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持有不动心
持有不动心不为外物所动之为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能够抵挡外物影响的心,才是一颗静下来的心。有个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工作一直做得有声有色。他周围的同学大都经商、从政,见面时经常给他泼冷水,还举了好多他们成功、发达的例子给他听,认为以他的聪明才智,留在学校做学问太..
2023-08-23 13:17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古法的深意
古法的深意佛陀为人们揭示了消减痛苦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竖立正见。正见指的是正确的见解和观念。如果能够建立正确的观念,那么个人、社会和世界都会受益多多。缺乏正见对个人有害。但如果缺乏正见的人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那么受害的将会是举国的百姓;如果缺乏正见的是一个执掌军..
2023-08-23 13:10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痛苦源自内心
痛苦源自内心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喜欢生气,他人才是使自己生气的原因。这样想的人,很容易就会开始憎恨他人,埋怨他人,也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想法要让别人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但,他人真的是造成自己生气的原因吗?你痛苦,是因为你的心里藏着愤怒。你可以和别人互换一下位置,当别人处于你..
2023-08-23 13:05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迟来的惭愧
迟来的惭愧我们会因为做不好一件事情,或者愧对了别人而感到惭愧。觉得惭愧仅仅这样还不够,惭愧应该转化为对人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深刻的悟,并在此悟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行为。有一位先生回忆自己的过去,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他读高中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同桌买了一块手表,很神..
2023-08-23 13:01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
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上面提到,照镜子可以使一个人看见自己愤怒时的样子,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自己丑陋的生气模样。同样,他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他人表情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的态度是否能够让别人接受。很多时候,你身边的人并不会逐一察觉你的各种情绪,但他们会十分敏感..
2023-08-23 12:56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常常吃亏,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占了大便宜。这样的人往往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命运的天平也会由于因果的关系而向他倾斜。有两个年轻人友情特别深厚,他们自小就一起玩耍,其中一个姓刘,另外一个姓王。两人都到了结婚的年龄,王有一个条件很好的..
2023-08-23 12:53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对待痛苦的态度
对待痛苦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意识到怀孕与诞生所带来的痛苦,但是,它却是真切存在的。胎儿虽然在怀孕的母亲体内,但是他和母亲都拥有独立的心脏,母亲还是不能够完全真切地体会到胎儿的心境与感触。胎儿被局限在母亲的子宫这个狭小的地方,蜷起手脚才能使这个子宫容纳自己的身体..
2023-08-23 12:50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苦非苦
苦非苦苦与乐,是两个相反的不同概念。这两个概念相依相存,没有苦,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乐,反过来也一样,没有乐,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苦。狭义来说,乐指的是一个人身心都感到舒适,苦则指的是一个人身心都遭受逼迫和烦恼的侵袭。但不管怎么说,人们给苦和乐所定的界线,都是人为定..
2023-08-23 12:30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谦虚和包容
谦虚和包容有一句话是谦受益,满招损,谦即谦虚、谦和。具有谦虚美德的人,易于被人接受和喜爱。做到谦也许不难,但要做到容却并不容易。这里所说的 容即用心包容。世上无完美的人和事,如果不学会用心去包容,执拗于分清是非对错,只能是自寻烦恼。太阳表面有黑子,但是它发光发热;璧玉上..
2023-08-23 11:50阅读原文>> -
文章佛陀教你不生气:减少痛苦
减少痛苦当一个人想要转化自己的愤怒时,有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总的来说分为三步:学习,反省,改过。可以多读一些经典,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方向。当你掌握了基本的常识后,你就可以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对于那些带着怒气的言行和举止,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控..
2023-08-23 11:41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
-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九回 草履几双黑人..
第十九回 草履几双黑人争去 圣尼一位白象驮来话说保姆永莲二人起身向孙德告..
-
观世音菩萨传:怪老人妙舌说慈航 小公主停哭听佛..
怪老人妙舌说慈航 小公主停哭听佛偈话说妙庄王在先听说又生了一个小女儿,..
-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2」“法施”..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
-
黄柏霖警官:此因结此果,七种因果受生..
依据佛经,众生依因缘果报轮回受生的说法,有下列七种,第一是天道,第二是..
-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6章 “心”哲理与“识”..
第6章 心哲理与识的分析三界唯心心的特质与异名心识清净、一切无碍第九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