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定律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不杀生:禁止杀人,也不能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戒直接杀害,而且也戒杀因和杀缘,如卖猎枪的人则是间接助杀者。不偷盗:偷盗的果报是贫穷。禁止窃取有主之物,无..
2023-06-23 13:15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五戒?五戒是什么意思?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五戒。不杀生,五戒第一戒杀生的果报是疾病、短命。禁止杀人,也不能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戒直接杀害,而且也戒杀因和杀缘,如卖猎枪的人则是间接助杀者。我..
2023-06-23 12:44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一、波罗夷,指戒律..
2023-06-23 11:28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人乘: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三皈,是指皈依佛(导师)、法(真理)、僧(亲教师)等三宝,..
2023-06-23 11:18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佛教经论《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2023-06-22 14:30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色界四禅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烦恼、欲念,达到无忧无欲的境界..
2023-06-22 14:01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
2023-06-22 13:47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佛教按照年龄、性别以及遵守佛教戒律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把信徒们区分为四种人,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被称为四众或僧俗四众。四众,全称为佛弟子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一、比丘,意思是乞士,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
2023-06-22 13:39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持戒的利益有哪些?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持戒守戒,则获以下十种利益。所谓持戒十种利益,是名十种利益,而非十种利益也。一丶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二丶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菩萨修行,..
2023-06-22 13:07阅读原文>> -
文章佛教因果:什么是居家八法_居家八法是什么意思
居家八法是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在《杂阿含经》中,有个年轻的婆罗门名叫郁阇迦的向佛陀询问在家人的安乐之法,于..
2023-06-22 12:12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互联网+药师坛城+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
-
达真堪布:怎样能最快让众生解脱痛苦?..
达真堪布:怎样能最快让众生解脱痛苦?问:当自己没有能力时,不能说别人的..
-
对动物药医疗价值的批判
虽然人类的医药历史十分悠久,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很年轻。在19世纪中叶以..
-
真实佛法在人间 眉间金刚毛大曝光..
文.图∕丁舜怡古人尝言:“临邛道上红都客,能以精神治魂魄。”此虽千古流..
-
星云大师宽心:一念之间
星云大师宽心:一念之间唐朝的鉴真大师感于日本僧侣求法的挚诚,兴起将佛法..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从谂问南泉道:什么是道?南泉答道:平常心是道。赵州问道:是否有目标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