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舞蹈《千手观音》有何佛教背景 -智悲佛网
舞蹈《千手观音》有何佛教背景
在佛教中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根据《陀罗尼经》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
千手千眼观音的由来
与在佛教中,每一位本尊都有其应化之因缘由来。作为佛教徒,固然会依据佛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而视为真实。不是佛教徒的人,视之为表达佛、菩萨众之悲心的“神话”也并无不可。
千手千眼观自在是观世音大士之其中一个化相,这个化相的故事尤其殊胜:
在无量劫之前,观世音已经是一位发心度尽众生苦难的一位菩萨。在救度众生之苦经过若干劫(即很长的时间)后,观世音在他的普陀洛伽净土上观视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发现未度的生命仍然无穷无尽,他们恒久地受种种之痛苦的折磨,经历无数次之生生死死周转不停;故此,观音又再发心:“我当度尽一切众生,若我退心,当令我身裂为千片!”然后观音大士又继续度苦之事业;隔了一段不可思量地长的时间后,他又再观视六道苦海,发现众生数目仍未减少,痛苦也丝毫不见息减。如是者,观音又再精进地继续度苦之工作。
如是者三次观视而发现自己的工作似乎不太见到成效时,观世音大士发心度尽众生痛苦的决心在那一刹那动摇退减了。因为他以前的大誓愿,他的头即时碎为十块,身体裂为千片。彼时,观世音的上师阿弥陀佛即化现了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为千片之身变化成为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为十片的头化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现忿目相的面容,在十面的顶上再化出一面阿弥陀佛之面容作为引导加持的表义,这就是观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众生的缘起由来了。
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有另一个故事,经中记述:观音曾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前得受大悲咒之传承,即时由初地之境界证至八地之境界,并发愿:“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是发愿后,他果真化成了千手千眼之相,这是起因于他的无上慈悲宏愿之缘故。
观世音菩萨曾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前发愿:“设若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即于临命终时,十方诸佛前来授手接引,并且随其所愿往生诸佛国土。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能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
来源:中国佛教网
相关文章
- 佛教界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道义
- 金王朝时期山西大同著名佛教殿宇宏伟壮观
- 第三章 轮回背景
- 中国佛教中的香道
- 达摩祖师:黄夏年: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 达摩祖师:董群:论菩提达摩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 慧能大师:赖永海:慧能与中国佛教的儒学化
- 寺院石雕经幢雕刻意义及佛教石经幢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佛教居士:曾良:《法苑珠林》异文及校勘札记
- 陈永革: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
- 佛教居士:黄连忠: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
- 陈永革:试论杨文会佛教净土观的内容及其特征(一)
- 吸毒是犯佛教的重戒吗?
- 廿四香谱 佛教知识-最全的烧香图解,香谱图解
- 七十二种香谱图 佛教知识-最全的烧香图解,香谱图解
- 赵朴初答:佛教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有过哪些成就?
- 赵朴初答:谈一谈当时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 姚卫群:吠陀奥义书对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
- 陈星桥:佛教禅定与养生
- 香道文化:香与佛教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