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孙伦禅师:三 孙伦禅修法 迈向解脱
迈向解脱
当禅修者全神贯注于感觉,不起杂念地观察着它,直至它完全熄灭或突然终止的时候,禅修者的心意会变得纯净、澄清、坚定和适用(Serviceable),他对所有众生都会充满慈爱和关怀,并且能够将此真正的慈心遍布给他们。这种慈心并非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反复念诵,它是无私和无我的,它使禅修者不去分别他所恨的人、所爱的人、或是无关的人。
禅修者以纯净、澄清、坚定和适用的心意,于心中观察着心 (即心念住)。心中有欲望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有欲望;心中没有欲望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没有欲望;心中有憎恨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有憎恨;心中没有憎恨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没有憎恨。他知道在贪或瞋生起时,要对它们保持专注,令它们不可能成为因去产生将来的贪或瞋,推动生死轮回一次。这就是在果中灭因。当他接触到一个可以引起贪或瞋的事物时,他保持奋力地专注着它,令贪或瞋不能生起。这就是在因中灭因。
在上述最后的专注历程中,禅修者的修习将会完全像巴利圣典所指导的:「在看当中应当祇有看;在听当中应当祇有听;在感觉当中应当祇有感觉;在想当中应当祇有想。」(In what is seen, there should be only the seen; in what is heard only the heard; in what is sensed only the sensed; in what is thought only the thought.)禅修者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已透过专注不适意的感觉,令心意达至澄清、坚定和适用。对一般直觉迟缓的禅修者来说,在最初的禅修阶段,试图做到「在看当中祇有看(To see only the seen in what is seen)」,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心识(Consciousness)是很深细隐密的,不纯净且软弱的心意是不容易将它把触和看牢的。但是当禅修者经过专注不适意感觉的修习,使心意坚强和稳定后,他便能够「在看当中祇有看;在听当中祇有听;在想当中祇有想(To hold the seen as the seen, the heard as the heard, the thought as the thought)」。
有些方法建议:在禅修时如果有干扰(分心的事物)出现,心意应跟着去注意它们。理论上,跟随每一个干扰并专注地用心抓住它们是可能的。然而在实践中,受干扰的心意能觉察到干扰它的东西是极端地困难的。如果注意力是强劲而又集中的话,它根本就不会被干扰,离开了原来的禅修观察对象。此外,注意干扰会有下述危险:禅修者会以为自己正在觉察着它,殊不知自己已不知不觉地被那些干扰所牵引着。因此,最安全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加强专注最初的禅修观察对象,譬如触觉或感觉。
至于法念处的观察,它们比心念更深细和更隐密,禅修者是不可能直接地观察到它们的。对法念处的观察可说是奋力观察感觉之后才可行的修习。
其实四念处 身、受、心、法 并非是各自独立生起。它们是相关地集起的。当禅修者专注于触觉时,其中已存在着身、受、心、法四念处。祇要专注一个念处,禅修者即已专注所有念处。这有如一杯柠檬汁,水、柠檬、糖和盐已同时互相混合其中。而当其中一种成份较强时,这杯柠檬汁便会被分别说为水汪汪的、酸的、甜的或咸的。同样地,当感觉较强时,我们便说是受念处,若当心意较强时,我们便称它为心念处,如此类推。
当四种念处都圆满成就时,禅修者将达致正觉。然而,这个阶段在孙伦禅修法的简介中,我们无须深入探究。当芒果的种子已播下,芒果树便会慢慢地发芽成长。禅修者应该将全副精神放在播育最好的芒果种子上,最后自然会瓜熟蒂落。
相关文章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无心无意的生活才是真正解脱的生活
- 曹越:解脱是什么?
- 净土法门法语:人在这一生当中要解脱,要放下
- 宣化上人:看破就是明白,放下就是解脱
-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九章 禅修前的念诵
- 德宝法师: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八章:规划你的禅修
- 隆波通禅师:生活即禅修 七 第六日法谈 圣者、八圣道、受
- 德宝法师: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三章:禅修是什么?
- 阿姜李达摩达罗:解脱的技能 为什么要禅修?
- 焦谛卡禅师:禅修之旅 第一讲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学习牛童放牛(守住人中位置)
-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禅修前之“预备工作”
-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敬礼三宝
- 孙伦禅师:三 孙伦禅修法 呼吸
- 乘宗法师:解脱的门
- 心道法师:观不攀缘心无所缚 禅修明心了脱生死
- 净土法门法语:这个世间太苦了,应当要求解脱、超越
-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大小乘解脱观的异同
- 星云大师:增长福慧、断除烦恼,迈向成功的四个锦囊妙方
-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五、注意几个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