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护法品第九之三 烦恼即是菩提

居士人物2024-09-17 12:46
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护法品第九之三 烦恼即是菩提[经文]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护法品第九之三 烦恼即是菩提

[经文]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星云大师译文]

薛简说:明譬如智慧,暗譬如烦恼。修学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的光去照破无明烦恼,如何能出离无始无终的生死呢?

六祖说:烦恼就是菩提,并不是两个东西,也沒有什么区別。如果说要用智慧的光来照破无明烦恼,这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的见解,也就是以羊车、鹿车譬喻的根机。有上智大乘根性的人都不会作这样的见解。

[经文]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星云大师译文]

薛简问:如何才是大乘的见解呢?

六祖说:明和无明,在凡夫看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有智慧的人了达它的性体沒有两样,这无二的性体,就是真如实性。所谓实性,在凡愚身上并不曾减少,在圣贤身上也不会增加,住于烦恼之中不会散乱,处于禅定之中也不滯空寂。

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沒有来,也沒有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內外。不生不灭,性相一如,永不改变,称之为道。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是大乘的境界?

在佛教里,一向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之分。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大乘佛教是指北传佛教。

过去佛教从印度对外传佈,形成两大主流,流传于东南亚一帶,包括锡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即是南传佛教。另一主流,经中亚传至中国、韩国、日本,属北传大乘佛教。

大乘是指发菩提心的菩萨。小乘是指以自己的解脫为主要目标的声闻、缘觉。乘是车子的意思,喻指能够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载至觉悟彼岸的教法。菩萨发心普度众生,故称“大乘”。

《菩萨地持经》卷八所载,菩萨有七种大是:

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指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为最上最大。

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指菩萨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解大:解,即解了。指菩萨由解十二部经,了知诸法的义理,全无疑碍。

净心大:指菩萨既能解了十二部经,依之而行,则能远离诸惑染,超过一切解行,心得清净。

众具大:指菩萨所修福德智慧,都是成佛的资粮,畢竟证得无上菩提。

时大:时,即时数。指菩萨历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六度,畢竟当得无上菩提。

得大:指菩萨由前六种功德为因,证得无上菩提之果。

大乘菩萨因为具有这七大,因此能发大菩提心,实践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做众生的舟航。

此外,大乘还有七种大性:

境大性,行大性,智大性,精进大性,方便善巧大性,证得大性:业大性:

在《法华经》中有个比喻,说有羊车、鹿车、牛车、大白牛车。声闻只能自度,不能度人,好比羊车奔逸,不回顾后群;缘觉修十二因缘以求出离三界,略有为他之心,如鹿驰走,能回顾后群;菩萨自度复能普度众生,如牛荷负,安忍普运一切;最后会归佛乘的大白牛车。

《法华经.譬喻品》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因此,凡是能发心自利利他,具有这种思想、精神的人,就是大乘菩萨

[经文]

简曰:师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星云大师译文]

薛简又问:大师所说的不生不灭,和外道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呢?

六祖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灭来终止生,以生来显现灭,如此灭还是不灭,生也只是说不生。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无生,现在也无所谓灭,所以和外道不同。

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要旨,只须对一切善恶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净心体,澄明常寂,妙用无穷。

[经文]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

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⑴,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纳⑵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注】

⑴ 师若净名,托疾毗耶 典出《净名经》。佛祖在毗耶城说法,居士维摩(又名净名)托疾不来法会,文殊菩萨领佛旨意带领众菩萨、天龙八部及众比丘、长者子等前往问疾。以托疾问疾为由,维摩说法,指出二乘之局限,彰显大乘,并说一佛乘。《净名经》甚富文采,深受士大夫欢迎,喜闻乐诵,为中国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⑵ 磨衲 袈裟的一种。相传乃高丽所产,以极精精致的织物制成。磨,指紫磨,属于绫罗类。

[星云大师译文]

薛简得到指示教诲,忽然大悟,于是礼谢辞別大师,回到京师,将六祖的话表奏皇帝。

同年的九月三日,又有诏书奖谕六祖说:

大师以年老多病辞召,愿意终身在山林中为朕而修道,真是国家的福田!大师犹如维摩诘居士托疾居住毗离耶城,弘扬大乘佛法,传授诸佛心印,讲说不二法门。薛简回宮表奏大师所指授的如来知见,是朕积善而有余庆,宿世种下的善根,所以才能幸逢大师出世教化,得到顿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师法恩,当顶戴感激不尽!同时并奉送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令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赐名六祖的新州故居为国恩寺。

更新于:26天前
5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