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

佛教知识2024-08-16 08:10
简介【大宝积经】说:复次童子。我今更说大慈之相。童子当知。此慈无量。能护自身。此慈如是发起他利。于无诤论。慈最第一。慈能除断忿恚根栽。慈能永灭一切过失。慈能远离诸有..

【大宝积经】说:

复次童子。我今更说大慈之相。童子当知。此慈无量。能护自身。此慈如是发起他利。于无诤论。慈最第一。慈能除断忿恚根栽。慈能永灭一切过失。慈能远离诸有爱缠。此慈如是。但见众生清净胜德。而不见彼有诸愆犯。慈能超越热恼所侵。慈能生长身语心乐。慈力如是。不为一切他所恼害。慈性安隐。离诸怖畏。慈善根力随顺圣道。
慈能令彼多瞋暴恶不忍众生发清净信。慈能济拔诸众生聚。以慈力故。于彼刀杖性无执持。慈能将导一切众生趣于解脱。是慈能灭诸恶瞋恚。是慈远离诈现威仪、谀谄矫饰、逼切求索。而能增长利养、恭敬、名誉等事。以慈力故。梵释天王之所礼敬。以慈严身所有威德。行慈之人为聪慧者所共称赞。慈能防护一切愚夫。是慈力故。超过欲界。顺梵天道。开解脱路。慈为大乘。最居前导。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慈善之力一切有依。诸福业事所不能及。慈能庄严三十二相及随显相。慈能离彼鄙贱下劣不具诸根。慈为坦路善道、涅盘归趣之所。是慈能远一切恶道及诸八难。是慈力故喜乐法乐。不贪一切富贵王位受用乐具。是慈力故。于诸众生等心行施。是慈能离种种妄想。慈为门路。一切尸罗学之所由。
慈能救济诸犯禁者。是慈能现忍辱之力。慈能远离一切憍慢、矜伐、自大。慈能发起无动精进。慈能令修正方便行速疾究竟。慈能为诸静虑、解脱及三摩地、三摩钵底之所根本。慈能令心出离烦恼诸有炽然。慈为一切智慧生因。由慈无量能闻持故。自他诸品皆悉决定。慈能除遣顺魔烦恼。是慈力故。同住安乐。慈能令人起住坐卧密护威仪。慈能损减诸掉性欲。是慈犹如妙香涂身。是慈能涂惭愧衣服。是慈能遣一切诸难烦恼恶趣。慈能济拔一切众生。大慈无量。捐舍自乐。能与一切众生安隐快乐。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大慈之相。吾今略说。

从大乘角度谈到菩萨发菩提心欲度众生,本着利他精神,这是菩萨慈悲本愿故。但是初发心菩萨烦恼没有完全根除,意志力薄弱,遇逆缘易退心,不再精进勤修大乘佛法,去利益众生。这是由于慈悲心不坚固,所以要时常勤修慈悲心,使令慈悲心增长及稳固。这里根据前人总结增长慈悲心的方法介绍如下:

1、自他互易观:简单地说,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或是对方是自己时,那应该怎样做?凡夫众生所作所为皆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忽略别人的感受、立场和看法,无形中伤害到别人而不自知。一切世间都是因缘和合,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即依存关系。这样以自己的自爱而推至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他人看作是自己,慈悲之心自然会油然而生。

2、怨亲平等观:除自爱外,最亲爱、最关切的没有比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更亲的了。最难生起慈悲心的对象莫过于自己的怨亲及仇人,因此慈悲心的修习先从自己的亲友入手,再到不相关的人,最后到自己怨恨的人,次第而修。详细讲,首先对自己所亲爱的家人、朋友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的苦痛而想要解除他们的苦恼,见他们没有福乐而想给予他们福乐,这样修习到亲人的苦乐如自己的苦乐一样,深刻地印入自心,而时刻想使他们离苦得乐,再推广到不相关的人,仔细观察,这实在是对我有恩之人无始劫以来,谁不是我的父母、师长!对于不相关人的苦乐,关切地生起慈悲之心,乃至喜、舍之心,再修习到如对自己亲人、朋友一样,这样就能不断扩展到对怨敌。做如是想,无始劫以来皆是自己的师长、朋友,同时以缘起法指导自己的思维,坏人不是永远都是坏人,只要因缘条件成熟也会变成善人。如此这般地细心观察,就会对怨敌的愚昧、无知,生起怜悯心、宽恕心、慈悲心,这样怨亲平等成就,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遍满一切。

更新于:3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