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九

汉传人物2024-07-10 13:43
简介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九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吉祥如意,我们又见面了!饮食乃以养身命为目标我们前集说到饮食部份,饮食就是说到吃的东西。比较穷的国家,..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九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吉祥如意,我们又见面了!

饮食乃以养身命为目标

我们前集说到饮食部份,饮食就是说到吃的东西。比较穷的国家,人民百姓时常为了吃而起斗争,像非洲国家,很多都是为了吃而争斗,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以吃,快要饿死了,他们吃东西最主要的目的是来充饥的,否则的话,会活活饿死。所以贫穷国家的人民为了生命的问题,也就是为了他的生存问题,时常会为了吃而起争执,但是富裕国家的人民是为了饮食每天忙碌,为了想哪里较好吃,哪里不好吃,哪一个比较有知名度,别人说到哪里吃很好,这就不是为了充饥,不是为了存活生命来吃,全都为了吃知名度而来吃。你看为了吃的享受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但是那些没得吃的人为了三餐温饱从早忙到晚,像我们小孩时代也是一样,物资匮乏没得吃真是很可怜,看到一个木瓜还没黄熟,就采下来吃了,番石榴未成熟也照样采来吃。相互比较下现在的人实在很富裕,虽然富裕可是有的人仍不知足,不只要求吃饱而已,还要向外求好吃、营养多,其实现在的人就是营养摄取过量,所以毛病特别多。和乐从口,是非也从口而出,吃东西也从口入,所以吃的东西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学问,并且希望每一天都吃得很丰裕,结果吃得丰富营养过多,造成百病丛出,很多人为了吃东西造成营养过剩所以产生很多毛病,像现在的社会很多怪病,大多数都是由饮食而来的。虽然我们在学佛,但仍是世间人,就必须借助饮食来维持我们的生命,也就是我们吃是为了要维持我们这身命,维持我们身命是要做什么呢?要借著这个身体来修行,既然我们已经生来这世间了,就不可以厌恶这世间,也不可以看到这世间的乱象,每天吃饱都在这里痛苦地过日子,既然来了,来者则安之,来者就是说来修行,你就没有那么多苦了。所以我们吃东西,不论你肉体有多健康,如果在精神上你不能集中思惟,你就无法来悟证缘起甚深的教法,也就是我们吃东西,就是要照顾身体营养充足,不要认为吃素食的人随便吃一吃就好了,这样会把身体搞坏的。佛陀没有叫我们修苦行,也没有要我们以随便吃东西来刻薄自己,最好该吃的就把营养调配好,才有精神来做事,否则每天都软绵绵的,像耆那教每天都为了吃的问题而困扰,要不是吃不饱而饿死,就是无精打采,他们认为使我们的精神,使六根向外攀缘就不会了,其实不是这样,心的欲望嘛!你心的欲望生出来嘛!假如没有什么欲望生出来,你这肉体还能怎样?这都是由我们心的欲望产生,才指使你这肉体去做事情,所以我们吃东西,就是为了让我们吃得营养就够了。佛陀的修行法是中道,这是叫我们要处在中道来悟证,也教导我们在家弟子要修中道,不是只有出家人修中道而已,在家弟子也必须要修中道,因为佛陀对于苦和乐两边都有修过,但是他却不能在苦和乐的当中悟到真理。说到苦就是他曾经修过苦行,那么乐就是他当时在王宫当太子时的享受,每天唱歌,听歌舞,要什么就有什么,尽情去享乐,可是在修苦行当中不能悟出真理,一天到晚享受快乐,也不能悟出真理,后来他才去掉苦和乐两边,走在中道而体证真理苦集灭道缘起正法,所以悟苦集灭道来成正觉。饮食目的是为了养身命为目标,所以既然要受八关斋戒,我们就应该要来持守,何况一个月才六日受八关斋戒,即使每次都去受,一个月也才六次而已,有的一个月受不到一次,有的一年受不到一次,有的好几个月才受一次,应该对你的身体不会产生问题,就是说虽然过午不食,对你的身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现在依我们日常生活的营养摄取,照理说一个晚上不吃,真的也是不错,这可以让你胃肠的东西调适清理,哪里有什么不好呢?所以一夜一日受八关斋戒而过午不食,我们应该没有问题才对。如果你身体真的需要,因为你有病一夜不吃,手脚就会开始发抖,或者没有体力,为了治病或身体虚弱,那么可以开缘,以喝果汁及吃流质的东西来补充体力,包括现在有所谓的牛奶,你把它当作开水喝,假使还是没有办法时,也是要开缘呀!那么过午不食有什么好处呢?依吾人的经验是精神上比较能统一,晚上若吃太饱,打坐则容易打瞌睡,头脑不仅容易昏沉,精神也容易散乱,所以晚上如果我们没有吃,或吃少一点,那么我们的身心都可以轻安。若是你身体有需要,那你就不必过于勉强,像我本人,十几年的时间,都过午不食,慢慢的身体一直虚弱下去,医生诊断后都说这是营养不良,晚上你方便一下,吃个东西,这无所谓呀!所以这一条关于吃东西的戒,并不是在戒律里规定得很严,但是当你受八关斋戒时,应该持守好,尤其你偶而过午不食精神会比较好,现在社会流行一种断食疗法,这就是受到日本断食治病法的影响,很多哦,但是以我曾经试过断食治病法的经验,如果真的要断食的话千万不要乱断食,因为要断食时必须经过专门的人或是有经验的人指导,否则断食之后,将来身体是容易产生很多后遗症的,本人也有经验过,一定先要了解断食的过程后,才能清楚断食后必须的节食和复食,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当做实验品,简单说,说错话可以重说,但是生命若是死去时就不能说:等一下,我要慢一点才死,让我重新活一次,然后再死。做错事可以重做,可是生命只要一失察觉就不能回来了,所以千万要注意,我们最好经过专门的人来指导,不要断食演变的最后却产生断命。

