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脱俗与随俗
关于俗,有许多提法往往是很矛盾的。
俗不可耐指的是,如果说有的俗是可以忍耐的,那么有些俗就令人反感甚至恶心。怪不得在辞书上先有俗不可医的条目。俗人就是平庸的人,俗吏就是平庸的官,俗士是指见识浅陋的鄙俗的人。所以说俗,通常指的是平庸、浅陋,就是庸俗,跟高雅相对。俗还有个解释是风气,如移风易俗、入乡随俗,它往往跟民间与老百姓与流行相关。俗学是世俗流行的学问,俗语是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当然,俗进入佛教又有了新的含义,俗即是尘,比喻人世间的烦恼牵累。
我们说做人要脱俗,当然有着追求有着志向终归是好事,不过所脱的俗是怎样的俗?追求高雅、清高当然值得赞赏,可是如果跟别人都格格不入,看不惯这个人也看不惯那个人,这就不妥了。现在有个很时髦的说法:走出平庸。不知平庸怎么走得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人世间的一员,我们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人间的功名利禄总是缠着你,你能走出这个现实的商品社会吗?你又如何绝对地摆脱商品社会呢?
我们也说做人要随俗,那么难道要我们毫无原则地同流合污?不是的,这里的俗应该理解成广大的老百姓,为什么不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呢?你不就是一个老百姓吗?
看来,做人是离不开脱俗与随俗的,前者的俗是俗气的意思,后者的俗是指人民大众。
在现实社会中哪些表现是俗气的呢?
首先是太功利,不论什么都有明确的功利目的,不管是对当官的对上级还是对其他人,他能够笑脸相迎的理由,就是对自己有利。否则自然报之以冷眼甚至白眼,当然也会空眼,即虽然看到却似乎从不相识。本来不入眼的人后来发达了,出于功利的目的,他依然会笑脸相迎,全不会感到面赧和尴尬,他们对人前倨后恭或者前恭后倨是常事,是出于本能。常言道:世上没有莫名其妙的爱!面对功利人的笑容,不管是男是女,可得当心才是!
其次是没有责任心,更不知义务。这种人有的对待工作不会精益求精,只肯敷衍了事,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有的很有事业心也很有一技之长,却眼中没有对本单位应该有的忠与情,多付出一份奉献就觉得吃亏,关键时刻就溜号,有的时候还会做出出卖单位的勾当。他们当然不肯尽什么义务,为他人白干?那怎么行呢!他们甚至对家庭对父母对亲人也会推卸责任,更遑谈其他。这样俗气的人往往浅薄而自负,自己没有什么学问不说,还好看不起别人,自己庸俗不堪,低级趣味,还故作高雅,自命不凡。这种俗气的人没有度量,容不得比他水平高一点的人,容不得他人的成功,他们已经习惯于嫉妒,根本无法分享他人的快乐总之,这种人是势利的人,是已经被完全物化的人!要摆脱俗气,就得走出势利。
有人说:大俗即大雅。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大俗,就是要想到民众,自己既然是民众之一员,就得随民心随民俗。《商君书更法》中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想到民众才会有至德即最高尚的道德,就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俗的,就不会同流合污。这才是高雅的本质所在!
相关文章
- 禅宗公案:存财于信徒
- 佛教故事30则
- 道坚法师:禅宗公案:商那和修尊者的付法因缘
- 道坚法师:禅宗公案:集体皈依的仙人
- 原来,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脱俗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觉悟之路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要拂拭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非比寻常的茶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超脱生死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婆子烧庵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法眼文益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学著国王的样子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善良的恶人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狐狸报恩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自我解脱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作佛不费力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六月炎天飞雪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慧可得髓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除却心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