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佛教名词:【无量劫】-无量劫是什么意思
无量劫
《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词条释义
劫波:
梵语Kalpa的音译,亦作 劫簸 ,简称劫,佛教时间概念,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劫这个词,本身就是梵语的音译。古印度的计时单位。这个词在佛经中经常出现。后来,我国的道家也沿用这一说法。
一小劫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x 100 x 2 即1679.8万年。
经典中常有此语,如法华经∶『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
《长阿含经》中释迦牟尼佛说:『拘楼孙佛时。人寿四万岁。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八万岁时人。女年五百岁始出行嫁。时。人当有九种病。一者寒。二者热。三者饥。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时。此大地坦然平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是时。当起八万大城。村城邻比。鸡鸣相闻。当于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
一中劫
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3.3596亿年。
一大劫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解释大劫:谓成、住、坏、空之四期为一周,为八十增减之时量。旧译称之为四中劫,新译称之为八十中劫。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中解释一大劫: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13.4384亿年,为一世界由成至毁的年数。
朱芾煌《法相辞典》中解释一大劫:瑜伽二卷六页云: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为一大劫数。这样的话,一大劫相当于268.768亿年。成劫和住劫合计为134.384亿年。
相关科学资料:现代宇宙运用从最先进检测手段如荷兰天文学家通过测定钍和钕两种元素比例,测得宇宙年龄是120亿年。这样看来,新译的大劫概念可能更准确。
无量劫
道家谓计数不尽的时节。道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术数家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大难,大限。古代道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古代道教传说宇宙经历若干万年会归元复始一次,重新再开始。
经文含义
道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术数家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大难,大限。古代道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古代道教传说宇宙经历若干万年会归元复始一次,重新再开始。
无独有偶古印度婆罗门教传说中也认为宇宙经历若干万年会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种,用以描述我们所处世界的具体时间位置。
不过,通常所称的劫,它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长时代而言。
佛经中所说的劫,分为三等:
一.小劫:
二.中劫:
三.大劫:
佛经上所称的劫,如不表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在三界的众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寿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长的寿命是修四空定的无色界众生,最长的有想无想天寿命长到八万四千大劫,他们的生命,相当于地球的八万四千次生灭的过程,故在他们自以为已经是不生不死。其实,八万四千大劫终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来,八万四千大劫,也仅刹那之间的时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脱道,空去了我,才入涅盘不生不死的境界。唯有再进一步空去了对法的执著,才能称为菩萨,自己解脱生死仍不住于涅盘,随类应化众生,走向成佛之道。
正信的佛教摘录
大家也许要问:我们的地球还有多长的寿命呢?这么嘛!可有一个神话比喻,如果地球的住劫寿命是一百岁的话,那么,如今的地球,尚在四十五岁的阶段,住劫共有二十小劫,在第九小劫的减劫时期,请大家安心地生活下去,不用担心邪教所说的地球末日到了。不过,在每小劫的减劫减到十岁的寿命之前,也有疫疠、饥荒、刀兵的三灾降临人间,由于减劫人心的日益堕落,自作自受。可是,这三种小灾是局部性与暂时性的,人类虽将死亡惨重,但不会消灭。相反的,倒有一个好消息报告大家:在此以后的十个半小劫之中,尚有九百九十六位佛降世,将在我们的地球世界成佛,今后第一位来此成佛的,即是弥勒佛,佛教称弥勒佛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下生地球成佛,它是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八万岁时,距离现在大约是五十六亿年(以万万为亿计算)。(以上摘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8页)
相关文章
- 赵朴初答:佛教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有过哪些成就?
- 什么是邪淫?
- 赵朴初答:谈一谈当时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 什么水果可以消除疲劳
- 姚卫群:吠陀奥义书对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
- 香道常识:司香官和香药使是干什么的
- 宣化上人: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的真法、正法、妙法
- 陈星桥:佛教禅定与养生
- 香道文化:香与佛教的供养
- 董群:融合的佛教 第六章 顿渐合一论——兼论宗密的修行观
- 董群:沟通与对话略谈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放性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一节 儒家心性思想的历史演变
- 龚隽:欧阳竟无与“人间佛教”之比较——从佛教与政治、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四节 心性思想内涵的调整互补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四节 菩提心与忠义心
- 梦参老和尚:刚信佛挫折逆境全来了是什么原因
- 香道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 胡晓光:从永明禅师的唯心观谈起看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质
- 洪修平: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