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道德_道德是什么_佛教道德的含义
简介道德是什么?佛教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应有的修养,一个人伟大不伟大,不在于钱财的多少,主要在于人格和道德的有无。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就是道德,..
道德是什么?佛教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应有的修养,一个人伟大不伟大,不在于钱财的多少,主要在于人格和道德的有无。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就是道德,凡是举心动念,对别人有所侵犯,甚至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的就是不道德。有道德的生活,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才能安乐、朋友才能守信、人我才能互助。
佛教的道德感化,用以劝善止恶,安定人心,消除邪恶。社会上的法律制犯罪于已然,佛教道德的感化,有助于防止犯罪于未然。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信教的比不信教的人犯罪率大大减少。我国自南北朝隋唐以来,佛教之盛衰与国家之治乱有着一定关系,佛教盛行时,多数情况下,社会秩序较为安定。
佛教的人生道德的标准,便是十善。十善从消极的方面说:一、不残酷杀害生命,二、不偷盗他人的财物,三、不邪淫别人的妻女,这是从身体行为动作上说的。还有在口头上言语上的则有四种:一、不说谎话,二、不绮语,三、不两边搬嘴播弄是非,四、不恶口骂人。在意识上,则有三种:一、不起非分的贪求,要达到一种目的,必须择正当的手段与方法;二、对一切人和一切事不起嗔恨心,其反面即是慈悲和平;三、对于一切学问,须以广大的智慧求充分的了解,不局于一隅,自作愚痴。这是从消极边说,若从积极边说,则此十善即是仁、义、礼、信、智的五常:不残杀即仁爱;不偷盗即义利;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的四种即是信;意识上的不贪、不嗔、不痴的三种就是智。可知佛教的十善道德,就是儒家的五伦道德,而且是更加周密详尽的。
具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以身教影响大众,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通常以「德」服人,人皆能心悦诚服。所以,吾人要想在社会上成功立业,最重要的,应该要有道德的修养,要过道德的生活。
相关文章
- 佛教里的“汉香”与“藏香”
- 印顺法师:戒律的分歧:佛教的首次结集与大分化
- 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 八、华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 佛光山总住持满谦法师于福慧慈缘开讲“走进人间佛教
- 佛教界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道义
- 梦参老和尚:在这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 金王朝时期山西大同著名佛教殿宇宏伟壮观
- 中国佛教中的香道
- 梦中梦因果问答:我父亲死前有什么预兆?逝世后去了什么地方
- 念什么经感应最大
- 人间天:房子久不居住,想住进去需要注意什么吗?
- 达摩祖师:黄夏年: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 达摩祖师:董群:论菩提达摩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 慧能大师:赖永海:慧能与中国佛教的儒学化
- 寺院石雕经幢雕刻意义及佛教石经幢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佛教居士:曾良:《法苑珠林》异文及校勘札记
- 陈永革: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
- 佛教居士:黄连忠: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
- 陈永革:试论杨文会佛教净土观的内容及其特征(一)
- 吸毒是犯佛教的重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