受持八戒学五思念

我们来受八关斋戒的功德到底有多少呢?初学者做任何事情,他第一都是执著于功德,其实这是难免的,我们都不要计较那么多,有的说:唉呀!什么功德、不功德的,因地和果地不同呀!果地也要从因地起来,没有说他一出生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他就是佛陀了,他也是由一个悉达多太子开始来修的,并不是这个人一出世就已经成佛做祖了,并不是这样,所以修行必须要有个次第,起先一定要培养宗教情操,然后认为做任何的善事都有所功德,修行就是要有福德因缘做为背景,这也是难免的,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见到有正见的善知识,由于你因缘福德善根不够,你就无法遇到正见的善知识,若是因缘福德具足的话,才可以来修得正法。才不会自己盲修瞎练,否则乱修乱搞浪费很多时间,结果烦恼、痛苦、执著反而更多,所以佛陀他也有轮回说,但是佛教轮回说是业力召感,佛陀也有说,我们的生命并不是这一期就结束的,若是想要这期就结束的人,你一定非要证得究竟涅槃不可,若是没有的话,业力仍是会感召的。所以你现在所做的善业,只有善的因果,就是说做善业,因缘成熟会感召乐果,做恶业当然他会感召苦果,除非他已经证了涅槃,断除了一切烦恼的执著,要不然是难逃业力因缘成熟的招感。所以很多人求功德,这只是初学的过程,我们不可以说不对,其实也是难免的,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受持八关斋戒,虽然只是一日一夜,如果我们能如法受持,使我们的身心能够清净功德就很大,乃至不可限量的。其实你受戒、持戒无论你持哪一条戒,受哪一类的戒,必然都有他所应该得的功德,你不想得功德,但是事实也有呀!所以说你不要认为:唉呀!我只要得功德,不要这样想,真正的功德是因为你自己本身持守你的戒律和你的行为才会产生有功德,而且功德并不是用嘴念来的,是由你持守力行而来的,所以就在家学佛的信徒来说,受五戒有五戒的功德,受八关斋戒有八关斋戒的功德,但是受持是最重要,不是只有去受而已,力行持守才是最重要的,假如你没有持守,只是看别人走就一窝蜂地跟著别人,一边受戒一边造业,一边说是非。这哪里可以求什么功德呢?反而造口业,造业,因此,我们来受戒并不是只有形式上受戒就可以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受戒,但你并没有持戒力行,这反而会多了一条戒罪的,我们已经说过了,有一条戒罪和一条性罪,你明明去受戒,但是却没有按照戒律来受持,你反而多了一条戒罪,本来你没有受戒也只有性罪而已,现在受了戒,却不依戒奉行,这叫做明知故犯,千万不能不知道。不要只想去得一件披衣,或手烧三个戒疤,烧一个疤出门遇人就说:我是受过戒的人了!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持守,尤其佛对于八关斋戒曾说:受持八戒学五思念。其实这也就是六念,也有说六念的,佛法、斋,佛法里的八关斋戒有持戒和斋,所以在这过程中,就是让我们了解时时刻刻要持守六念的安住,你若没有持守六念安住,那么我们怎么说呢?所以持戒并来持斋,我们的功德就很大,不仅能灭恶也能增长善,你受八关斋时,专注六念来摄受你的身口意,行住坐卧间又能注意你的身口意,所以死后可以终生得到泥洹,来升天,最后终能达到涅槃。升天的意思,就是说当下你能得到安乐,虽然受持八关斋戒可以生在天上,但也必须等到你因缘成熟具足之后,你才可以慢慢修行得到解脱。那么可以生在天上的天也是因为你没有烦恼、福报好、减少是非的关系,这是因为你有持戒少造业、心安、没有造是非,因此可免掉一些事情来烦恼,所以生在天上,而事实上当你当下安乐,没有烦恼当下就是活著生在天上了,你每天很快乐,你就是天人享受,亨受世间尽有的享受,这也是和天人的生活一样呀!所以不要想说,我死后才去天上,佛陀为了当时的印度文化环境,因为印度其他宗教都想求生天上,佛陀利用这机会,跟他们说你来修我这种法死后也可以到天上,这是引导他们的方便法,我们不要认为真的死后要去天上,活著的时候不快乐,死后怎么会有快乐呢?佛陀曾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里有,那里就有,这里没有,那里就没有,这里生那里就生了,这就像在我们家明明很烦恼,即使到了别人家里哪会没有烦恼呢?这是不可能的,假如有的话也是暂时的,烦恼也是会生出来呀!所以我们应该要了解,这种功德,这种果报有多大呢?就是你必须要持守戒律,包括时时注意六念,若能这样,那么八关斋戒的功德就很大了,否则的话,你跟著别人走,跟著别人受,跟著别人拜,做什么也不知道?一边受,一边造业,你看会有功德吗?不但没有功德,还犯了一条戒罪,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

