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历代高僧:耆婆 从弃婴到一代佛教医王的离奇人生
从弃婴到一代佛教医王的离奇人生(图片来源:资料图)
如果不提到耆婆,佛教医学简直谈不下去。长期以来,耆婆的大名一直响遍东方社会,人称“医圣”,比起西洋的名医希波克拉底,毫无逊色。
日本的日莲大圣人在《御书》里,处处提到耆婆这位佛教史上的名医。耆婆也以医生的身分,常常赞叹世尊这位人类的导师。在耆婆眼里,世尊实在是各方面的导师。耆婆之所以能够称为名医,无疑是一辈子得力于世尊,所以他对佛教的真理十分恭敬。
有一次,阿阇世王因为业障而患了一场大病,幸亏世尊救了他。
佛教医学因为得到当代第一名医耆婆的协助,才形成世尊的医学。所以,世尊也是佛教医学的始祖,佛经上始终称世尊为“大医王”。
佛经里,到处出现世尊与耆婆的治疗事迹。佛经堪称医学的智慧宝库,随著现代西医的发展,亮光也愈来愈强劲有力。
关于这位东方医圣耆婆的出身和经历,一直没有完整和确实的资料,但他的功绩在许多佛经里都被写得很详尽。
佛经的记载有若干差异,现在,不妨以《四分律》为中心,逐步探究耆婆的成长过程。
事实上,耆婆是一个妓女的次子。因为王舍城有一个妓女名叫“婆罗跋提”,一直被世人看作耆婆的亲生母亲。
至于耆婆的父亲,倒有许多不同说法。依照《奈女只域因果经》上说,他的父亲是瓶沙王(频婆舍罗王),而《四分律》记载这位国王的儿子叫“无畏”。
《四分律》上有一段话写得很清楚:当时,王舍城有一个女孩叫作婆罗跋提,端庄无比……瓶沙王的儿子,取名无畏,跟他同居的妓女,后来怀孕了。……满月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庄。
总之,婆罗跋提跟瓶沙王的儿子无畏,共宿一夜,不久生下这个男孩。
依照那时的印度风俗,凡是妓女生下的男婴都会被遗弃,这个男婴呱呱坠地时,就被人用一件白衣包裹丢在路边。次晨,王子无畏正在赶路,途中发现一堆白衣物。停车后,命车夫前去调查,原来是被人丢弃的男婴。王子问是生是死?车夫说还活著,王子无畏就带这个孩子回宫,叫奶妈好好扶育他。
这个弃婴就是耆婆了。后来,耆婆平安地长大,有一天,无畏问他将来要从事哪一行?
无畏与耆婆说话形同父子,父亲问他:“如果你无特殊才艺,到哪里郡不可能成就事业,你总要有一技之长。”
孩子觉得父亲的话颇有道理,自己总要有一技之长,只是不知该学哪些技能才好?他百般思虑的结果,才决定去学习医术。可见他学医的动机很平凡,不过,他后来成为名医,千古流芳。
也许当时一般人都习惯做医生,耆婆也不例外,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跟其他年轻人完全一样,平平凡凡。
且说年轻的耆婆,为了学医到处找寻名师,当时,得叉尸罗国是印度文化最发达的地方,耆婆也动身去那里。据称得叉尸罗国是医学中心,医学教育很发达,而且,世尊和一群弟子也在该地被尊称为“大医生”。
耆婆到了得叉尸罗国,探悉有一位医师名叫“宾迦罗”,医术首屈一指。他来到对方的寓所央求:“我想拜你为师,学习医术,请你教我好吗?”罗迦一口承诺。之后,耆婆在他那里学医七年,最后才通过老师的面试,那是一种毕业考试。
当时的情景,佛经上也有记载。
他来到老师的住所坦述:“我想向您学医术,请指点我。”当时,老师递给他一个笼子和掘草的工具。说道:“你要在得叉尸罗国一由旬的地方找寻各种草,还要把非药草拿回来。”
那时候,耆婆好像接到大王的命令,即刻在得叉尸罗国面积一由旬处,找寻非药草,但是,周围一带始终没有非药草,因为他所看见的一切草木,只要好好分辨,了解它的用处特质,全部都能当药物。
于是,他空手回到老师的住处,很为难地向老师说:“我现在才知道在得叉尸罗国要找寻非药草根本不可能。因为我看见的所有草木,只要能够分辨它的性质,全部都有用处。”
这项考试实在有趣。佛教医学里,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没有严格区别。一切食物全靠用法来决定,有些属于食物,有些只要善用它的特质,照样能当妙药用,相反地,如果误用草木的性质,它就变成了毒药;所有医师都得懂它的用法与份量多少。耆婆的医术遭到老师这样严格的质问,才算通过资格考试。由此可见.佛教医学的药物全是生药,也就是自然的草木。老实说,这些自然界的草木,到目前仍然受到相当重视,都有利用价值。
宾迦罗吩咐耆婆,调查全国生长茂盛草木的特性、功能,命令他从中挑选不能当药物用的花草树木,意思是,如果不懂一切草木的成份与使用法,就不算通过这项医生的资格考试了。
结果,耆婆过关了。因为“找不到非药的草木”,足以表现他的卓越能力。的确,他成了一位医术非常优秀的医生。
老师目睹这位弟子的成就,有一天,他把耆婆叫来:“你已经学成可以离开。目前你算是阎浮提最有成就的医生,我死后,就由你来接棒了,”耆婆听了暗中寻思:“从现在开始,我要丢行医救人,这个国家太小,没有什么好作为,不如回国去。”
耆婆向师父保证,自己将会成为举世间名的医生。不久就回去了。
这就是佛教名医耆婆的求学经过。不过,他若要具备医学、医术和医道等三方面的更大成就,成为当今医圣,非得等到后来结识世尊不可。
相关文章
- 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 八、华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 佛光山总住持满谦法师于福慧慈缘开讲“走进人间佛教
- 太虚大师:人生
- 佛教界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道义
- 印光大师:《灵岩法要》壹、判一代圣教【二】
- 金王朝时期山西大同著名佛教殿宇宏伟壮观
- 香道——一种修行人生
- 中国佛教中的香道
- 他们为你的人生埋着伏笔
- 达摩祖师:黄夏年: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 达摩祖师:董群:论菩提达摩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 慧能大师:赖永海:慧能与中国佛教的儒学化
- 寺院石雕经幢雕刻意义及佛教石经幢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佛教居士:曾良:《法苑珠林》异文及校勘札记
- 陈永革: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
- 佛教居士:黄连忠: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
- 陈永革:试论杨文会佛教净土观的内容及其特征(一)
- 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 吸毒是犯佛教的重戒吗?
- 廿四香谱 佛教知识-最全的烧香图解,香谱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