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本法法师:常做佛事·成就佛道
五浊恶世众生的习性,喜欢多变化的世情,时常想把感觉、感受换一换,才会觉得有彩色的「视觉」美感;有的喜欢换个口感,也就是「口觉」;有的想把「心觉」也换,让心理的感觉有新的感受。就如同我们插花,它有分「喜气洋洋」的盆景,造景很洋溢,让人感觉很热闹;有「沉静」的插花方式,多一些抽象的构思,使人感觉很庄严、隆重或禅静的气氛;有丧葬告别的「哀伤肃穆」的花景,采用素的白色系列,点缀些许黄色,让与会者感受到参加丧礼的伤感气氛;还有平常的花,随喜方便插,感觉有主、有从,有尊、有卑就可以,高的主干插中间,代表领导者或一家之主,低的放两旁,代表部属或子女,高低两者之间还加上一支中等身材的花,代表副手或主妇,叶丛摆在后面,花朵放在前面,旁边也点缀一下,颜色嘛!采用五花十色,代表男男女女,感觉美美的,就象征着团体或家庭的成员,可见插花也有涵义,随喜随性反应世间觉。
所以,娑婆众生就是那么麻烦,很难服务,随顺就好。就像我们打佛七,念佛久了感觉累;听师父讲话,听久了也烦话长;坐久了会觉得腰酸脚麻;跑香活动筋骨,跑久了嫌累;殿堂里面禁语久了可能也会想出去透透气、说说话。
为了随顺众生的因缘现象,在此期间,凡是念佛一阵子以后,就有师父开示,让大家的口暂时休息一下;坐久了以后会安排跑香,让大家活动活动筋骨;中途的休息时间,能让闷气的人可以在室外透透气,说说心声私语。这就是在法会期间,为了随顺大家所作的适时、适量的安排。但是希望大家对这一系列的活动,要有耐心、要有恒心、也要有信心,到了最后必能自在无碍,成就共修的功德,这是可喜可贺的!
凡是法会告一段落以后,好像是可以休息、可以放松了,但是不要忘记,学佛者要经常保持安静,说话要养成音声适量,有些场合应该低声细语,有时还需禁语,除了在殿堂上需要如此,在斋堂用餐也同样重要;也要认知,念佛不是只在打佛七的殿堂内,而是要时时刻刻都能摄心念佛。所以,我们要收敛自己的心,无论身在道场或在自己家里,或者在外面,要随时随地都摄我们的六根,不论行住坐卧都要摄心念佛、一念相续。
我们希望能消业障,增福慧。大家都有苦难的时候、有烦恼的时候、有伤心的时候、有不快乐的时候,就很喜欢消业障。但忘了这些苦难、烦恼、伤心、不快乐的时候,就没想要消业障,所以就容易懈怠。凡事要持之以恒,但信念往往抵不过妄心,何种信念呢!?就是赶快离苦得乐的信念,信念就是信心的念头,譬如:坚持的念头、离苦得乐的的念头、不想再生死轮回的念头,很强烈的念头,不但是很强烈,要常常会想到生命的无常,这样的话,不该攀缘的事、不该鸡婆的事,自然会自我约束,临时斩断这个念头,不攀缘,约束这些缘生缘灭。
所谓我们要如何悟,用甚么方法来悟佛法?就是悟缘生法!换句话说,我们要悟缘生法,必须先要把自己贪的欲望尽量减少,来先消减自己的烦恼心;为了要减少烦恼心,必须先消减欲望,那就不要攀缘。去做一些正当而不可不做的事,不算是攀缘,就该去做。可以不必多此一举的,就不要去造新的业,有一些需要我们帮忙的,做得到的善本,就要去做。何谓善本,即能培养善根更趋深厚的事,称为善本。经常培养善本、舍恶从善、增长善本,是会延伸我们的道业成就;如是善本,我们应该要把握,本着慈悲心去协助需要我们协助的人,让他们能于有一天跟我们一样因助人而快乐,再进一步能离苦得乐。
常常做这一种心念,能即生法喜、常生忏悔之心的话,也称为常做佛事。每天时常都有这个念头的存在,就能使没有恶的念头;我们能时常深入经藏,就是常做学习佛事,简称为「常做佛事」。而一般说做佛事,大多是指道场接到一桩与佛菩萨有关并为利益众生的事;例如:拔度佛事、消灾佛事。
现在所说的常做佛事,就是与成佛或和佛有关的事,称为常做佛事。例如:我现在拜佛、学佛,跟佛有关系,期望将来往生净土成就佛道;我今天在做佛事,是做甚么佛事?是在做「拜佛」的佛事;你今天在做甚么佛事啊!?我是在做「消灾」的佛事;或说我现在做「超度」的佛事;坊间,我们把一般的法会通称为「法会」,而将与超拔的、消灾有关的法会,叫作「佛事」。其实,对于我们在真正修行,研习经典,熏习佛法,也称为「佛事」;我们要研习、熏习这个佛事,就要常常去想,我今天「念佛」念一整天了,我一直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到底是要再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有知识的就没那么想了,没知识的就会动念起烦恼了。
所以,我们要得大解脱,就是要度一切苦厄,换句话说,是度一切众生;能度一切众生的苦厄者,即是大解脱。也就是说,我学佛成就使自己先得到大解脱,再以我自己的经验,用最好的方法,有多好、多棒,介绍给众生知道,让众生学习后也得到解脱,把自己的经验、把得到法乐的感受,都一一地介绍给一切众生,让众生早日觉悟,圆悟缘生法;缘生法者,就是因缘所生之法,也是一切诸法。也就是说,我们众生为甚么造业,是由缘的聚集,就像现在我们的缘是「念佛缘」,也是成佛之缘,共同的因缘聚在一起,有相同的理念,就是要离苦得乐、同生净土、共成佛道,也就是成佛。所以我们这个「缘」就是「善念的成佛之道之缘」,为了成佛所生的法,这些种种的行持就是「常做佛事」。
因为理念相同而聚在一起,也就是因缘生而聚;假使我们不再念佛了,明天结束了,后天就不同在一起念佛了,这个缘就灭了,就各自回家了,所以缘灭则散。故说:「缘生而聚,缘灭而散」。一切生死跟缘有深切的关系,生死皆是缘生缘灭,生是由缘的生起而开始,所以称为「因缘所生法」;死是因为这个缘的破灭而结束,终归离散。我们要去悟这个「因缘所生法」,简称为「悟因缘法」。我们若悟了「因缘所生法」,就会觉得前生结了善缘,今生就处在那个角落,环绕的人群都是好人,这个善缘是殊胜的;若我前生造了恶业,结了恶缘,今生就处于某个角落,周边都是坏人一大堆。
