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简介善士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
善士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属;如果是欠债不还者,那就是业债,也就是冤家。
虽然,佛教也主张后天的教育,教导人们要父慈子孝,父母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子女要尽到做子女的孝敬。但佛教也强调因果、业缘,认为今生成为父子,根本原因是前生的业缘所感。如果是子欠父债,那就是考顺子女;如果是父欠子债,那就是五逆之子。只有菩萨眷属,才是父慈子孝。可世间父慈子孝者,必定是少数。所以,从佛教立场而言,世间父母与子女是业缘而成。
当然,从佛教教人为善的理念而言,无论前生是何缘,做父母的一定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导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自己负责任的人,教导子女为人处事的正确理念;做子女的也要知道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国家、众生的生存之恩。所以做子女的不仅要孝养父母,而且要报效祖国,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理想、有愿望的优秀人才。
就今天的社会教育而言,人们的素质教育和子女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佛教的因果理伦理观,就是一种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大家能对佛教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好的运用佛教教育,我想佛教的这种因果伦理观,就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王志远:释道宣的佛教表现艺术思想和理论贡献
- 听释迦摩尼佛讲如何行孝
- 张文良:日本的佛教婚礼
- 邪淫不可为,伤肾伤精,如何食疗补救调理
- 图解佛教基础知识:声闻与佛果
-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忍隐精进,调伏身心
-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拈花微笑,禅法心传
-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无法可修,无果可证
- 《饬终须知》(净土法门法师在慈母往生前赠予的一本书)
- 周齐:现代佛教与现代佛教教育刍议(未成稿)
-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告诉我们如何端心正念来治病
- 尢智表:佛教科学观 一、佛教是纯理智的宗教
-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 净土法门法语:如何辨别正法道场?如何辨别正法、正教?
- 马背上的佛教 亦说茶马古道
- 禅茶如何融于一味?
- 11.外道与佛教的比试
- 佛教小故事:宜默不宜喧
- 佛教小故事:没时间老
-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