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愿尽本分孝,天下父母共欢颜
试问人世间,谁能如父母般,“生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父母的长养慈爱之恩,经云:“以是恩念,昊天难报”。往昔目犍连尊者,初得圣道,便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圣人尚且如此,我等尚处凡位,更应孝亲进德,尽世间本分之孝。
孝·养
孝亲之始,在于养亲。牙牙学语时,是父母亲口示范,不厌其烦地纠正发音;匍匐爬行时,是父母牵着稚嫩小手,耐心地教导走路。若非生活不可避免的艰辛与意外,父母都会尽心力,给孩子空白的生命,填上世间最温暖的色彩。若无慈父悲母,悉心含养,我等何能有今日之无碍色身,行于世道。
故当尽力色养父母。所谓“色养”,即是世间一切有形有相的资生器具,如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尽心尽力奉养双亲。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纵不作功德想,今日我等正健壮,而父母却弱化了劳动能力,故当反哺。
如父母在身边时,味美者,先供父母;物贵者,先资父母。若离乡在外者,更当常念父母,无所依托,广行善道,资福慈父悲母,以期安隐无病,以安未能亲侧在旁的孝心。
敬·养
孝养之心,在于敬亲。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的孝,不应止于“口体之养”,须内心的“敬”,才是区别与动物的情感。因为“敬”,方能给父母精神上带来安乐。敬者,乃由衷之心,表之于事,即是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
古时之制,须早、晚两次向父母请安。请安礼节包括拜、叩首、长跪、弯腰等,总言之,如面朝堂之君,万不敢懈怠不恭。乃至清朝,此礼亦具。
但至今朝,尽免了礼节,再加之父母疼爱,今人对父母的恭敬,远不及古人了。我等尊敬师长、善待朋友,固是良德,但最基本的,是要恭敬父母。
何以表敬?日常起居上,当以和颜悦色,令父母欢喜。当知,父母以儿女之乐为乐,若我等面露忧患,以父母爱子之情,恐会多想。又或父母不对,我等面露愠色,则父母自觉颜面有失,赌气于心,不利神安。孝子之径,无非把“敬”字,时刻放于心头,和颜悦色、言语轻柔。
顺 · 养
自古,祖先便把“孝”与“顺”挂钩。要孝父母,不离顺父母意与志,如此方为孝顺父母。如何作解?父母之意,多体现在婚娶成家;对儿女对象的建议、早日成家的愿望。父母之志,多体现在子承父业;如中医世家、习武世家等,即是顺父母志。
顺养父母,最为难得。大而言,人各有志,皆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若不能行己愿,此生必有所遗憾。但观天下父母心,多为爱惜子女。如经言:“子若愚痴人所恶,母亦恩怜不弃遗”,父母始终不嫌弃儿女。纵有,多是“刀子嘴豆腐心”。故父母意志,岂有不为子女幸福之理。由此体解父母,便当多顺其意志,纵不合理处,亦当先顺从之,切忌顶撞、冒犯。
相关文章
- 孝子割肉济父母
- 龙王传说:大陆上最惨的人,父母皆被这一家所杀,自己却无法复仇
- 福从哪里来,从孝养父母开始
- 父母的经验
- 宣化上人:给父母买好吃的东西、好衣服,这仅仅是皮毛的孝顺
- 净土法门法语:不孝父母的人决定不能成佛
- 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 对父母要细心照顾
- 被父母嫌弃的孩子得救了
- 正如法师:奉养顺从父母,度父母皈依三宝才是大孝
- 钟茂森博士:父母呼应勿缓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 学佛当孝养父母-慈童女的故事
- 佛说天下有五难
- 寂静法师:改命之法-赢得祝福,解除诅咒(父母和学生必看)
-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 我的父母在哪里?
-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 弟弟早逝又连父母双亡,此痛何消?何以为孝?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