我们可以再用一个比喻:有一天,天帝闻到佛法说八关斋戒功德殊胜时,就很高兴地来赞叹一句话,说什么呢?六斋神变月,奉行八戒斋,彼功德殊胜,则为与我等,意思说:唉哟!佛陀说这个八关斋戒,功德这么大,你若能持守六戒日,这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就会和我一样大,所以天帝赞叹说持守八关斋戒的功德,是有多么大,功德的殊胜是能和天帝一样的,当佛陀听到之后,就骂他,怎么骂他呢?立刻骂天帝说:你这种说法是不合乎道理的。为什么他不合乎道理呢?我们要了解,天帝是没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唯有阿罗汉才有资格说这种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帝是还没有远离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又没有解脱生老病死轮回的大苦集,所以还有种种的欲望在牵绊著你,你只有享受天乐而已呀!怎么可以说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和你是一样的呢?你没有资格这样说!佛陀马上这样骂他,这时佛陀又说:你天帝释所有的功德,老实说只能感受天帝释果报而已,是不出离三界苦的,可是你受持八关斋戒所得的功德却是近阿罗汉住。什么是近阿罗汉住呢?就是他已经慢慢接近了脱生死的阿罗汉果位,是三果至四果的阿罗汉,已经舍去生死重担能证得出世的三果圣者了,所以这不一样,你天帝释说受持八关斋戒功德和你一样,不能这样说,因为受持八关斋戒也等于是受持出离烦恼贪嗔痴等,所以功德也渐渐要与阿罗汉一样了,你天帝释只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并不能以出离心得到苦集灭道法来证得涅槃。听完佛陀的这番开示之后,我们就能很明确地知道,天帝释的福德和无漏福德相比之下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这也因为天帝释所修的,只不过是感召人天的福报而已,那么受持八关斋戒却不一样。因为受持八关斋戒是以出离心来培养无漏福德的,要不然怎么会说近阿罗汉住,这是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才可以。有关我们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赞叹很多,实在无法一一的说明,并不是只有以上所说的个案而已,另外在戒经里的赞叹也是很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拿几点出来作参考,但这都是给我们作作参考而已,像文师问经说:世间菩萨,八关斋戒者是!处胎经也有说:八关斋戒者,是诸佛父母,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与一切罪,悉皆消灭。你看受八关斋戒的功德有多么大!其中又说:善男子,是八戒者受了八关斋戒者,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璎珞挂在身上有多么庄严,可见受八关斋戒功德有多么大呢!在阿含经中说: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不可计量,就是不可计算的意思,这也代表了受八关斋戒的功德有多大,先不管戒经中所说的对不对,在菩萨处胎经中也有说:八关斋者是诸佛父母。受持八关斋戒功德和五戒功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各位要先了解,否则的话是不能明白佛陀怎么会骂天帝释的,因为五戒是不邪淫,八关斋戒则是断了正淫,两种差别就有不一样。八关斋戒,也有一个名词叫做近住律仪,也有称为长养律仪的,就是说一个发心受持八关斋戒的行者,他出世善根本来是很薄弱的,但是经常受持八关斋戒之后,他对出世的善根也会一天一天的增长出来。简单的说,五戒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也就是人人应该持守的,那么八关斋戒就不一样了,他叫做加行戒,像我们加班一样,五戒就像我们每天要上班是应该做的,上班大家都要做满八小时,但若是受八关斋戒就不一样,这像你又再加班的意思一样。所以八关斋戒和五戒不一样,若是你能经常受持八关斋戒,你就能慢慢学习出家的生活,虽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你就有成就的一天,就算没有大成就,你也种了出家的种因,因为受持八关斋戒毕竟是和平常的五戒不一样。

