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达真堪布:2017年莲师法会第一天,问答整理
1、问:真正的四皈依,是否在对上师具有无伪的信心后才有?
上师答:一般来讲四皈依和三皈依没有太大区别。四皈依里增加了皈依上师。
2、问:按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成佛似乎非常容易,比如佛说,只要给人讲一句《法华经》就能立即见性成佛,有些信众也是在释迦牟尼佛座下听了十几分钟法就证得阿罗汉。但是为什么末法时期修行需要这么多的次第,这么多的实修,比如,为什么密勒日巴尊者受了那么多的苦才成就呢?
上师答:这个问题之前也讲过的。第一,从法本身的功德角度讲,都是一样的,不只是《法华经》,其他经也是一样。比如密宗有很多系解脱、闻解脱、见解脱,这些不用讲,一系就能解脱,一听就能见性,一见就能解脱,这是法本身的功德。但是真正要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要看众生的根基和福德。如果众生的根基和福德不够,法再殊胜也没有用,也起不到作用。所以还是要看众生自己的善根和福德。善根有多大,福德有多大,得到的功德就有多大。
第二,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是果法时期,那时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人特别多。但那是果法时期,都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已经摄受过的,相续也比较成熟的所化众生,所以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多,成就也快,也可以说很容易,但现在不是这样的。佛法有果法时期、正法时期、教法时期、像法时期。现在快到像法时期了,众生刚强难化,除了一些殊胜根基的人,很难获得成就的,所以有这样的不同。
3、问:如何与债主之间化解恶缘?祈请上师开示。
上师答:慈悲心、菩提心可以化解恶缘。也可以做火施、修施身法等,这都是化解恶缘的方法。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此处讲的慈悲心指没有自私自利之心。
4、问:座上诵咒,闭眼观想时总打瞌睡,睁开眼看着上师的像片算不算观想?感恩上师!
上师答:观想也有这样讲的,比如刚开始观不出来时,可以看唐卡,看照片,再闭上眼睛观。还观不出来可以再看,再用心观。只看唐卡或照片,也不能算观想,观想是用心观想,这是用眼睛看。但是刚开始观不出来,观想有困难时可以这样做。
5、问:上师讲到布施时,说我们扔掉的垃圾,吐的痰都可以念“嗡啊吽”,这样三恶道众生都能得到,可是过后再看,扔掉的东西还在,这应该怎样解释?感恩上师!
上师答:第一,自己要修施舍心;第二,信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通过信念的力量,无形的众生,其他道的众生,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他就觉得他得到了。我们供佛也是一样的,供完佛之后也都在啊,你还拿下来,还给自己吃,但是我们的心念到了、发心到了就可以了。菩提心是有能量的,有不可思议的加持,所以佛菩萨也能得到这些东西,而且得到的是更好、更殊胜的供品。其他六道的众生,比如饿鬼道的众生也能得到,而且得到的是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是不可思议的。
6、问:为什么业障现前的瞬间,脑袋会一片空白,感觉身体和思维都不受控制,事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就是很多人形容的眼前一黑,醒来已经在医院了,什么都忘了。临终业力现前是不是也是这样不由自主不受控制,甚至比这个更严重?心不颠倒、意不散乱,如入禅定的临终境界是靠自己平时的功夫还是靠佛力加持?
上师答:这是要靠自己的功夫的。加持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但若是要得到加持,要靠自己的功夫。如果自己不下功夫,这个能量跟你无法相融,所以平时下功夫很重要。我们遇到一些事情时是这样,到临终时,到中阴身时更严重、更无法掌控,可能更难保持清醒的状态。如果平时功夫下得到位,临终、中阴身这些关键的时刻也能保持清醒,保持那种状态。大家真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们都是这样的,现在是没有大难临头,还没有真正面对死亡,这时都非常懈怠,得过且过。到那时很后悔,但也来不及了。到那时我们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所以,希望大家珍惜当下,一定要下功夫。
7、问:上师,弟子早晚念咒语,其余时间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但念佛号时眼前就会出现以前村里死去的众生。白天老觉得身边有什么东西跟着;晚上不是梦到逝去的双亲就是总有只猫出现伤害我。请上师开示该如何对治?
上师答:有可能跟自己的心态有关系,是心理作用。还有一种可能有特殊因缘的众生出现了,多发慈悲心,也可以为他做些功德,比如超度,这样应该能好一些。
8、问:如何理解时间圆满?
上师答:五种圆满中的时间圆满,是离三时的本净时。三时是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三时是分别念,本净时是本来清净之意,指平等。一个是凡夫的境界,一个是佛的境界,两种不同的境界。我们观五种圆满时,尽量保持平等、本具的状态,这就是本来常有的相续轮。本来常有的相续轮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范畴,不是时间和空间中的时间概念,它是超越的,也是一种本具的状态。
莲师法会共十天的时间,今天是第一天,每天四座修法,实修中心的出家众领大家修法,非常殊胜。大家不要错过这种殊胜的机缘,即使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进房间。如果无法参加每天的四座修法,也可以参加一座、两座。比如说第三座有会供,还有供护法,比较殊胜。如果实在没时间参加第三座的修法,可以参加第一座或第二座。
相关文章
- 达真堪布:狡猾和小聪明,这些都是放逸的过失
- 达真堪布:消业是积福的基础
- 问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梦中梦因果问答:我父亲死前有什么预兆?逝世后去了什么地方
- 达真堪布:因果面前 一顿饭与一条命怎能等同?
- 达真堪布:学生应该如何学佛修行
- 达真堪布:擦洗清扫即是消除业障,衣食住行皆为供养坛城
- 《药师七佛经》六个咒语读音整理
- 达真堪布:学会放下,身心轻松
- 达真堪布:因和果相距有多远?
- 达真堪布:圆融一切才有大圆满
-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册 卷八 十三、十一门广外问答
- 达真堪布:具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学佛修行
- 达真堪布:随缘得圆满,方便度家人
- 达真堪布:拴牢心中的“大象”
- 达真堪布:除内心苦得大自在
- 达真堪布:通过酒戒谈大乘修行者的发心
- 达真堪布:这样就可以把诸佛菩萨迎请过来
- 达真堪布:佛弟子该如何做生意?
- 达真堪布:什么叫福田和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