譬如,有人说:「我今生都没做过坏事,为甚么我偏偏周边遇到那么多的坏蛋!」这就跟他的前生有关系;就如同人往生以后,学习了很多,可能也修得不错吧!但仍是不够,还要再来世间;来的时候会如同「童子心」,甚么都不知道,一切从零开始。有的自乡下开始,有的从城市开始,渐次成长;各有不同的现世缘,也是父母的缘,拉拔长大以后,就在那个环境慢慢熏习,有的人修行环境因缘殊胜,他熏习的就跟一般俗人不一样,慢慢长大以后就凸显其前世接续下来的那个因缘,与父母所给的现世环境不一样,这就是延续前生得因缘,把善的、恶的全部沿袭下来,在今生一直延续到报尽往生,这就叫做「命」。
每一个人的因缘不同,要想消业障,就要先消自己的烦恼心,如果常常有烦恼,很难自在,很难没有喜怒哀乐,很难常做佛事;换句话说,要做修行的工作很难;因为,我们没办法像诸佛菩萨有神通,做到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只有佛有十力(详见注解),菩萨尚无具足。佛的十力,解说起来很繁复,可见研习经典、熏习佛法是很需要时间、精神、体力去理解,才有办法把这个「我」的执着慢慢淡化,意念慢慢转,「我执」才不会那么重,若没研习或熏习,这个我执是不容易消减下来,不改善的话,会一直僵持执着,甚至还有可能递增。直到死了还是如此,轮回后的来生也会是延续下去。前生的执着延续到今生,今生的再沿袭到来生,除非有了研习经典或熏习佛法或其他善法,才有可能改变、改善。今生既能转念而改善,沿袭于来生时再改善,「我执」逐渐递减,终有一世能「圆悟缘生法」,勤以精进,此即「常做佛事」,终能得大解脱而成就佛道。
注解:佛之十力(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1.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
2.知三世业报之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因果业报之智力。
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昧之智力。
4.知诸根胜劣智力:谓于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徧知。
5.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
6.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
7.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致之智力。
8.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
9.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
10.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
相关文章
- 一部《法华经》,鸠摩罗什法师两天就可以背得出【金刚经浅释】(宣化上人)
- 玄奘精神 第78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1)
- 印光大师:众居士报国礼座,老法师耳提面命
- 觉藏法师:大宇宙真理是因果的道理
- 赵朴初答:佛教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有过哪些成就?
- 净土法门法师:谁能提倡因果教育,这个人会积很大福
-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横死”是否违背因果律?
- 令现世功业速得成就的佛号(全经至少念一遍,很短)
- 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⑫
- 法师大德开示大悲咒感应
- 法师开示: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 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部分作品在线欣赏:仁悟法师作品
- 东西方宗教交叠融合 成就犍陀罗佛教艺术
-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通三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心就平了
- 净土法门法语:孝亲尊师是世出世法成就的根本
-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没有耐心,不会成就
-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的人看似很多,几个真正会有成就?
- 《饬终须知》(净土法门法师在慈母往生前赠予的一本书)
- 梦参老法师: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