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华严经》连载261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261:《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维摩诘经》
【醍醐】
上节课,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给善财童子讲了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我们面对善知识时要怎么做
【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如是功德,能开示无量菩萨妙行,能成就无量广大佛法,踊跃欢喜,顶礼德生及有德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这个时候,善财童子听闻了善知识有这样多的功德,能够开示无量的菩萨妙行,能够成就无量的广大佛法,善财童子就非常地踊跃欢喜,他向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的脚顶礼之后,绕了无量圈儿,殷勤地瞻仰了一番,就告辞退下而去了。
【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润泽其心,正念思惟诸菩萨行,向海岸国。】
在这一路上,善财童子因为听闻了善知识的教法,润泽了自己的心,他就正念思惟着诸种菩萨行,就这样向「海岸国」走去。
【自忆往世不修礼敬,即时发意勤力而行;复忆往世身心不净,即时发意专自治洁;复忆往世作诸恶业,即时发意专自防断;复忆往世起诸妄想,即时发意恒正思惟;】
在这一路上,善财童子回忆起来自己过去世曾经对于善知识不够礼敬,当下就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地礼敬善知识,要勤力而行;善财童子又想起来自己过去世身心不清净的样子,当下就发心一定要好好地修治自己的身心,一定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无比的净洁;善财童子在这一路上,又想起自己过去世造过种种的恶业,当下就决定从此以后一定要好好地防止自己造恶业,已经造过的恶业一定要除断,再也不造了;善财童子又想起来自己过去世也经常生起种种的妄想,当下就决心以后一定要恒常地保持正念思惟,不再有那些杂七杂八的妄想。
所谓的正念思惟(正思惟),像《涅槃经》中讲:我们的心念要经常地安住在六处——「佛、法、僧、戒、施、天」,如果念头安住于这六处,这都属于正念思惟。
【复忆往世所修诸行但为自身,即时发意令心广大普及含识;复忆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损耗无有滋味,即时发意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以自安隐;复忆往世起邪思念颠倒相应,即时发意生正见心起菩萨愿;】
善财童子在这一路上,又想起来过去世虽然很多世都修行过,但是是只为利益自己而修行,现在觉得过去的自己太自私、太狭隘了,现在就决定,我的心一定要变得无比的广大,普遍地去爱护、去利益所有的有情众生;在这一路上,善财童子也回忆起来自己过去世经常追求淫欲之境,结果损耗了自己的身体,其实想想也没有太大滋味,于是当下就发心一定要好好地修行佛法,长养诸根,变得身心安隐泰然;善财童子又回忆起过去世自己经常地起一些邪思、邪念,与颠倒相应,当下就决定发心,以后生起的都是正见、正念,以后要经常地想着菩萨的大愿,想着菩萨都是怎样利益众生的,菩萨的心里都整天在想些什么。
【复忆往世日夜劬劳作诸恶事,即时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复忆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无利益,即时发意愿以其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
善财童子又回忆起自己过去世虽然日日夜夜地很辛劳,但是却作了很多的恶事,当下就发心起大精进,一定要成就佛法;善财童子又回忆起自己过去世在六道轮回中,对于「自身他身皆无利益」,一直轮回,对于自己、对于他人也没有作多少的利益之事,于是当下就发心(发愿),一定要用自身去饶益、去利益一切众生,一定要成就佛法,一定要去承事一切的所有善知识。
【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善财童子就这样想着,就生出了极大的欢喜。
【复观此身是生、老、病、死众苦之宅,愿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教化众生,见诸如来成就佛法,游行一切佛刹,承事一切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侣,见一切善知识,集一切诸佛法,与一切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
之后又观自己的肉身是生、老、病、死众苦的宅院(生、老、病、死就住在我的肉身中),善财童子就希望自己尽未来劫,都能够修菩萨道去教化众生,能够见种种的如来去成就佛法;善财童子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游行一切佛世界,去承事、去辅助一切法师,去住持一切佛陀的正教,去寻求一切的同道中人,去见一切的善知识;善财童子希望自己能够集一切所有佛法于一身,希望自己「与一切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自己的这个肉身充满了一切菩萨的神圣智慧和神圣大愿。
【作是念时,长不思议无量善根,即于一切菩萨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师想;】
善财童子就这样想着,就长养了不可思议的无量善根,对于一切菩萨都生起了深深的信心和尊重心,生起了无限希有之想,认为所有的菩萨太难得、太希有了,一切菩萨都是大师,都值得我去深信尊重。
【诸根清净,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萨恭敬供养,作一切菩萨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萨普见世间眼,起一切菩萨普念众生想,现一切菩萨无量愿化身,出一切菩萨清净赞说音;】