六念持斋戒 圆满悲智法

现在来说六念,因为八关斋戒除了在受持当中持戒持斋之外,最重要的是在一日一夜中安住六念,如果你无法在一日一夜安住六念,而以散乱心去受持的话,你也只不过是种下人天福报而已,假如你能安住六念,那么你的功德就不一样了。所以简单说,受持八关斋戒也就是佛陀他为了当时印度存有整天都没有吃的习俗,为了要转形引导他们来受持。因为印度当时的文化是贪著在功德的获得,他们认为这是很好的,过午一夜没吃而已,没有什么,引导他们来的目标就是要让他们修六念法门,使他们从修身心的人天福报之外,可以再进一步培养他内心的清净,训练他内心的受持,有关于八关斋戒的问题,也说很多了,现在我们继续来说八关斋戒的持法,受持八关斋的戒条之外,必须要有受持的方法。什么受持方法呢?也就是说我们在一日一夜当中不能只是去受戒,去受一个仪式完之后,就在那里白白空过,心中乱打妄想,八关斋戒日跟其他的受戒法有一点不同,也就是说,受其他的戒时,只有受持戒法而已,但是在受八关斋戒日时,除了受戒之外,还必须有修行的方法。也就是除了正授的时间外,必须修六念法,这种做法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要不然你来受持个戒和斋,这其他的宗教也都有了,如印度婆罗门教本来就有了,所以佛陀用这种方便引导,使大家除了持斋受戒外,也能有很好的佛法受用,佛在斋戒经中跟我们说:受戒一日,应当修持六念,什么叫做六念呢?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现在我们分开来解释,一条一条来做简单解释。

