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温金玉:追寻慧远的弘法遗迹
追寻慧远的弘法遗迹
温金玉
慧远(公元 334 416 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慧远一生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334 年至 354 年,四处求学,为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354 年至 382 年,追随道安,辅助弘法。 383 年至 416 年,离别道安后独立在庐山东林寺建立弘法道场。在这一时期,慧远遁迹庐山,孜孜于道,务在弘法,聚徒讲学,率众行道,创立莲社,观想念佛,组织译经,撰论着述,并与天下名僧及当政者深相结交,为僧团创造了宽松的弘法环境,为天下创建了道德所居的模范道场。由此,慧远僧团所居庐山成为南方佛教中心,与鸠摩罗什僧团所居长安,南北呼应,中分天下,使中国佛教呈现出新的格局。慧远也成了名重一时、泽被万代的佛门领袖。
纵观慧远一生,其弘法活动的辉煌期主要是在南下庐山之后。但从 354 年出家至 365 年南下,慧远至少有 10 年的时间在北方协助道安弘法。其时,道安僧团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山西的晋北、晋东南以及河北一带。据记载慧远 24 岁时便登坛讲说,颇负盛名。可以设想,在山西、河北的广大区域里,当有多处慧远的演教之地。据笔者实地考察以及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山西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楼烦寺与代县白仁(人)岩寺当是慧远早期弘法活动的重要遗迹。
对于慧远的籍贯,按《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记载,为雁门楼烦人,但雁门楼烦具体是何地,学界多不统一,如有山西代县、神池、五寨、宁武、原平或崞县之说。其实,楼烦本为一少数民族部落名称,《史记匈奴列传》中载,战国时赵武灵王开拓疆域,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汉承秦制,西汉雁门郡统领十四县,楼烦为其一。东晋十六国时楼烦已不是县治单位,而是以城邑形式存在。到北魏时,《魏书地理志》载,雁门郡领二县:原平、广武,而原平县有楼烦城。慧远出生于公元 334 年,正是这一时期内。按现今行政区域划分,雁门楼烦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至今此村仍有楼烦寺。
近年修撰的《原平县志》记载,楼烦寺位于茹岳村东,是晋代慧远禅师出生和演教之地。晋代初建为胜井院,因原为楼烦县遗址,后改名为楼烦寺。明嘉靖年间毁于兵火,僧人昭敬修复,清康熙十八年、雍正十三年相继修葺。 1958 年拆毁部分建筑, 1979 年、 1980 年大芳公社先后两次拆毁天王殿、奶奶庙等。现存清代山门一座,唐代尊胜幢一座,金代李秀塔一座,明代重塑慧远禅师像碑记一通。
笔者曾赴楼烦寺考察,现今该寺占地万余平方米, 1990 年复建大雄宝殿, 1995 年筑围墙,塑佛像, 1998 年建慧远祖师殿,并塑莲宗十三祖像等。现山门已彩绘一新,院内除唐代尊胜幢、金代李秀塔外,有旧碑四通,大明正德元年碑已断为二截。 1981 年 9 月 20 日 原平县人民政府所立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面列有重塑慧远像碑记。依寺中碑记,万历四十四年,曾重塑慧远像,并立碑记之。
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楼烦寺的记载。《崞县志》载有《重修楼烦寺记》,其中说:夫楼烦古邑也。迤崞北三十里许,迨其世远,人烟旧迹亡灭久矣。厥寺古刹名为楼烦,存旧制也。光绪八年《山西通志》中《寺观崞县》载:楼烦寺,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以楼烦城名。晋慧远演教地。《山西通志》卷 160 《方外录上》引苏潜甫《西游日记》说:阎大参为言远公者,代州人也,公生时,其家有井,产金灵芝,水忽甘美异常,诸病者饮之辄愈。公去庐山,而井如故,味不能甘,而疾不能治矣。土人思公而新之,刹曰圣井院。日久忘其本实,改为楼烦寺,郡邑乘皆不载,今为置一主其中云。唐人有诗曰:空悲庐阜月,不见雁门僧。其证也。这一口井至今仍存于楼烦寺内,并建小屋保护。《庐山志》中陈谦《庐山远公赞》云:楼烦擅博综,皈志恒山里。一闻般若经,幡然弃经史。至今白莲池,以比功德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的《紫柏老人集》则收有《过楼烦寺有感》和《重过楼烦寺》二诗,也说明了慧远大师与楼烦寺的因缘。
