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何谓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後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後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一念恶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善恶皆抛即菩萨。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
相关文章
- 供佛方位、供具表法、各佛菩萨的表法意义
- 紫虚居士:菩萨道的内容
- 听大悲咒感应到菩萨
- 宣化上人:你若能常常有这种的思想,将来一定会做菩萨
- 宣化上人:工人也有菩萨示现
- 佛教文化 | 佛教四大菩萨的坐骑及含义
- 浙江画家陈蜀平菩萨画展在五台山黛螺顶开展
- 达真堪布:这样就可以把诸佛菩萨迎请过来
- 《了凡四训》完全改变我命运。佛菩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敦煌 第322窟 迦叶、菩萨、天王
- 净土法门法语:请问什么是阿罗汉、菩萨、佛?
- 陈兵:维摩诘经讲解_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1)
- 徐恒志:何谓心性
- 净土法门法语:所有的境界都是菩萨修行的道场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三篇:有多少个波罗蜜?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十四篇:圆满波罗蜜需要多久?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下 第三章:出离波罗蜜
-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下 第七章:真实波罗蜜
- 给佛菩萨磕头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
- 净土法门法语:佛菩萨没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