第一念佛,佛是人间的大圣者,也就是已经达到圆满体证人生的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人,佛陀的正觉是将自己证悟后的法,用他的悲智推及世间,使能彻悟自他,便众生彻悟出自己都是由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也就是说佛已经是真正了解中道教义的人。佛陀他不但自己得到究竟解脱一切忧悲苦恼,来断灭贪嗔痴等等,简单说已经灭尽生死轮回的大苦集了,他才能确实在这世间教化众生,也就是他自己在自利之后,不是独拥享受,并包括教化别人,让别人知道,让一切众生同样和佛陀一样,能依教奉行,按照佛陀所说法来修持,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佛陀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清净功德,包括如此悲愿,所以修行者不管你是不是受持八关斋戒,必须时时刻刻念佛陀的智慧、念佛陀的人格,我们来信佛陀并不是落入跟其他神教的信仰一样,我们所说的信是追随著佛陀伟大的人格,追随著佛陀的智慧,以他慈悲智慧的精神来做为我们修持的模范,并不是跟佛陀拜、求、贿赂,并不是这样子。所谓的念佛,也不是像现在一般人所认为的想法,因为这种思想,只有嘴念佛号,那么心其实是散乱的,念佛必须忆念佛陀的智慧、想佛陀的人格、伟大的智慧以及他的无量无尽功德,你光是嘴念,心却无法了解佛陀的伟大,也无法来赞叹佛陀,那么空念有什么用呢?所以念佛,最主要是忆佛,想他,像我们想我们自己的小孩一样,当爸爸妈妈的人想孩子,只有嘴里念著儿子、儿子、儿子,有什么实益呢?不是这样的。念佛就是忆佛,想佛陀伟大的精神和智慧,这我们应该要了解,所以念佛所种的实相,念佛所说的法门,念佛的十种德号,佛有十种德号,就是说:佛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什么叫做善逝呢?就是说行一切八正道而入涅槃),第六世间解,第七无上士,第八调御丈夫,第九天人师,第十就是佛世尊,念佛就是要念他十种伟大的圣号,伟大的精神并不是空嘴念,要时时对佛生起崇高的敬仰,那为什么要专心念佛呢?因为佛具足两种,就是圆满智慧和慈悲者,我们如果能时时刻刻用真正的诚心来念佛忆佛,想他崇高无量的功德智慧的话,那么我们的智慧会慢慢开启,所以佛陀过去走过的路,我们跟著想,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也就会种下善的种子,慢慢地追随佛陀的教法,力行来修持,所以慢慢地能够体悟出真理,我们就有办法真正和佛陀一样,能断除一切的烦恼,并且善用佛陀他的智慧弘法做利器,使得悲智双运,福慧具足,每一个学佛行者均不可缺少六念中的念佛,因为佛教的解脱是重于智慧而不是重视在平常的信仰和迷信,虽然平常的信仰能够培养出宗教的情操,但这只不过是做为我们来悟缘起教法和开显智慧的助缘而已,所以我们要增长智慧必须时时刻刻来念佛陀的清净功德,然后依教奉行,不可以只有空嘴念而已,一定要时时刻刻依止于佛陀的教法,确实来依教奉行,因此常常念佛清净功德并依教奉行,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念佛既不是空念,也不是迷信、信仰的念法。

第二念法,法梵语叫做达摩,法是如来(佛)所说的言教,什么言教呢?就是他的经验,佛陀所说的言教就是将他经验过的来教我们,佛陀运用修行来观察体证,并发现自体证过程的方法,所以这并不是他自己的幻想,或是凭著自我主观意识,或思想想出来的东西,佛陀他实证,实体证自体证这种法,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道的规律。唯有按照佛陀所走过的方法,他的规律来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因为佛陀是过来人,所以他说的法当然我们可采信,因为他是自体证的觉者,佛陀亲身发现这种秘密,他立刻公开于大众,让人知道什么叫做诸法的真理,什么是道的规律,能让人人按照这种规律向著真理之路精进,最后终能步入体证真理,包括证得涅槃,断灭一切生死忧悲苦恼。如果你在修学佛道过程当中没有依佛陀的法来行持,是不能得到真理体悟完成正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做一件事情必需要有他的次第和引导法,佛陀他就是摸索出次第,也就是他已经走过了,教我们的方法,就是依止他这样走,绝对能达到灭苦,所以规律的道则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是指中道的德行,法就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中道,这中道德行则重于身心的躬行实践,佛教不是重视理论而已,佛教也不是重视自我主观的建设去说一些理论道理,佛教不是这样,佛教重视理论和实践并行的,也就是解行须并重,所说的理论不能实践,对我们没有帮助,这就不能说是佛法。所以他实践中道法,向上向善向解脱,说明白一点就是八条正道,就是八正道,人人若能将八正道实践向上,即是具有正确知见可以达到离一切苦的目标,假如我们无法依止八正道修行,那么就会偏离了,若依止八正道修行,就可达到不偏不邪的正行,达到向上向善向解脱正见的究竟解脱,简单说若没有依止八正道修行,就容易偏了却不知道而空过岁月,所以八正道是我们解脱的唯一道路,这种实现究竟解脱的路也称为法,也就是引导我们修行达到究竟解脱的方法,那么依八正道老实实践者,他所证得的是什么呢?当然也是缘起正法,缘起正法是侧内侧外遍一切处,而无所不在,他说他已经看清楚,人生宇宙都看清楚了,所以成为自觉,自证解脱自在者。所以佛要我们经常思惟法,他的动机也就是在这里,在生活当中常常忆念法,做一个自由解脱的人,若无法将佛陀所说的法,时时刻刻来思惟,想他的方法,我们就容易散乱也容易产生邪知邪见,我们在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拿出佛陀正见的法和八正道来思惟力行,就能使我们时时刻刻走在正行当中,当然就可以得到自由解脱了。因为你有依止八正道,身口意就能安住,一切行为动念都是正见如法,一天一天慢慢的熏习(熏习就是不断的继续用功),终归可以得到解脱。