白仁岩,亦称白人岩,位于山西代县,与五台山、雁门关相邻。笔者对此地进行考察,发现寺院遗址上尚存有明清古碑十二通,碑文详细记载了白仁岩禅寺创立与沿革的历史。
明正统年间由郡人前大理寺少卿中宪大夫弋谦所撰《白仁岩寺记》碑载:
代郡西行三十余里则抵茹山,自茹山迳入,又西行五里许而抵崞,亦代之属邑,其上有岩,名曰白仁岩,有寺名曰白仁岩禅寺。实晋浮图氏远公之所肇造也,有故碑可考。冯钦所撰《重修白仁岩寺记》碑中也说:乾竺氏因缘之说岂偶然哉,余幼读先曾王殳集有《读书白仁寺》诗云:开户白云,行歌秋色。想见风物之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矣。先王殳亦有《游白仁岩记》,述其山势之雄奇,泉石之秀丽,与夫名葩异卉,珍禽驯兽之往来,又不啻身历其境也,而神异之迹尤多,祷雨辄应,乡人赖之有寺,创于晋远公,葺于明慧微二庵,明都御史弋公谦实志之,且云有故碑可考,而荒烟野蔓中,踪迹灭没矣。
地方志史料中对此亦多有记载,乾隆五十年《直隶代州志》卷之一《舆地》载:
白仁岩在州西北三十里,晋释慧远建祠,巨石上有石浮图,峰头有说法台、棋枰石,而定心石则舌吐危崖之上。立者熊经崖下,石井五,浊污者二,其三清冽可鉴。山径盘曲,古柏万株。从山半遥望巅顶,梵宇凌空,红楼朱户缥缈松阴间石壁间。居然仙境。寺后峭壁屏列,摩崖石刻白人崖三大字,字可盈丈,明侍郎万恭书。清光绪八年《山西通志》亦记载说,代州白仁岩寺,在州西北三十里。白仁岩巨石上,晋慧远辟石为室,建楼观、台榭、殿廊、门庑、僧轩,厨库俱备。故碑尚存。
白仁岩寺后来成为代县八景之一的岩寺晚钟,文人多有题咏。紫柏真可的《紫柏老人集》收有《白仁岩》一诗:谁云山路险,我觉山路幽。空林鸣落木,断壁泻寒流。径曲难可记,云闲时复留。楼台斜碍石,松柏老成虬。拭藓读残碣,远公岂凡俦。五篇悟今古,六事羞王侯。危峰代主人,玉雪泛磁瓯。莲漏滴弗涸,棋枰局未收。悲歌曳杖去,日暮不胜秋。清代冯锡旖有《题白仁岩八景》,如《说法台》诗云:远公台畔日华明,四望千村陇陌平。闲倚松根扪石笋,古今独尔解无生。《古南庵》诗云:晋代开山自远公,胜游至自驻仙翁。
在白仁岩还有传为慧远所居之庵,在山腹之间,当地百姓称为慧远洞。
这些碑文以及史料透露着慧远大师与此地的因缘。白仁岩所居方位,距道安恒山立寺之处不远,距慧远的出生地楼烦寺也仅 10 公里 ,在现存楼烦寺的碑文上也有慧远首创白仁岩寺的记载。但是,楼烦寺是否就是当年慧远出生的胜井院,白仁岩寺是否是慧远在道安门下分座于此演教说法所创立,这仍需作进一步考证研究。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章
- 温金玉:四分律 初分之二
- 对弘法弟子的关怀
- 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三
- 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八
-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 第三卷
- 慧远大师:三报论
-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 第一卷
-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
-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应化
- 释门法戒录:发心弘法 山神求戒 (晋 昙邕)
- 索达吉堪布:网络弘法,意义重大!
- 陈士东居士:当代著名弘法居士——郑颂英
- 星云大师:对弘法弟子的关怀
-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追寻真实的生活层面
-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追寻内心之美
-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冒犯天威)
-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白莲净土)
-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