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药师佛与健康佛教

药师家族常识2023-06-27 11:45
简介作者徐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药师如来为消灾去病、拔除众苦的大医王佛,是专门解决众生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的佛,对于生活在婆娑世界、饱受众苦的众生来讲..

作者徐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药师如来为消灾去病、拔除众苦的大医王佛,是专门解决众生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的佛,对于生活在婆娑世界、饱受众苦的众生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弘扬药师信仰、传播药师法门是建设人间净土、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佛教的根本目标是出离世间、解脱成佛,而出离世间,就是出离痛苦与烦恼;解脱成佛,就是脱离苦海与病痛,成为最健康、最快乐的人。

在众生在现实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苦难中,疾病之苦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生老病死是人直接感受到的痛苦,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其中关键,则是疾病。表面看来,生死和衰老都是一种自然规律,都是必然的,其实它们都和疾病分不开,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一个健康的人,其出生就会比较顺利,当然这也与其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一个健康的人,就会安然地走到生命的尽头,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没有痛苦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一个健康的人,就会延缓衰老的过程,青春常驻,鹤发童颜,永远年轻。只要减少疾病,保持健康,就会有一个高质量、高品位、高价值的平安、顺利、幸福、长久的人生过程。因此疾病的问题解决了,人能保持身体健康,就能减少生死与衰老之苦,极大地提高生活的质量,是以在现实的人生中,健康问题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人生众苦之中,病苦最为根本。生死是否安然、衰老是快是慢,都与疾病相关。同时,病苦还是生老病死中唯一可以调控的方面。生死作为生命的两个端点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生就不会有生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衰老作为从生到死的过程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不死的生命,也没有永远保持青春的生命。生、老、死是生命的共性,所有生命都无法摆脱,然而,有病还是没病,小病还是大病,生命之间则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一生健康,寿达百岁;有的先天不幸,生即夭折。即使寿命相同,生活质量也差异极大,有的身体健康,快乐无忧地度过此生;有的百病缠身,痛苦悲惨地煎熬一世。

为了获得健康,免除疾病,当一心专念药师如来,因为药师如来是专门救治众生病苦的佛。

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卷一: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聋盲跛躄,身挛背伛,白癞癫狂,若复有余种种身病,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诸根具足,身分成满。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诸患逼切,无护无依,无有住处,远离一切资生医药,又无亲属,贫穷可愍,此人若得闻我名号,众患悉除,无诸痛恼,乃至究竟无上菩提。

第六大愿主要是救度根缺残疾众生之苦。众生身体下劣,六根不具。丑陋说明身根下劣,形象不美;顽愚表明意根下劣,头脑愚笨。聋盲等表明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不具或有毛病,癫狂则言精神疾病。

据《药师经疏》卷一:

第六愿者,此明外化盲聋众生。盲者先世重罪,若破众生眼,若出众生眼,若破正见眼,故盲。盗塔中珠火灯明亦盲。聋者,何因缘故聋?答曰:师文(当作“父”)教训,不受不行,而返嗔恚,故聋。复次截众生耳,破众生耳,若盗佛塔僧塔中物及揵推(当作“椎”)铃,故得聋。哑者,先世截他舌或塞其口,或与恶药令不能语,或闻师教父母语而不用言道非,故哑。狂者,破他坐禅人,破坐禅人含(当作“舍”)。如婆罗门失稻田,其妇复死,实时狂教,裸形而走。又如翅舍伽憍昙比丘尼,本白衣时七子皆死,大忧愁故,失心狂发裸者。问曰:先言狂者得正,今言裸者得衣。除狂云何更有裸?答曰:狂有二种。一者人皆知狂,二者恶邪故自裸,人不知狂。如此众生今生种种疾病皆与前世业力有关。盲者是因为先世曾经坏他人之眼或者正见眼,以及盗取塔中宝珠灯火,使人不得照明,故盲。聋者是由于不听受师长父母教训,而且为之生起嗔怒之心,因此耳聋。另外割截破坏众生之耳,盗取佛塔中揵椎铃铎,都会导致耳聋。哑者是由于截他之舌或塞其口,或以毒药令人失语,或闻师长父母之语而不用言导非归正,故哑。疯狂是由于破坏打扰坐禅人修行或者破坏坐禅人的庵居房舍,坏人定功,扰他清修,故得此疾。作疏者还特意将疯狂和裸形联系在一起,因为患有疯狂之疾者往往神智不清,不知羞耻,故裸体狂奔,亦有裸形外道心性颠倒,夏则火炙,冬则入水,以灰涂身,裸形无耻,并且以此为修行,这种人也有狂疾。

又据《药师经疏》卷一:

病有二:一者内病,五藏不调,结卧宿疹;二者外病,奔者逸马,推押堕落,兵刃刀杖,种种诸病。亦有先业病者。问曰:以何因缘得病?答曰:先世好行鞭杖,考掠系,种种恼故,今世得病。现世病,不知将身,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病。如是有四百四病。以佛神力故令病者得愈,形残者得具足。云何名形残?若有人先世破他身,截其头,截手足,或破佛像及父母像故,形残不具足,蒙佛大恩,皆得具足。

病有内病外病,先业病与现世病。内病指体内五藏不调,病于内发;外病指受到刀杖跌打等外伤。从病因上讲,有先业病,有现世病。先业病即先世造业所致,如前世以酷刑虐待众生,施以鞭杖,加以拷掠,捆绑幽闭,残害无已,以此恶业,故今世得病。现世病,指现世此生不知将养身体,饮食不节,睡眠失时,生活习惯不好,因此得种种病。人身由四大构成,四大每一有百一病,故合有四百四病,这是所有疾病的总称。除了疾病,还有形残,形残即身患残疾,诸根不具,这是由于先世割截他身、断人手足,或者破坏佛像及父母尊长之像,前世害他形残,今生故自形残。

