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菩提长老: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 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
II. 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
向前看或向旁看的时候,他以正知而行
注:在此,「向前看」是指看向前面的方向;「向旁看」是指看向旁边。在这里没有提到其它种看的方式,如向下看、向上看与向后看。这里只提到两种方式,因为它们是适合的。或者借着提到这两种,其它种看的方式也都已包括在内。
其中,有益正知是先明了(向前看的)利益然后才行动,而不是受到「我要向前看」的念头驱使就立刻向前看。这可透过难陀尊者的例子来理解。因为世尊说:「诸比丘,如果难陀想要看向东方,他会如此透彻地思惟:『在我看向东方时,愿没有贪、忧等邪恶不善心侵袭我。』之后,他才看向东方。他如此对该动作保持正知。如果难陀想要看向西方北方南方上方下方四维之一,他会如此透彻地思惟:『在我看向四维之一时,愿没有贪、忧等邪恶不善心侵袭我。』之后,他才看向四维之一。(《增支部》8:9/iv.167)
疏:修行观禅时,难陀尊者思惟:「由于没有守护根门,我遭遇对佛陀教法生起厌烦等的不幸。我要善加收摄自己。」于是,他变得很热忱,生起很强烈的惭愧心,结果在守护根门方面达到最高的成就。因此佛陀将他列为守护根门第一的大弟子。佛陀说:「诸比丘,难陀是我的众比丘弟子中守护根门第一的弟子。」(《增支部》i.25)
注:再者,应当以前面在礼敬佛塔等章节中所解释的方式来理解有益正知及适宜正知。行处正知就只是不舍弃禅修业处。是故在此取诸蕴、诸界与诸根门为禅修业处来修行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禅修业处向前看与向旁看。对于修行遍禅等禅修业处的人,在向前看与向旁看时都应当一心专注地修行该禅修业处。
疏:其要意是不应该注意诸蕴等禅修业处以外的目标。
注:在此(关于在向前看与向旁看)的不痴正知是如此了知:「在内并没有自我在向前看或向旁看。因此不痴正知就是如实地了知事物的真相。当『我要向前看』这样的心生起时,它会产生心生的风界,而造成身体的动作。由于心生风界的扩散,下眼皮会向下开,上眼皮会向上开;没有人用工具来将眼睛打开。接着眼识生起,完成了看的任务。」
新疏:提出上文是为了显示由于向前看等的人只是某一组现象的过程,不痴正知是如实地了解该过程。「由于心生风界的扩散」:透过身体的动作,也就是包含(精神)活动的心产生的风界造成身体的动作。
注:再者,应当透过「根遍知」(mlapari)、「外来客」(gantukat)及「短暂性」(tvaklikabhva)来了解不痴正知。
一、根遍知
有分与转向,
眼识后领受,
推度与确定,
速行为第七。
其中,有分出现时,它完成了作为生命成分的作用。当它停止时,一个唯作意界生起,完成了转向的作用;当这停止时,一个眼识生起,完成了看的作用;当这停止时,一个果报意界生起,完成了领受的作用;当这停止时,一个果报意识界生起,完成了推度的作用;当这停止时,一个唯作意识界生起,完成了确定的作用;当这停止时,速行次第生起七次[61]。在这过程之中,向前看及向旁看时,受到「这是女人,这是男人」的念头控制的贪瞋痴不会在第一或第二或甚至第七速行生起。然而,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们一样,当这些下面与上面的心次第地坏灭之后,就会有受到「这是女人,这是男人」的念头控制的贪、瞋、痴在向前看或向旁看的时候生起。因此,首先应当透过根遍知来理解不痴正知。
新疏:「根遍知」是彻底地了解意门速行的根源。有分「完成了作为生命成分的作用」,因为它是(生命的)主要成分,这是因为它与结生心相似。或者它「完成了作为原因成分的作用」,因为它是(生命流)相续不断的原因。
「在这过程之中甚至第七速行」:这么说是因为在前五门心路过程里没有受到「这是女人,这是男人」的念头控制的贪、瞋、痴生起。当转向与确定(这两心)以不如理作意的方式生起时,速行纯粹与贪同时缘取女人等可喜所缘生起,或纯粹与瞋同时缘取不可喜所缘生起;但并没有强烈的贪、瞋等生起。只在意门心路过程中才会有强烈的贪、瞋等生起。然而,前五门心路过程的速行心是接着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速行心中贪、瞋、痴生起的根源。或者所有在前面的有分心等(都可以作为根源)。如此,根遍知是透过意门速行的根源来说明。然而,「外来客」与「短暂性」则个别透过「之前不存在」与「一瞬即逝」于前五门速行来说明。
「然而,当这些下面与上面的心次第地坏灭之后」:这是指透过有分的次第生起。因为这些(心)的坏灭透过有分的生起而发生。论师以这点显示,透过下面与上面的有分(那就是五门心路过程之前与之后的有分)的次第生起,与五门速行不同的意门速行生起。由于发生于该(意门速行的)贪等,论师说:「只有在那时候,才有受到『这是女人,这是男人』的念头控制的贪瞋痴在向前看及向旁看时生起。」
二、外来客
注:当色尘呈现于眼门,在有分波动之后,转向心(及随后生起的诸心)次第生灭,完成了各自的作用,然后速行心生起。那速行心就像客人(gantukapuriso)一样,而眼门就像之前生起的转向心等这些心的家一样。就好象一个客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乞讨东西,在主人沉默不语的情况下,客人开口下命令是不恰当的。同样地,在眼门这个家庭里,当转向心等本身没有贪、瞋、痴时,作客的速行心有(强烈的)贪、瞋、痴是不恰当的。如是,应当透过外来客来了解不痴正知。[62]