就这样想着的时候,善财童子他的诸根就非常地清净了,他的善法就不停地在增益,他想着以后遇到一切菩萨我都要去恭敬地供养,以后遇到一切菩萨,我都要弯着身子去合掌顶礼。就这样想着的时候,善财童子就渐渐生出了「一切菩萨普见世间之眼」,他渐渐地好像跳离了这个「相」的世界,拥有了一切菩萨普见世间的那种智慧眼,善财童子就生起了「一切菩萨普念众生之想」,他就像一切菩萨一样普遍地开始爱护、爱念众生了。就这样想着的时候,善财童子就现化出了「一切菩萨的无量大愿的化身」,他开始拥有菩萨一般无量的化身了。就这样想着的时候,善财童子好像也入到了某种三昧,竟然也能够发出「一切菩萨那清净赞叹和说法的声音」了。
【想见过、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于一切处示现成道神通变化,乃至无有一毛端处而不周遍;又得清净智光明眼,见一切菩萨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刹网,其愿普遍虚空法界,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善财童子想见过去、现在一切诸佛及诸位菩萨,在一切处示现成道的神通变化,「乃至无有一毛端处而不周遍」,他希望见到到到处处(一切处)乃至一个毛的毛端那里所有的诸佛及诸菩萨,也希望见到这些诸佛菩萨在一切处示现成道的神通变化的样子;就这样想着的时候,财童子又获证了清净的「智慧光明眼」,他开始能够见到一切菩萨所行的境界了;善财童子的心普遍地入到十方的世界网当中,善财童子的大愿开始普遍虚空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识教之所致耳。】
此时善财童子得到的这一切境界,都是因为他真诚地相信和听受善知识教法导致的结果。
【善财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养、如是称赞、如是观察、如是愿力、如是想念、如是无量智慧境界,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暂时敛念,思惟观察。】
善财童子就这样地尊重、就这样地去供养、就这样地去称赞、就这样地观察,就靠着这样的愿力、就靠着这样的想念(心想、心念),慢慢地就拥有了无量的智慧境界,就这样慢慢地,善财童子就来到了弥勒菩萨摩诃萨所在的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之前,来了之后,善财童子五体投地大拜,暂时收敛了自己的心念,不再想什么了,就思惟观察着眼前的弥勒菩萨摩诃萨所在的这个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以深信解、大愿力故,入遍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普现其身在于一切如来前、一切菩萨前、一切善知识前、一切如来塔庙前、一切如来形像前、一切诸佛诸菩萨住处前、一切法宝前、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其塔庙前、一切圣众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众生前,皆如上说,尊重礼赞,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此时善财童子充满了深深的信心,对于佛法有着准确无误的理解,他有着神圣的大愿,他入到了「遍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善财童子可以普遍地现化自己的身形在一切如来面前、在一切菩萨面前、在一切善知识面前、在一切如来的塔庙面前;善财童子可以现化自己的身形有无量种,在一切的如来形像之前、在一切的诸佛诸菩萨住处之前、在一切的法宝之前、在一切的声闻、辟支佛,还有塔庙之前;善财童子可以现化自己的身形在一切的圣众福田之前、在一切的父母和尊者之前、在一切十方的众生之前,就好像上面提到的。善财童子就这样在这一切一切的善知识或者父母、尊者面前,在一切众生之前,尊重着、礼赞着,「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等虚空,无边量故;等法界,无障碍故;等实际,遍一切故;等如来,无分别故。】
此时,善财童子就好像虚空一样,无有边际、无有限量;他就好像法界一样,无有任何的障碍;他就好像真如实际一样,遍一切处尽在;善财童子此时,就好像如来一样无所分别。
【犹如影,随智现故;犹如梦,从思起故;犹如像,示一切故;犹如响,缘所发故;无有生,递兴谢故;无有性,随缘转故。】
又好像影子,随着智慧而现;又好像梦(白天有什么想法,夜晚就有什么梦),从思、从想而生;此时善财童子,又好像是影像,能够现化、显示一切;又好像是空谷传来的响声,因缘而发起;善财童子又好像从来没有生过,因为生了就会灭,只要花会开,就会败、就会凋谢;善财童子好像从来就不曾存在,只是随缘而转。
【又决定知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一切化现诸供养事皆悉从于决定解起,一切化佛从敬心起,一切佛法从善根起,一切化身从方便起,一切佛事从大愿起,一切菩萨所修诸行从回向起,一切法界广大庄严从一切智境界而起。】
此时善财童子又决定地了知一切种种的果报,都是从业而起、从业而生,一切种种的果报都是来源于你所种的那个因,一切那些业都是因为你有习气,一切佛之所以能够兴于世是因为众生有信心,一切你所化现的那些供养之事,都是因为你对于佛法生起了决定的了解和理解,一切那些化身佛是从众生的恭敬心而生的,一切的佛法是从善根而起的,一切的化身是从方便而生的,一切的佛事是从大愿而起的,一切菩萨所修的诸行是从回向而起的,一切法界的广大庄严是从一切智的境界而兴起的。
【离于断见,知回向故;离于常见,知无生故;离无因见,知正因故;离颠倒见,知如实理故;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
就这样离开了所有的「断灭见」,因为了知我们需要回向;离开了所有恒常的见解,知道本自无生;离开了那些无因之见解,知道有着正因;离开了一切颠倒的见解,知道什么是真如实际之理;离开了自在的见解,知道不由他悟,一切由心而生;
客观事物不是一直自己就无因的、没有谁创造的就在那里的,不是那样的。
是由我们的心幻化出来的。
【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