同理,腿脚跛躄,不便于行,身体伛偻,弯腰驼背,都是由于先世曾经折磨众生,致他损足折背,故有此报。所谓白癞,是指头面皮肤病,得了这种恶疾,不得出家,若毁谤佛经及受持佛经者,破坏佛像等,皆感此报。

虽然众生前世今生造诸恶业,现受罪报,然一闻药师佛名,以佛威德之力,诸病皆除,形残具足,可见佛之慈悲法力。

第七大愿主要是救度贫穷无依、无有医药的患病众生,此等众生内受诸患,外无资财,无医无药,又无亲戚,无依无靠,甚至连住处都没有,众生受此诸苦,亟待救助,故药师如来以本愿力,予以超拔。

贫穷是由于先世布施不够,故无福德,若不修福,即使成道,也要身受穷苦。

据《药师经疏》卷一:

昔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至释迦牟尼佛出世,一人生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贼。长者出家学道,得六神通阿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他日持钵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厩,见王供象,种种丰足。语此象言:“我之与汝,俱是有罪逼(当作‘福’)。”象即感结,三日不食。守象人怖,求觅道人,见而问言:“汝作何术,令王白象病不能食?”答曰:“此象是我先身时弟,共于迦叶佛时出家求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弟但广求檀越,作诸福业布施,不持戒不学问,以其不持戒诵经坐禅故,今作此象;大修布施故,饮食备具,种种丰足。我但行道不修布施故,今虽得道,乞食不能得。以是事故,因缘不同。”

如此福德智慧,不可相代,二具圆满,方可成就。修行可以得道,但因薄福,虽证道果,具足智慧,而乞食不得,谋身乏术。布施修福可得福报,但因无智,故未免轮回,转生恶道,受畜生身,虽受供养,生活富足,却难以出离。

众生贫穷富足,少福多福,缘于前世业力。

据《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如此不事偷盗,广行布施,爱人怜人,利人助人,孝敬父母,奉事贤圣,自己才有可能富足,否则只会穷困。

同理,健康与否也与所行有关。

据《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令打。三者赞叹打法。四者见打欢喜。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六者恼乱贤圣。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九者于怨病所,与非治药。十者宿食未消,而复更食。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如此动用暴力,打害众生,或者鼓吹赞叹暴力;恼乱父母贤圣,于其病时,不加看护;对于怨家生起嗔心,不怀慈悯,见病便喜,见愈即恼,不与良药;对于自己的饮食不知节制,贪食过量。这些种种恶念邪行都是致病的苦因。与此相反,如果反对暴力,自己不喜欢动武,也力劝他人减少武力斗争,赞叹鼓励热爱和平的人,对于一切有病的人都能生起怜悯之心,并且尽一切力量进行帮助,施以医药,对于自己的食欲有很强的控制力,能够少欲知足,这样就会得到疾病减少、身体健康的善报。

药师如来对于母亲更多了一分关怀。

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卷一: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称名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速得解脱,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魂魄。

临产的孕妇不仅自身极受痛苦,还要面临所生之子是否健康平安的大问题,身心压力极大,故特别需要关怀救护。此时只要称念供养药师如来,便能身不受苦,母子平安,而且所生之子健康端正,不受非人侵扰。

供养药师如来还能延命长寿,远离重病,死而复生。

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卷一: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露一髆,右膝着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大德世尊!于未来世,当有众生,身婴重病,长患羸瘦,不食饥渴,喉唇干燥,死相现前,目无所见。父母亲眷,朋友知识,啼泣围绕。其人尸形卧在本处,阎摩使人引其神识,置于阎摩法王之前。此人背后有同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书,尽持授与阎摩法王。时阎摩法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善随恶而处分之。若能为此病人归依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如法供养,即得还复。此人神识得回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神识还已,具忆所有善恶业报,由自证故,乃至失命,不造恶业。是故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供养药师如来。

每人背后都有一个同生神,专门记录其善恶行事,待其生命将尽、死相现前时,同生神就会将其记录交给阎摩王,由阎摩王审问,依其所行善恶业行进行处分。此时若能为其皈依供养药师如来,就能使身患重病、垂死之人得延寿命,令其魂魄神识复还人世,而且其后能够回忆由同生神所述的一生善恶业报,因此终生不造恶业。

药师如来能令众生远离疾病,是众生身体健康的保护神,是故应当恭敬供养,将其奉为健康佛教的本尊。弘扬药师法门,强调佛教与众生身心健康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扩大佛教的影响,特别是突出佛教作为普世宗教的特点,使所有众生都能信受奉行,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宣传健康佛教,突出佛教离疾病苦、得健康乐的价值,对于教化和救度有病众生,提高全民健康程度,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总之,通过弘扬药师法门,信仰药师佛,将佛教与健康紧密结合起来,使众生学到佛教的健康理念,奉行佛教的生活方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坚持以戒定慧三学来对治贪嗔痴三毒,以戒律来扼制人的贪欲和不合理要求,就能获得身体健康;以禅定去除人的不良情绪,使人心性平和,就能使获得心理健康;以智慧以去除人的分别计较,破除妄念邪念,就能够发现真理,认识实相,觉悟成道,获得思想健康。依靠佛教的理念和修行方法,就能够使众生获得全面健康与整体健康,也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安定

更新于:2023-06-27 11:45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