘,及无和合义,亦无生住灭,如虚空净心,常明元转变,为虚妄分别,客尘烦恼染。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自性心虚空,不为彼二生,自性清净心,其相如虚空。[⑨]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三、无分别智、无念

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清净法身亦复如是,不动不生,心不戏论,不分别不分别无分别,不思无思不思议,无念寂灭寂静,不生不灭,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嗅不可尝,不可触无诸相,不可觉不可知,如是等句,皆说寂静差别之相。[⑩]

不思量无言,智者内智知,以如是义故,不可得思议,清凉不二法,及无分别法,净显现对治。[11]

染净相应处,不染而清净,不相舍离法,自然无分别。[12]

如空遍一切,而空无分别,自性无垢心,亦遍无分别。[13]

智究竟满足,故究竟寂静,以有净智慧,是故无分别。[14]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智、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及附录一。

四、自性清净

正觉正知者,见一切众生,清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以能知于彼,自性清净心,见烦恼无实,故离诸烦恼,无障净智者,如实见众生,自性清净性,佛法僧境界,无阂净智眼,见诸众生性,遍无量境界,故我今敬礼。[15]

以如来法身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障智障习气故名为净。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净波罗蜜。以得寂静第一自在我故。离无我戏论究竟寂静故名为我。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我波罗蜜。如来法身有净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一者本来自性清净。以因相故。二者离垢清净。以胜相故。[16]

又无垢者。以离烦恼障故。清净者。以离智障故。光明者。如自性清净体。[17]

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染。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有阴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18]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清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

五、三身、法身

如实见众生,寂静真法身,以见性本净,烦恼本来无。[19]

佛法身遍满,真如无差别,皆实有佛性,是故说常有。[20]

世尊。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若有众生。信佛语故。于如来法身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世尊。彼诸众生非颠倒见。是名正见。何以故。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21]

如清净真空,得第一无我,诸佛得净体,是名得大身。

此偈明何义。得大身者。谓如来得第一清净真如法身。彼是诸佛如来实我。以得自在体。以得第一清净身。偈言诸佛得净体故。以是义故。诸佛名得清净自在。[22]

法身及如来,圣谛与涅槃,功德不相离,如光不离日。[23]

又复偈言:佛性有二种,一者如地藏,二者如树果,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修行无上道,依二种佛性,得出三种身,依初譬喻故,知有初法身,依第二譬喻,知有二佛身,真佛法身净,犹如真金像,以性不改变,摄功德实体,证大法王位,如转轮圣王,依止镜像体,有化佛像现。[24]

有三种义。是故如来说一切时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何等为三。一者如来法身遍在一切诸众生身。偈言佛法身遍满故。二者如来真如无差别。偈言真如无差别故。三者一切众生皆悉实有真如佛性。偈言皆实有佛性故。[25]

诸佛如来有二种法身。何等为二。一者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如是诸佛如来法身。唯自内身法界能证应知。偈言清净真法界故。二者为得彼因。谓彼寂静法界说法。依可化众生说。彼说法应知。以依真如法身有彼说法。名为习气。[26]

初法身如来,第二色身佛,譬如虚空中,有一切色身,于初佛身中,最后身亦尔。[27]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三身、法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及附录一。

六、觉性

二者于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义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复有计空为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为彼人故。宝积经中佛告迦叶。宁见计我如须弥山。而不用见憍慢众生计空为有。迦叶一切邪见解空得离。若见空为有。彼不可化令离世间故。[28]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觉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

七、平等

诸佛如来成就虚空法身。以器世间究竟无我。以修行虚空藏等无量三昧。以是义故。于一切处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是故说言。究竟如虚空。以修行大悲。于一切众生无限齐时。得慈悲心平等。[29]

无分别之人,不分别世间,不分别涅槃,涅槃有平等。[30]

圣者胜鬘经言。法无优劣故得涅槃。知诸法平等智故得涅槃。平等解脱知见故得涅槃。[31]

文殊师利。所谓如来自性清净身。乃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身。此二法者。无二无差别。是故偈言。

一切诸众生,平等如来藏,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依如是义故,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应当如是知。[32]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

八、本超因果

老病死诸苦,圣人永灭尽,依业烦恼生,诸菩萨无彼。[33]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

九、心无作意

佛无过无诤,无妄念等失,无不定散心,无种种诸想,无作意护心,欲精进不退,念慧及解脱,知见等不退,诸业智为本,知三世无障,佛十八功德,及余不说者,佛身口无失,若他来破坏,内心无动相。[34]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心无作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十、穷尽法性

应知文殊师利。如来如是如实觉知一切法者。如向前说。无体为体。如实觉知者如实无分别佛智知故。观察一切众生法性者。乃至邪聚众生。如我身中法性法体法界如来藏等。彼诸众生亦复如是无有差别。如来智眼了了知故。[35]

向说佛法身,及一切种智,自在与涅槃,及第一义谛,不可思议法,应供等功德,唯自身内证,应当如是知,彼三身差别,实法报化等。无为无差别,远离于二边,出离烦恼障,智障三昧障,以离一切垢,故圣人境界,清净光明照,以法性如是,无量阿僧祇,不可数思议,无等诸功德,到第一彼岸,实法身相应。[36]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穷尽法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及附录一。

十一、自性、无自性

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如来无为身,自性本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37]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

十二、无住

以不生故常,以不灭故恒,离二故清凉,法性住不变,证灭故寂静,一切觉故遍,不住不分别,离烦恼不着,无智障离阂,柔软离麁涩,无色不可见,离相不可取,以自性故净,离染故无垢。[38]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十三、轮涅无二

最上胜妙法,不取有涅槃,非三乘所知,唯是佛境界。[39]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轮涅无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六节。

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40]

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

[①]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②]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840页上.

[③] 同上,第816页上.

[④]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⑤] 同上,第831页下.

[⑥]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第839页上.

[⑦] 同上,第840页上.

[⑧]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4页上.

[⑨]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2页下.

[⑩]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上.

[11] 同上,第823页下.

[12] 同上,第827页上.

[13]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2页中.

[1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6页上.

[1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中.

[1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0页下.

[17] 同上,第831页下.

[18] 同上,第833页中.

[19]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20]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上.

[21] 同上,第829页中.

[22] 同上,第829页下.

[23] 同上,第835页中.

[2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839页上.

[2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2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27]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3页中.

[28]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下.

[29]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0页上.

[30] 同上,第831页上.

[31] 同上,第836页下.

[32]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

[33]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3页下.

[3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卷第四,如来功德品第九,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7页中、844页中.

[3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2页下.

[3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2页下.

[37] 同上,第840页上.

[38] 同上,第842页下.

[39] 同上,第843页下.

[40]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2页中.

更新于:2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