此时离开了「自他之见」,知道一切都是从缘而起;也离开了二边的偏执的见解,知道法界本无有边际,你不要陷入到任何形式的极端和偏执;离开了「往来之见」,知道一切就好像是影像一般;离开了「有无之见」,知道一切本自不生不灭;离开了「一切法之见」,知道性空本自无生,知道万物不是突然地自己就生在那里的,很多时候,是菩萨的大愿力出生的(大愿力能够化现一切、推动一切),此时,善财童子已经能够离开了一切相,已经开始入到「无相之际」了。
【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知境如梦故,知业如幻故。】
善财童子了知一切法就好像种子能生芽,一个推动另一个,又好像印章盖在纸上就能留下痕迹。善财童子了知一切物质态的存在就好像是影像,一切的声音就好像是空谷传响,因缘和合而起,我们经过的一切境界就好像梦,一切业就好像是幻化。
【了世心现故,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财童子已经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是由心而现,也知道有什么果就必定有什么因,也知道一切的报都是业所集成,也了知了一切的所有功德法都是从菩萨的善巧方便所流出。
【善财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洁念;于楼观前,举体投地,殷勤顶礼;不思议善根流注身心,清凉悦泽。】
善财童子就入到了以上这样的智慧中,他的心是如此地端正,他的念是如此地净洁;他就在弥勒菩萨所在的这个楼观之前,「举体投地」,殷勤地顶礼着;有不可思议的善根流注了善财童子的身心,他感觉非常的清凉悦泽。
【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经无量匝,作是念言: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愿者之所住处;】
就这样殷勤地顶礼完毕,他就一心瞻仰着,眼睛一直盯着这个楼阁看,合掌围绕着,绕了无数圈,心里就这样想:这样殊胜的大楼阁并不是一般人所住之处,住在这里的圣者一定是已经完全了知了「空、无相、无愿」了,是这样的解脱者所住的楼阁,这样的楼阁不是一般人所住的!
【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之所住处;是了法界无差别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生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窟宅者之所住处;是不乐一切聚落者之所住处;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之所住处;】
住在这里的圣者一定对于一切法无所分别了;住在这里的圣者已经完全了解法界的无差别性了;住在这里的圣者一定了知一切众生不可得了;这不是一般人所住的楼阁,住在这里的圣者一定了知了一切法无生了;住在这里的圣者肯定是不著一切世间了;住在这里的圣者肯定是不著一切窟宅了(不会著一切的洞窟和舍宅);住在这个大楼阁的圣者肯定不会爱乐贪著一切的聚落;住在这里的圣者肯定不会依著于一切境界;住在这个楼阁里的圣者肯定已经离开了一切的妄想,肯定已经了知了一切法无有自性;
【是断一切分别业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心、意、识者之所住处;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处;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之所住处;是能以方便住普门法界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就瞻仰着他面前弥勒菩萨所住的楼阁,善财童子想着,这样的楼阁不是一般人所能居住的,住在这里的圣者肯定已经断除了一切分别之业;住在这里的圣者离开了一切的妄想,离开了一切的心、意、识;住在这里的圣者肯定是不入不出一切道的;肯定是入于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的;肯定是能够以方便住在普门法界的;
【是息灭一切烦恼火者之所住处;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见、爱、慢者之所住处;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者之所住处;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者之所住处;是安住一切如来所者之所住处;】
住在这个楼阁的圣者,肯定已经息灭了一切的烦恼之火了;住在这个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以增上的智慧除断一切的邪见、一切的我爱、我慢;住在这里的圣者肯定能够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自在;善财童子就瞻仰着这个楼阁,就这样想着,能够住在这样的楼阁当中的圣者,肯定能够观察一切菩萨的三昧境界;肯定能够安住在一切如来所在之处;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刹入一切刹,以一切刹入一刹,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
住在眼前的这种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在定境中把一个大劫放到一切劫当中,也能够把一切劫放到一个大劫当中,而又不坏劫之相(不坏劫内的世界);住在这样的楼阁里的圣者,在禅定中肯定能够把一个世界放到一切世界,也能把一切世界放到一个世界,而不坏世界之相;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把一法放到一切法当中,也能够把一切法放到一法当中,而不坏其相;
【是以一众生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往诣一切国土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切众生前悉现其身者之所住处;】
