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你是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吗?
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其一曰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有可能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相关文章
- 禅茶香道,旗袍共醉——本周六天元世家品茶会再邀雅士共赏
- 梦参老和尚: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 梦参老和尚:十种真正的好出家人
-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看破一定放下!
-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的人看似很多,几个真正会有成就?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无心无意的生活才是真正解脱的生活
- 禅茶一味姑妄言
- 禅茶一味品茶来品味人生悟出茶道真谛
- 禅茶如何融于一味?
- 煮一壶禅茶,慢熬岁月
- 禅茶何为“一期一会”
- 禅茶一味乐自在
- 禅茶一味,自性觉醒
- 禅茶的味道
- 净土法门法语:往生到极乐世界,真正脱离地狱
- 禅茶一味,修身养性悟茶道
- 禅茶一味 茶与水的缘
- 禅茶一味大径山 绿水青山的磁石效应
- 净土法门法语:佛号要怎么念才能如法?怎样才能真正收到念佛的功效?
- 28所高校53名大学生共赴石门夹山“禅茶心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