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二讲
第十二讲 九月四日
【狮子贤义疏】:
颂云 一一施等中(此中见道之正说者) 彼等互相摄 一刹那忍让 摄此中见道
如是颂云者:施等波罗蜜之六种体上,各各施等之自性,各各如前互摄互容,凡一刹那中以苦法忍智摄三轮清净,细极分别。以后三十六种俱生亦复如是者,顶之现证此中之见道是也。此之士夫有欲、色、无色三界之分辩,行相分别四种,各各又九种所取能取之行相。分别所断一百零八种,此等之所摄者,行相分别发生能作之习气,习气之烦恼一百零八之应断,因缘随行出生之法性之获得也。为于彼中自在所作故。故即于彼中再再修行之功能作用也。如是此类颂文之分别所云者。
【清凉记】:
前尽智无生智所说,只是总相,唯明真谛,无入门方便。法空不修不能证,经中所说虽多,初学难得扼要。一一施等中,一颂,即示其修法。此文经中广详,论但略说。六度互摄,圆加行中已说。六度不离四谛,若无四谛十六行观,则六度行不起。阿含道次皆先解决四谛上问题,然后六度行方能三轮清净。应将经论所处处指示,安立一处,列出表式,次第修习。四谛之中,道谛尤要。中阿含、杂阿含皆以八正道为主要。此种合修之法,勿嫌其繁,非如是,粗心不能调伏。否则,偶有所得,亦如虫食木,不能相继。或以冥然无知为定,只是无想定种子,去定甚远。定力如射箭,要拉得起硬弓,如世尊能穿七重铁鼓,不是冥然无知。由法相练习,心细了,理也明了。舍利弗讲射力(今云破瓦)是一科。定力就是精神贯注之弹射力。密法种种观想,华严芥子须弥重重无尽境界,皆为练习微细定心。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自受法乐,观三千大千世界,一草稍动摇,莫不照了。目不暂瞬,亦为示现定力,不是冥然。法相繁复,能令心细,心细方有力。法相互摄之轮相,在大般若第一分中具足说,细学方知,此即修行成道方便,儱侗法空,不能起作用。顶加行总为对治细沉掉,不知此法,终不能出非想非非想处。于四加行三四一十二应先摄修过,分量要够,应用时随宜配合。百零八法,对治百八烦恼,重在断烦恼上。先修四谛,加上六度,中间发生分别错失三十六种,各各对治。释迦家务全部能运用,愈练愈善巧。略法则有边次加行,次第作去。如是修行方是广般若。
【狮子贤义疏】:
颂云 次入于狮子 奋迅三摩地 观察诸缘起 能顺观返缘
此颂云何?谓获得见道之瑜伽,于彼烦恼及所知障无所怖畏故。以此三昧发起之行相如狮子,于懈怠等坏灭故。此时以后观彼因缘出生,而明道之缘起诸行也。此中所云等等方法全备,并於生灭老死作遮止也。如是等所作之中,若于法理未全,再再正确求知。此中见道名称者,是不随顺品于中等等应断弃者,依止能作成就之前行了知是也。了知矣,依止修行学习者,修道。
【清凉记】:
次一颂明修三昧之行相。见道须经定火,方能牢固。此即是定学上之大跃进。狮子奋迅三摩地,小乘亦有,言此定勇猛无畏,大力迅疾也。缘起内容甚多,如缘起经说。顺观谓流转,反缘谓还灭。顺逆观法又修超越,顺逆单双,或不依次第,更加上四谛,此阿含经所说之秘密法也。如不净观三十六,亦可如是顺逆超越,为令纯熟故。或稍有所得,便似所作已办,无事可作,实则应作之事甚多,智慧愈大,事亦愈多。无畏非暴虎凭河,练习有力,能断烦恼故无畏。此所断烦恼,主要就沉掉说。狮子之喻,宗大师说警觉力强,智慧利,有勇力,能治沉掉也。见道即成佛全套,虽知而不善巧,故须再再修。总纲在边次加行十三法。办法摄成仪轨,即能照顾全面。下手从全部之中分出一部别修,此间惟说总法。
【狮子贤义疏】:
颂云 灭尽等九定 二相中往还 属欲界净知 非定心界摄
超越入诸定 超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等 灭中不同行
如是所云者:谓诸菩萨最初静虑,以所持者,作阻滞(无方便故不能畅行以为阻碍)中行去。于此以后,以遮为持。如是最初静虑中间行者,又分二种,如其方法完全,及方法不全者。
(一)于四静虑四无色等,遮止之性相以为成就满怠相似之入行。行去行去,复又行入于最初静虑。彼于彼业行生障碍不知之故,亦由彼于真如的观念无,及于此业行未生大意增长故。于遮止中以偷怠而为方便入相似之行。(二)彼于业行入于无距离之偷怠相似行相之所缘者,于行乐欲知晓,科界分合之自性,建立各部方便善巧依自力所为者也。此皆心识未得等持之建立故。于此现法所作阻碍亦如彼初。
【清凉记】:
次明修道顶加行。百千三昧名相虽多,总归九次第定。于中最基本者,又为四禅十一支。修道之错失最大者有二点:一者偷盗,即贪便宜。二者相似,即不如真。未入初禅,多在错路中走,或以欲界心所见便以为彻底。于清净见,唯有知解,无有定力,并未实证。或不依次第以为超越,实则仍只在原处走。如是者,决不能得灭尽定证灭谛,以不从修行出故。或将所遮止之事误为所修,或遇障碍即想舍此别图,皆是错误。应依次第如教实修,未得初禅以前,依四加行修。未得四加行前,依四预流支修。切实修定之法,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文多,关要皆已尽说。必依四根本定及四加行修,此外别无他法,此佛三大阿僧祗劫所积经验也。先应成就完全之暖法,顶忍世第一法自然可致。不依教修定,教理虽高,只是依稀恍惚之知解也。
相关文章
- 于凌波:八识规矩颂-第十二讲 第八识颂
- 第十二、佛灭后的「大师」
- 觉音尊者:清净道论 第十二 说神变品
- 强帝玛法师:身心清凉的打坐方法
- 阿弥陀佛第十二大愿_光明无量愿
-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十二讲
- 广化法师:“七帝之师”清凉国师为何有40颗牙齿?
-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五讲
-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三讲
-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四讲
-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二
- 菩萨行证:第十二课、唯识家无著大师
- 本来清凉—裴相国
- 夏天就吃这八种蔬菜!健康又清凉
- 巧吃水果 清凉减肥小招术
-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清凉智明和尚悟道因缘
- 《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二讲)
-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猛火中的清凉
-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