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观察五蕴世间 第一节 总依五蕴建立情器世间
佛法的基本知识
日慧法师
第二章 观察五蕴世间
第一节 总依五蕴建立情器世间
佛法把世间分为两个范畴:一有情世间,此亦名众生世间,它是以人为首的有感官、有意识、能想象及爱着现前生命的一切动物。二、器世间,它是容载有情众生,使它们依居其间,得以生存活动的时空大器具,也就是被迁流不息的三世和推陈出新的万物所罗织成宇宙。这二世间以有情为主,离开有情,器世间便不被了解,若不被了解,便无所为谓存在不存在了——当然,若无器世间,有情也无立足之处。为了显示这二者的关系密切不可分,甚至是一体性的存有,佛法中有以情世间为内,器世间为外之说,并且还指有情之身为内身,器世间为外身。今以五蕴观察世间,即是依这种关系观察。
所谓五蕴,乃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所言色者,是古印度人给物质的命名,受、想及行中之思是心所法的三大分类,识是心的异说。蕴者聚义,把各种同类法分别聚集在一处,故名为蕴。
和五蕴有关,即以它作基础,而展开的分类,还有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处上: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之内六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之外六处。十八界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此中,无论界或处,说眼、耳、鼻、舌、身、意,即指人身中的内六根;说色、声、香、味、触、法,即指和内六根要对的外六境。按:六境旧译六尘,尘字在这里,应是俗事义,不全指色法,而易与色混,也是事实,或基于此,故新译六境。然于前五境说五尘,则无不可,若于后一法境,则宜乎说境。如是,六根六境因缘,能生六识,名为生处;六根六境六识,各从其类,是名为界。故有说,处是生门义,界是种族(种类)义。
对蕴、处、界,暂时谈到这里为止,余主待后再说。
到这里,我想回头来谈谈的情世间、器世间。情、器世间分为三界六趣或五趣。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趣是三界众生的六类轮回之路,亦称六道。于中分三善趣及三恶趣。三善趣是天趣、人趣、阿修罗趣(阿修罗趣是梵文音译,意译非天或神鬼。)三恶趣是地狱、畜生、饿鬼等三趣。此中的神鬼趣,若把天神归到天趣,人间鬼归到饿鬼趣,六趣便少此一趣而成五趣。
六趣受生有形式有胎、卵、湿、化之四生。天趣只是化生。人趣,最初是化生。嗣亦间有卵、湿二生,现在唯存胎生。按:今之试管孕,以其仍入母胎孕育,故仍应属胎生。鬼趣有化、胎二生。畜生除化生,余三皆有。总此三界诸趣,除无色界外,色界、欲界都是有色。
现在,且先谈谈这个世界的传说形态。这个世界以人趣的一个四天下为基础,四天下以须弥山和环山的七山八海为中心,其东边有东胜神洲;南边的南赡部洲(旧译南阎浮提);西边有牛贺洲;北边有北俱卢洲,这四个洲合称为四天下。此中,除南赡部洲确定是我们的地球外,其余的只能依文献记载而说,实际状况,完全不得而知;不知道的,宁阙不论。
至于天趣,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其天王东名持国,南名增长,西名广目,北名多闻,分别护持四洲,因名四护世天王。须弥山顶是忉利天,意译三十三天,因为此天是由三十三个城组成,故得此名。其天帝(天主)是释提桓因。这是欲界天的两个地居天,此上的夜摩天、兜高效率天(史多天——当来下生佛补处弥勒菩萨就是住在这里)、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四空居天。
欲界天之上名色界天,依禅定层次,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之四天。有所谓世界主之称的大梵天王,就是住在初禅天在大梵天中。二禅以上五识不起,离于语言,只有常住定中的意识相续。四禅天中都有它的支分天,这里不拟尽举,但四禅天中有五净居天,是色界的最胜处;小乘人说是不还居处,大乘人说圣地菩萨每来居此,且说色究竟天为十地菩萨所居,成佛也是在此,故即此便是佛的净土,《密严经》所说的密严佛土即是指此。
色界之上,有四无色天,也是依无色定的层次分,一是空无边处天,二是识无边处天,三是无所有处天,四是非想非非想处天。
前说这世界以一个四天下为基础,从这基础上至一色究竟天为一单元,合此千个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此千个中千世界并四无色天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我人通常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若是总计这个大千世界各个单元组成之数,共有百亿四天下,乃至百亿色究竟天①(注释:此处说百亿四天下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乃依《华严经》的不共说(见《大正》一○·六二中)。若照一般说法以,大千世界数目,只数到大梵天止,所谓百亿四天下,乃至有百亿大梵天,二禅以上七天,面积量等大千,并依次遍覆其上。又,此中之亿,等于千万。这种差异,是因见者的境界而显,不是矛盾。)无色四天,以无支分天,亦不见说其方所分限,只能推知,每一天必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于中,色究竟天为有色世界之顶,故称色界顶;非想非非想处是无色界顶,亦是三界顶,三界异名三有,故特以有顶名之。
三界六趣都是有情众生各依其业力所经营的住处,住处必依于地,所以又依住处说名九地。欲界五趣或六趣合为一地,名五趣或六趣杂居地。色界天趣四地:初禅天名离生喜妙乐地,二禅天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天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天名舍念清净地。无色界天趣亦四地:一、空无边处地。二识无边处地,三、无所有处地,四、非想非非想处地。这九地又名九有,“有”是存有意思,也就是说这九是各别存有的。
这里说的三界六趣,人趣、畜生趣,是我人现见的事实,没有可疑之处,神鬼在民间传说甚多,也有不少绘影的怪异事例,但是,毕竟没有充分的证据,人们多是疑信参半;当然,也有很多完全不信的。关于其他各趣,由于现在天文学的改观,地理学的实证,不学佛的人固然不信,学佛的人又何尝不是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从不反省,这种说法必另有因。例如:佛陀也随顺当时文化背景,说上天下地;但他也说十方——四方四隅上下——虚空,已暗示人们所住的地,是没有依傍而浮在虚空中的。我认为佛陀有许多地方,不定说如此如彼,他的用意或是在此。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修行十善业道为的福行人若不离欲界,则生三善趣,受福乐果。修行十不善业道的非福行人,则生三恶趣,受罪苦果。若修禅定等不动行,则生色、无色界诸天。其修圣道的圣者,生五净居。各依其行业,得其当得的异熟果,不是很合理吗?是故,若信业力因果,则可信其所当信。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你就把你的执着去了,那个佛法就现出来了
- 玄奘精神 第13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6)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一节 儒家心性思想的历史演变
- 许智铭:谈世间空与六入处灭
- 胡晓光:从永明禅师的唯心观谈起看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质
- 黄柏霖:佛法的教学是从孝敬开始
- 净土法门法师:谁能提倡因果教育,这个人会积很大福
-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横死”是否违背因果律?
- 欧阳竟无: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释教训第三
- 单培根:建立阿陀那识与末那
-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婚姻是人乘佛教的基础
- 唐普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一章 破五蕴 第一节 观音特性
-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婚姻的定义
- 图解佛法教理
- 冯达庵:心经广义 第一章 破五蕴 第一节 观音特性
- 唐普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一节 通赞
- 佛教基本经典简述
- 吴立民: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分身集会品第二
- 法师大德开示大悲咒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