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佛教名词:四众是什么 - 四众弟子是哪四众
四众,在佛教中有不同的解释,一指佛说法时的听众「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二指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三指共议大天五事,而持不同意见的四类众「龙象众、边鄙众、多闻众、大德众」。
佛说法时的听众
一、发起众,发起讲经的人。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
二、当机众,听法就能获益的人。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
三、影响众,如他方来助佛宣扬佛法的菩萨。影响众者,谓古往诸佛、菩萨,隐其圆极之果,示同机众,匡辅法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又如众星绕月,虽无作为,而有大益也。
四、结缘众,如一般下根的薄福众生。结缘众者,谓结闻法因缘之众也。盖由过去根浅,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而未能获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也。
出家四众(四众弟子)
比丘:梵语(bhiksu、bhisuka),汉译为乞士、熏士、破烦恼等,等于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戒的削发须眉。俗称比丘为僧人。僧是梵语僧伽之略,义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处称为众(旧译作四比丘以上)。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其出家者统称为沙门(旧称桑门),义为止息一切恶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传入中国,于是沙门也就成为出家佛教徒的专用名称了。
世俗也称比丘为和尚。和尚是印度的俗语,若用梵文典语则是邬波驮耶,义为亲教师,与习俗所称师傅相同。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谓讲说经法的师傅。其中比丘、沙门二词多用于文字;僧人、和尚多用于口语。至于彼此称呼,对一般僧人则称某某师,对上层人士称某某法师,对寺院住持称某某和尚。蒙藏地区称僧人为喇嘛,相当于汉族地区所称和尚,也是师傅的意思。
比丘尼:梵语(bhiksuni),等于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削发女子。最初的女性出家是依据八敬法成为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为尼姑。尼是比丘尼之略,姑是汉语。世俗也称比丘为大僧,而称比丘尼为二僧;或称比丘为首堂,而称比丘尼为二堂。这些称呼都不见于经论,只是流行于民间而已。
优婆塞:梵语(upasaka),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戒的男性在家信徒。
优婆夷:梵语(upasika),汉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戒的女性在家信徒。
共议大天五事,而持不同意见的四类众
(1)龙象众︰喻指大天之流,乃不听圣众教化而引生斗诤之首。
(2)边鄙众︰喻指党援大天之众,如大天之门人等。
(3)多闻众︰指广学三藏,多闻善解之僧众。
(4)大德众︰指持戒清净、博学高德,堪为一世师表之僧众。此系四果等圣人。
相关文章
- 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 八、华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 佛光山总住持满谦法师于福慧慈缘开讲“走进人间佛教
- 佛教界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道义
- 梦参老和尚:在这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 金王朝时期山西大同著名佛教殿宇宏伟壮观
- 中国佛教中的香道
- 梦中梦因果问答:我父亲死前有什么预兆?逝世后去了什么地方
- 念什么经感应最大
- 人间天:房子久不居住,想住进去需要注意什么吗?
- 达摩祖师:黄夏年: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 达摩祖师:董群:论菩提达摩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 慧能大师:赖永海:慧能与中国佛教的儒学化
- 寺院石雕经幢雕刻意义及佛教石经幢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佛教居士:曾良:《法苑珠林》异文及校勘札记
- 陈永革: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
- 佛教居士:黄连忠: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
- 陈永革:试论杨文会佛教净土观的内容及其特征(一)
- 吸毒是犯佛教的重戒吗?
- 廿四香谱 佛教知识-最全的烧香图解,香谱图解
- 七十二种香谱图 佛教知识-最全的烧香图解,香谱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