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马背上的佛教 亦说茶马古道
简介马背上的佛教 亦说茶马古道有人说,茶马古道是我国地貌最为多样、生物最为多样、文化最为多样的地区,在这里,印度的密宗与中国茶道千百年来在同一个马背上摇晃。茶马古道..
有人说,茶马古道是我国地貌最为多样、生物最为多样、文化最为多样的地区,在这里,印度的密宗与中国茶道千百年来在同一个马背上摇晃。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它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这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茶马古道分滇藏道和川藏道两路。
早在汉唐时,这条古道就承载着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任了。
茶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自古僧人皆饮茶。茶人说,通过饮茶,要使我们轻松、宁静、平和、自在、喜悦,从而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正所谓“为饮涤尘烦。”单就此过程而言,佛教与茶有着某种契合。而处在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区域,茶更是寺庙中必需品。因为藏寺中僧侣多食荤腥,饮茶可以消除体内积垢。在藏区,由于地处高原,多以牛羊肉为主食,茶是对营养失衡的最好补充,而苦寒的高原上又不产茶,这样,这种叫茶的树叶便踏上了古道。
如今,当我们迈步在茶马古道上幸存的古镇沙溪时,时时可见到佛教从马背上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痕迹。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而沙溪处于大理、丽江之间,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便成了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集散地,而南诏、大理国石窟的开凿,又使它成为南诏大理国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因此,沙溪是洱海地区佛教密宗宗教活动的重要见证。
多少年来,我们的祖先赶着马帮,将一驮驮的茶叶运到西藏,再到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然后将一驮驮的药材运回来,将一匹匹骏马吆回来。何止呢?那一卷卷的佛经典籍,那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宗教,改变了南诏大理国君民的生存方式,也在世代大理人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2
相关文章
-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 佛教中国化对实现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启示
- 佛教战略地位重要 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载体
- 佛教和莲花有着怎样的渊源?
- 圆发三心 传统的中华文化和佛教精髓之一
- 殡葬文化——佛教的殡葬习俗
- 陈坚:多元佛教与佛教的人本主义
- 李四龙:佛教征服了什么
- 吕凯文:略论“批判佛教”运动在日本的发展
- 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严耀中: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
- 宋立道: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 魏德东: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 韩焕忠:中国佛教伦理的拟血亲化取向
- 佛教文化 | 佛教四大菩萨的坐骑及含义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与佛教因缘
- 刘元春:都市佛教的信仰结构和活动特点
- 林国良:太虚大师早期佛教改革思想得失略论
- 徐孙铭:近百年来中国佛教的反思
- 李向平:传统佛教信仰群体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