第三念僧,僧就是三宝之一,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宝就是佛、法、僧。),僧伽是承担如来家业者,是住持正法的主要人物,在佛法中有他特殊的地位,僧为人天的福田,怎么说呢?佛陀已经入灭了,但是僧伽就是专精研究佛陀的教义,僧伽就是依教奉行,代表佛陀弘法,所以僧伽很重要,是住持正法的主要人物。有的人认为在家居士和僧伽一样,就修行而言是一样,不错,在家居士认真精进也是一样,可是,不是说在家居士学到究竟,僧伽也学到究竟,两个一起走出去,别人看到在家居士,不知道他是有法可问的人,那么在家居士胸前必须挂一个牌子,上面写说我是在家居士,然而僧伽他就不一样了,佛陀他有设定,他的生活,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出家师父,所以你有问题就可以问他,差别是在这里。并不是在家居士不能修行和出家人一样,可以,但是,至少僧伽是专职,在家居士他无法专职,所以佛经所说在家居士可能只能证到三果,僧伽可以证四果,但是在家居士,若是他的生活、修持和僧伽一样,也是有很多证四果的个案。简单说在家居士无法按照僧伽生活来修持,却可以证得四果,真是更加的不简单,僧伽在佛教当中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僧伽的质很重要,不要自己本身教别人错误,却来误导了别人,很多在家居士听到师父所说的都对,因为他初学不了解什么叫做三法印,他不了解什么对不对,听起来好像对又好像不对,听一听每一条都对,因为他是初学,所以认为出家师父所说的都对,在不断增进之下才发觉,哇!不对了,这样已经浪费很多时间了,因此僧伽的质很重要,他的地位在佛教中也是很重要,依据佛说斋经记载:所谓的念僧是念真实的僧,清净的僧伽,乃是证得四果的圣者、圣僧,虽然现在要找到证得四果的圣者很难,但我们时时刻刻念僧伽的清净,也可以。四果就是第一须陀洹初果,第二斯陀恒,第三阿那含,第四就是阿罗汉这就是四果,这也是修行的次第。但是对凡夫比丘僧也应该恭敬和供养,此处所谓的念,乃是念其功德,为承担如来家业,将他的身心奉献于佛法中,专心研究修证佛法以自利利他者,所以你念胜义真实僧,平日依止学习,能离一切大苦集,证得不生不死的大涅槃,何况僧伽是僧团的和合众,利用身心来奉献佛教,以大众力量和合僧,除专心研究佛法之外,包括来推行佛法,因为是人弘法,而不是法弘人,也就是佛法虽然很好,但是也必须我们去推广,简单说僧伽是推广佛法的团体。