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把一个众生放到一切众生中,也能够把一切众生放到一个众生中,而不坏其众生相;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把一个佛放到一切佛当中,也能够把一切佛放到一个佛当中,而不坏其佛之相;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是能够在一念当中就了知一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者;处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在一念之中就去参拜一切的佛国土;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能够在一切众生前示现自己的化身之形;
【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能遍至一切处者之所住处;是虽已出一切世间,为化众生故而恒于中现身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刹,为供养诸佛故而游一切刹者之所住处;是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刹而庄严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瞻仰着面前的大楼阁,想着弥勒菩萨摩诃萨在里面,想着弥勒菩萨摩诃萨他的心肯定是常常地利益一切世间;想着弥勒菩萨摩诃萨肯定能够遍至到一切处;想着弥勒菩萨摩诃萨肯定已经超出了一切世间,为了度化众生的缘故才恒常地在这里现身;想着弥勒菩萨肯定不著一切世界,是为了供养诸佛的缘故才游历一切世界;想着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是能够不动本处,却能够普遍地参拜一切佛世界而庄严。
【是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处;是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起善知识想者之所住处;是住一切魔宫而不耽著欲境界者之所住处;是永离一切心想者之所住处;是虽于一切众生中而现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处;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无差别想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面对着眼前的大楼阁就这样想着,里面住的圣者肯定能够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之想;肯定能够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起善知识之想;肯定能够住在一切魔的宫殿里也不会耽溺、执著于欲望之境;想着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肯定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一切的心中妄想;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虽然在一切众生中现化其身,却对于自他不生二想、不生分别;想着弥勒菩萨摩诃萨肯定能够普遍地入到一切世界,而于法界无有差别之想。
【是愿住未来一切劫而于诸劫无长短想者之所住处;是不离一毛端处而普现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感觉住在这样神圣大楼阁里的圣者肯定是愿意住于未来一切劫去利益众生,但是对于一切劫都没有长短之想;他想着住在这样楼阁里的圣者是不离一毛端处,却能够普现身在一切世界的(本自不动,却能够在定境中到达一切地方);
【是能演说难遭遇法者之所住处;是能住难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戏论法者之所住处;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处;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于世法无所染、已到菩萨所到岸、已住如来所住处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想着住在这楼阁里的弥勒菩萨摩诃萨肯定能够演说难以遇到的圣法,肯定能够住在难知之法、甚深之法、无二之法、无相之法、无对治之法、无所得之法、无戏论之法,住在这里;善财童子了知他面前大楼阁里的弥勒菩萨摩诃萨肯定是已经住于大慈大悲了;肯定是已经能够度脱一切「二乘之智」、已经超越一切魔的境界、已经对于种种世间法无所染著、已经到达菩萨所到的彼岸了、已经住在如来所住之处了;
【是虽离一切诸相而亦不入声闻正位,虽了一切法无生而亦不住无生法性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不净而不证离贪法亦不与贪欲俱,虽修于慈而不证离瞋法亦不与瞋垢俱,虽观缘起而不证离痴法亦不与痴惑俱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相信这楼阁里的弥勒菩萨摩诃萨,虽然离开了一切诸相而又不入到声闻的正位,虽然了一切法无生而也不住于无生法性;他相信弥勒菩萨摩诃萨虽观一切不净而不证离贪之法,也不会与贪欲共俱,不会随着贪欲而行,他知道弥勒菩萨摩诃萨虽然修于慈心而不证离瞋之法,但是也不会随着瞋恚的垢染而行,虽观缘起而不证离愚痴之法,但是也不会与愚痴的疑惑共俱;
【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虽行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色界,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知道弥勒菩萨摩诃萨,虽然能够住在四禅的境界,却不随禅而生,虽然行着四种无量心(慈、悲、喜、舍),为了化导众生的缘故却不会刻意地生到色界,虽然修四种无色之定,以大悲的缘故却不住于无色界;
【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虽行于舍而不舍化众生事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了知弥勒菩萨摩诃萨,虽然勤修止观禅定,为了化导众生的缘故却不盲目地入「灭尽定」,善财童子了知弥勒菩萨摩诃萨,虽行于舍而不会舍离度化众生之事;
