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蒙以养正,圣功也

素食菜谱汇2022-06-25 21:00
简介有人学经典,一闻千悟;有人学经典,终生难成。不是童蒙,不能养正;不会归元,不得精髓;解行不应,大道不行。国学经典并不深奥,关键看你会不会学。如何学习国学经典呢?..

有人学经典,一闻千悟;有人学经典,终生难成。不是童蒙,不能养正;不会归元,不得精髓;解行不应,大道不行。

国学经典并不深奥,关键看你会不会学。如何学习国学经典呢?我们提出几个原则。这不是我提出来的,古人学经典就是这个要求。遇到问题,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尽量依据经典来思维,用经典的思想取代自己的思想。如此一来,感觉自己的学习突飞猛进了。我这里讲的观点,不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我讲的是经典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这一点让我心里比较踏实。一般学者讲经典,是讲自己的解读。同学们在这个课上学的经典,也许观点跟课外读的书差异很大,这不奇怪。经典的本意跟学者的解读,差别往往是很大的。那么,学习国学经典要坚持哪些原则呢?

第一,态度要虚心。态度虚心就是要放下成见。什么叫虚心呢?虚心是指我们心里面要空,不能带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尺度。现在人喜欢讲,对经典要批判地继承,要善于取舍。那我要问,你凭什么批判,凭什么取舍呢?如果是用自己的一把尺,那你学习,学来学去,不是跟圣贤学,而是跟自己学。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为数不少。跟自己学,结果怎么样呢?他往往有知识量的增加,但没有境界的提升。我们观察到,有些人具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一天要订一份乃至两三份报纸。有些人退休之后,学习的劲头也很大,上老年大学什么的,还每天坚持阅读。但你观察,十年下来,他还是他,还是那个老脾气,没有改。这就非常遗憾了。所以学习的第一步,态度要虚心。不光是中国老祖宗这么讲,西方现代的一些哲学家也强调这一点。如果我们学过现象学就知道,认识一个事物,要把它当成纯现象来认识,不要掺杂主观的意思。要把以前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经验“存而不论”。“存而不论”本是我们老祖宗强调的态度,就是把原有的知识和自己的见解放在一边,不是把它扔掉。不能说知识没有用,但说知识就是力量,也片面了。知识要看你怎么用:用对了,造福人类;用错了,祸害人类。我们现在许多的知识确实用错了,以至于把地球弄得生病了。西方哲学家也强调,认识的第一步要本着纯客观的态度。所谓纯客观,就是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知识放在一边,只是感知它,它在我面前纯粹是一个现象。感知清楚之后,你再用知识,这叫虚心的态度。
我们老祖宗强调“蒙以养正”,也叫“童蒙养正”。古人是从儿童开始抓经典教育的,不仅是让孩子背诵,老师平时的处事待人接物,都是依据经典,以身作则,领教小孩。不像现在的家长,一味地给他自由,他喜欢玩就买玩具,喜欢看动画片就看动画片,都是顺着孩子的习气。老祖宗强调的是蒙以养正,在童蒙未开化的时候培养正知正见。这是最容易的。为什么最容易呢?很简单,没有谁比儿童更虚心,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非常老实。教他正确的就学正确的,教他错误的就学错误的,而且一旦学了,往往先入为主。先入为主好不好呢?看你先入的是什么。好比一间无主的房子,或者无主的岛屿,先去的就是主人,后面有人进来要经过主人的批准,主人不喜欢的人不能来,这叫先入为主。如果我们接受的是经典,是正知正见的东西,这个先入为主非常好;如果我们接受的是错误知见,那么先入为主就很糟糕。可以明确地说,现代人先入为主的许多东西都有错误,必须先搁置起来。经典里边的许多说法跟我们大家普遍的认识不同,乃至是相反的。我们能不能接受呢?这取决于态度。不要让先入为主的那个东西来干扰我们,要存而不论。
老祖宗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圣功就是最大的功业,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业了。经典的话句句都要当真。你只要把这句话掌握了,再看,一个公司有没有前途呢?搞得好不好呢?就看它有没有蒙以养正,有没有教它的员工正知正见。如果只是拼命地抓生产,对员工没什么教育,或者教育的是怎样从顾客兜里把钱掏出来,这个企业一定没有前途。如果教如何将经典落实到员工的言行举止,这个企业一定有前途。哪怕它暂时有困难,渡过了难关,前景一定很好。“蒙以养正,圣功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业。看一个国家,看一个家庭,上不上路子,就用这一条衡量。只要不是把蒙以养正当成最大的事来抓,就是不在正道上。
经典的意思是经得起反复解读的。浅层次上成立,深层次上也成立,看你领悟到什么程度。我们成年人已经不是童蒙了,是不是这句话就不适合我们了?要知道,经典的话具有普适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唯有童蒙,才能养正;不是童蒙,就不能养正。否则经典就没有必要加这两个字。为什么不讲“养正,圣功也”?这样讲也正确啊。但你一定要知道,唯有童蒙,才能养正。我们已经是成年了,很难养正,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回到童蒙状态,归零。连续剧《李小龙》里常说一句台词:“先把杯子清空,再行注满。”因为这样,他学得很快。自己那一套不肯丢,怎么能学成呢?况且我们老祖宗还没让你丢掉,只是叫你“存而不论”,叫你先好好地学,有不懂的就存疑。现在有许多人,遇到不合他意的说法就质疑。许多搞教育的人往往鼓励这种做法:不懂的你要提出来跟他辩论,课堂上辩起来了,就是好现象。我们说,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这样。为什么呢?技术层面的东西简单,可以马上演算或做个试验给你看,证明你是不对的。学道则不然,道的真谛,语言都很难承载。孔子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经典的真实意思只有用清净心才能领会。要清净,首先要虚下心来,反复学习,透过文字看它的实质,加上躬行实践,然后方能清净。这个过程中如果一生质疑,障碍就产生了。学经典有疑问很正常,但要存疑,放在那里,有时间就请教,把它搞明白,继续再往下学。学完之后再发表意见。***说,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很朴素,道理却很正确。对于国学经典,先要把它的真实义搞懂,不要看到一句话就去批判。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是童蒙不能养正。我们学经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回到童蒙状态,要零起点。零起点是学习的捷径。
经典本来是清净、虚心的人说出的宇宙实相,我们虚心了,心跟经典相应,就很容易进去了。

上一篇:既是夏日“解毒花”,又是“上品”药材,夏季这么搭配,全家都受益!

下一篇:姜黄炒饭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