念天持戒积福 增长解脱资粮

第四念天,佛教的修行目的并不是想求生天,啊!修一修到天上去,并不是这样,那么若是这样,佛陀为什么叫我们去念天呢?因为佛教的目标重视在解脱,并不是重视死后求天,因为死后求天就是印度婆罗门教,印度其他六道很多,很多印度思想,也都想求死后念天,不要说印度,现在我们中国佛教里也很多死后想求生天,其实佛教修行的目标,并不是求天,而是求解脱,天人虽然有福报,但是也有享尽的时候,所以天人不如修行人,也不如我们在人间修行,修行的目标也是在这地方,为什么佛陀叫我们念天呢?佛陀他再三开示我们,不要以升天作为学佛的唯一目标,因为诸天是不究竟的,各位我们应了解,当福报享尽后也必须要堕落,所以念天的目的并不是贪执天上的福乐,并不是这样子,而是念诸天人所有功德,记详细,念天就是念诸天人所有的功德,想到他们一切因地的行为,就是说他在因地修善的时候,而感召天人的果报,回想自己是不是依止具足如此行为功德没有?这样的念天思惟,可以加强持净戒的信念,因为福,持戒积福,也就是持戒就是积福,能时时刻刻念天人,因地修行的福报,能助长听闻佛法的信心,包括行一切向善的功德,增长我们修福的助道因缘,最后能成就道业,简单说念天不是想死后升去天上,不是这样子,不要误解了。念天目标是念天人的福报,那么我们有依止天人的福报的目标行持没有,这样会使我们时时刻刻安住在戒,因为持戒而生福。所以念天是念天人的功德,并不是念天的享福,求升天上的美好,在此处要记详细。

第五条念戒,戒是道德的规律,要做为一位佛陀的弟子,就必须将自己的身口意行为合于道德规律,所以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佛教的弟子,若没有合于道德规律,我们就不要去做。不合于道德规律去做者,那你就是犯恶业,只有如此我们身心才能得到安住,所以修行必须时时刻刻随时观察我们的身口意,身口是否安住在道德范围里,意根有没有时时刻刻安住在八正道里,若没有的话我们到底要怎样修行呢?所以关于修行的次第我安排一个德目,那就是:修行随观身口意,行住坐卧悉明觉,口语不离一切法。不要利用空闲的时间来说长说短,说别人的是,说别人的非,当然最好是能够谈论佛法,大家在一起谈论佛法,能相互慢慢熏习,使我们提起正念,所以真正有修行者,他平常对于不是有关于修行的事,他比较不喜欢说,他对修行的事比较喜欢说,因为你嘴要说心就先要想,所以当你心想时,就已经种下意识,因此便能培养我们平常落实于八正道当中,所以佛教修行有次第,所受的戒当然也有层次,但是不管你受的是什么戒,既然你去受戒了,我们就必须要持戒。不能只有受戒而不持戒,持戒也叫你一定要了解戒的精神,千万不能让所谓的戒条绑死,很多人受戒之后,却被戒条绑死,演变成有的戒师所说的戒是不能如实修行,是不能落实生活的,到最后反而一些在家居士认为不如不要去受,反正做不到我去受戒做什么?其实佛陀所说的戒是大家都能做得到的,他不是谈玄说妙,大家按照他这样做都能做得到,所以受戒一定要持戒,要不然你去受戒要做什么?不能别人走跟著别人走,这样不可以,前面曾经说过你只去受戒,没有持戒又多犯了一条戒罪,不要只是跟著别人走而已,不可以认为这没有什么,业力的力量是很怕人的哦!虽然佛教是主张多因多果的,但是等你有种下这项恶因,因缘成熟时,机会成熟,机会特别多,果报自然现前了,不要认为这无处可以看!怎么看不到!你用手往地上拍打看看会不会痛,当然大力打就比较痛,小力一点打就比较不会痛,因果当下就可以知道,不用等到死后才来谈论因果的事了,现世就可知不用等死后才看得出因果,当下就知道了。假使你种下恶的因,你的心会不安,这就是因果了,不用死后说因果,佛教说因果有现在的因果,也有死后的因果,所以叫做业力,那么你去骗人时时刻刻你心不安,然而你每天做善事利益别人,你的心就能感觉到知足快乐,所以假如你每天能够依佛教的八正道来修行,那么你就会清净,这就是因果呀!当下所做的因果呀!若你跟隔壁邻居处不好,当然隔壁邻居处处找你麻烦,你一看到隔壁你的心就不安,这也是因果呀!这因果现在就可以明白,不用比喻死后的事,我们看不到,也不容易接受,因此,死后的事不要说,现在说现在的因果就可以了。所以有关于受戒,我们必须要持戒,否则只是空谈受戒无用,像现在受戒的人很多,但是当下一边受戒,一边造业的人,凭良心讲也是很多,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他不了解受戒的意义,也不了解受戒的重要,戒就是让我们依止的道德规范,了解超越道德规范的我们不可做,所以叫做戒。

时间很快的又过去了,一眨眼又到了,真的是岁月无常,感恩各位吉祥如意!再见。

更新于:4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