【是虽观于空而不起空见,虽行无相而常化著相众生,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
虽观于空却不会起偏空之见,虽行于无相却经常度化那些著相的众生,弥勒菩萨虽行于无愿之处而不舍菩提行愿;
【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而得自在为化众生故而现随顺诸业烦恼,虽无生死为化众生故示受生死,虽已离一切趣为化众生故示入诸趣者之所住处;】
虽然在一切业烦恼中而得自在,但是为了度化众生的缘故却经常地示现随顺着种种诸业烦恼,弥勒菩萨虽然已经无有生死了(超越了生死了),但是为了度化众生却恒常地示现受生、受死,弥勒菩萨虽然已经离开了一切六道,为了化导众生的缘故却示现入到六道的各处;
【是虽行于慈而于诸众生无所爱恋,虽行于悲而于诸众生无所取著,虽行于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虽行于舍而不废舍利益他事者之所住处;】
弥勒菩萨虽然行于慈,但是对于诸种众生没有刻意的爱恋,虽然行于悲,但是对于众生又无所取著,虽然行于喜,但是观那些苦痛的众生心也常常去哀愍众生,虽然行于舍,但不会废舍利益众生之事;
【是虽行九次第定而不厌离欲界受生,虽知一切法无生无灭而不于实际作证,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声闻解脱,虽观四圣谛而不住小乘圣果,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究竟寂灭,】
弥勒菩萨虽然行于「九次第定」,却不会厌离在欲界受身,虽然了知一切法无生无灭,却不会马上归入那个真如实际,虽然入到了「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但不会证声闻乘的小解脱,弥勒菩萨虽然观「四圣谛」,但是不住在小乘的圣果中,虽然观甚深的缘起,他也不会住于究竟的寂灭。
【虽修八圣道而不求永出世间,虽超凡夫地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虽观五取蕴而不永灭诸蕴,虽超出四魔而不分别诸魔,虽不著六处而不永灭六处,虽安住真如而不堕实际,虽说一切乘而不舍大乘。】
弥勒菩萨修「八圣道」,却不求永远地出离世间,弥勒菩萨超越凡夫之地,却也不会堕到声闻、辟支佛地,弥勒菩萨摩诃萨观五种取蕴「色、受、想、行、识」,却不会刻意地永远灭除这五种取蕴,弥勒菩萨早已经超越了四魔的干扰(死魔、天魔、烦恼魔、五蕴魔),却不分别诸魔,弥勒菩萨摩诃萨不著于「眼、耳、鼻、舌、身、意」六处,也不永远地断灭六处,弥勒菩萨安住在真如又不会盲目地堕到那个不生不灭中去,舍离了度众生的事业,弥勒菩萨可以讲说三乘、二乘、一乘、一切乘,却终不舍大乘。
【此大楼阁,是住如是等一切诸功德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了知他面前的大楼阁里面的圣者,就这样地具足了以上种种所有功德。
我们看,在善财童子见弥勒菩萨摩诃萨之前有着很长很长的铺垫,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善知识有多么重要,我们要怎么样去奉事善知识,怎么样对待善知识」,之后就讲,善财童子这一路上对于自己过去世的一个反观,当下又发了新的大愿,然后他开始进入到不可思议的境界,然后来到了弥勒菩萨摩诃萨所在的楼阁前,他就完全了知弥勒菩萨摩诃萨的境界。可以说,善财童子已经渐渐地契入佛境……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恩善财童子菩萨摩诃萨!
感恩《大方广佛华严经》!
愿一切众生速成佛道!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就是佛所在处
- 宣化上人:《华严经》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法宝
- 圣赞法师:《华严经》之《普贤行愿品》
- 清远法师: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三、法藏大师对《华严经》宗趣的理解
-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1:新婚
-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2: 情变
-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3:决裂
-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4:回家
-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6•1006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十四卷
-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二十一卷
-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三十五卷
-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风湿骨病专用连载10(鸡)
-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男科专用连载2(牛)
-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男科专用连载6(蛇)
-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肝好专用连载5(龙)
-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坛城加持药师家族连载9(属猴专用)
-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三)
-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四)
- 《华严经》连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