新疏:眼门被称为「之前生起的转向心等这些心的家」,因为它是它们发生的原因,因为它们只有在色尘呈现于眼门时才会发生。
「就像客人」:有两种客人──受到邀请的客人与不速之客。受到邀请的客人是相熟的人,不速之客则是陌生人;在此的譬喻是指后者。
三、短暂性
注:在眼门里生起的(转向心直到)确定心与其相应心所(生起之后)就在当处坏灭。它们不会彼此相见,因此它们是一瞬即逝的、短暂的。就像在一户家庭里,其它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一个垂死的人,在那时候,他不适合去享受唱歌与跳舞。同样地,在一个根门里,当转向心等及其相应心所都死在它们生起的地方之后,剩下来不久将死的速行心不适合以贪、瞋、痴的方式去取乐。因此应当以短暂性来了解不痴正知。
此外,还应当借着思惟蕴、处、界、缘来了解不痴正知。在此,眼根与色尘属于色蕴;视觉属于识蕴;与视觉相应的感受属于受蕴;摄取印象属于想蕴;触等(心所)属于行蕴。如是观照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五蕴的结合。如此,那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新疏:观照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五蕴的结合,那么到底在这五蕴之外有谁在向前看呢?是谁在向旁看呢?其含义是:没有人在向前看,也没有人在向旁看。
注:再者,眼根是眼处;色尘是色处;视觉是意处;感受等相应心所是法处。如是观照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四处的结合而已。如此,那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再者,眼根是眼界;色尘是色界;视觉是眼识界;受等相应心所是法界。如是观照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四种界的结合而已。如此,那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再者,眼根是依止缘;色尘是所缘缘;转向是无间缘、相续缘、亲依止缘、无有缘、离去缘;光线是亲依止缘;受等相应心所是俱生缘。如是观照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些缘的结合而已。如此,那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如是,在此也应当透过蕴、处、界、缘来了解不痴正知。
相关文章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三篇:有多少个波罗蜜?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十四篇:圆满波罗蜜需要多久?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下 第三章:出离波罗蜜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下 第七章:真实波罗蜜
-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十三章 正念
- 菩提长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九章:业处之概要
- 菩提长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一章:心之概要
- 菩提长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六章:色之概要
- 菩提长老: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更殊胜的沙门果
- 班迪达尊者:提起正念防护我们的内心
-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二十九章 再生者为何
-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十一章 王族护法
- 韩国佛教天台宗总务院长张道正长老一行拜访中佛协
- 净土法门法语:忙里偷闲正念得生
- 净土法门法语:放下万缘,提起正念
- 何谓[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正等菩提]?如何修学?何谓[无量][无边]?
- 菩提法师:腊八与佛教
- 如本法师答:地藏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准此而言,那么地藏菩萨是否尚属菩
- 佛陀的古道:正念
- 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顿悟成佛的菩提树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