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法哲言
-
文章转化叹息为行动,智慧的做法
《世法哲言》(二十九)叹息之敌弗可视,视则明日复明日,叹息之时即为功,莫让叹息代行功,识破机关当下道,何来恼悔与叹风。社会上有很多人动不动就灰心叹气,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这是阻碍事业成功的一种暗藏之敌,因此,我们绝不可轻视它。如果说今天受到一点挫折便哀..
2023-08-22 07:42阅读原文>> -
文章去掉私心杂念,多作自我批抨,争论自然无存
《世法哲言》(三十)久执之争,是为双错,原何也,互见其过兮,互识自优兮,久之误重,则弗见其对恼耳,由是无争于执也。双方长时间互相执着的一种争斗,相互说长道短的一种争执,实际上是大家都有错,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错误。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互相之间,都只看到自身的优点..
2023-08-22 07:30阅读原文>> -
文章万事万物,顺乎逻辑、不偏不倚,才会圆满
《世法哲言》(十一)欲速则不达,行慢而失获,事理如是观,正住中道参,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反之过紧则易于折。不管你做什么事,如果不切合实际,过于太急、太快,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法度。如果速度太慢,往往又错失良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行慢..
2023-08-06 07:41阅读原文>> -
文章健康的快乐才是永远的幸福
《世法哲言》(十四)或生于福而弗识其福,乃处福忘逆之故也,身强以弗察其康,病者之流皆知康安之乐也。有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仍觉得这里不称心,那里不如意,牢骚满腹,自悲不意,这样的人主要是处在幸福里头而忘掉了逆境的原故,在幸福的时候忘了曾经..
2023-08-05 07:46阅读原文>> -
文章善道称为习养道德 为大众服务的一种行境
《世法哲言》(十五)善知识者诸语皆收,诸识皆藏,归己为用,施之众或所益,原何来,善知本性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善道养德为或。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都是胸怀博大,心襟宽广,好话和坏话都听,好的知识和坏的知识都吸收。好的知识吸收起来丰富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
2023-08-05 07:43阅读原文>> -
文章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故不可说自己没有错误缺点
《世法哲言》(十六)凡出语之余无非也,谓词似为非也,言无失者乃以词夺理之失,故为非也。凡是喜欢说自己没有错误和缺点的人,实际上其本身的行为已经具备了错误和缺点,因为他这种语言就是一种错误、缺点。“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或..
2023-08-05 07:39阅读原文>> -
文章扬长避短-这就是社会和我们所要用人的真理
《世法哲言》(十二)对人才之取舍何别?天下之或优劣和合之因,所汇果也,为一体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见劣而不取或,优之何获,故收或而取优舍劣是为理也。我们怎样去发现、分别和取舍人才呢?天下的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并由此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和合整体,优劣好..
2023-08-05 07:34阅读原文>> -
文章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
《世法哲言》(十三)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不可闻言而从,亦不可听之否虚,三思之下实施无道者,当进而穷根之研,欲觅高天彩虹而遇乌云之布,则疑于霞辉之弗成也,是为过失。古人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之说,实际上,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是不够的,在三思之后..
2023-08-05 07:30阅读原文>> -
文章把外来的是非作为烦恼,是名为阴魔
《世法哲言》(十九)阴魔之出是为生气,视他之非而为烦恼,实乃暗敌自伤,何涂他人之皮毛耳。《楞严经》上有五十种阴魔之说。什么叫阴魔?这里说的阴魔就是把自己对自己生气、自己想不通、自寻烦恼,是名为阴魔,也就是把别人的是非、把别人对自己的不实之处、不良之处当成沉重的..
2023-08-04 07:47阅读原文>> -
文章受到他人尊敬赞叹是因为他的默默奉献无私利众
《世法哲言》(十七)太阳性之于伟,何以故耳?面万法与群生施光放热故耳,故为人赞,由是之道,为或之流为众而消益者是为其大也。太阳的本性之所以伟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太阳燃烧自己而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使植物得以生长,人类和动物得以生存,我们这个世界具备生..
2023-08-04 07:38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须大拿太子的故事..
须大拿太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叶波国,国王名叫湿波。湿波王治国有方,对人..
-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
-
恶人投入畜生道
恶人投入畜生道(莼乡赘笔) 齐学裘先生说:有宜兴县的乡下人许杳元,死后..
-
吃素防“心病”靠谱吗
前天,《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发了一条39位心内科医生集体吃素的消息,在营养..
-
星云法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 1..
各位同学:大家都是佛教的青年,一个佛教青年就应该有无限的希望,无限的未..
-
不动怨,远离祸患
经云:“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嗔怨是一切灾难祸患的根源。民国才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