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干果之王”话栗子
栗子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展有极密切的关系。《庄子盗跖》中说:“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木上,故名之曰有巢氏。”可见,在远古时代,栗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食物,华夏祖先的襁褓时期和童年时代,是在“昼食橡栗,暮栖木上”的森林里度过的。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燕国游说,对燕文侯说:“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宋人宋子也在《粟熟》诗中赞美说:“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时至今日,栗子仍然属于一种重要的干果和木本粮食。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之美誉。它的品种很多,包括我国特产的板栗、茅栗和锥栗在内,拥有6属300多种。板栗受益时间长,产量稳定,且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故素有“铁杆庄稼”之称。我国许多地方还精心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如河北京东板栗皮薄、粒大、味甜、香糯、可口“五绝”而驰名中外;江苏邳县板栗,以“皮色酱紫、颗粒饱满、美味香甜、个大如拳”而誉满全国;无锡惠山“桂花栗”,既甜又粘,吃时又有一股桂花香味,深受人们喜爱;宜兴所产的“处暑红”,果肉极糯,香甜可口,适宜制糖炒栗子,可与河北栗子媲美:山东产新品种“金丰板栗”,果肉金黄,其味香甜,熟食既软又糯,为后起之秀;浙江上虞板栗,广西青栗等,色美味佳,个大匀称而畅销国际市场。
栗子果肉金黄,独具风味,历代文人墨客,对其颂扬备至,屡见于诗词。杜甫有“羞逐长久社中儿,赤鸡白狗睹梨栗”的诗句;陆游有“齿根浮动叹五衰,山栗炮燔疗夜饥”的赞词。苏辙从保健角度吟道:“老去身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光晚,三咽徐胶白玉浆”。据传,原来苏辙得了软脚病,一直治不好,后来,一位山翁要他每晨用鲜栗十颗,捣碎煎汤饮,连服半个月,果然灵验,故而写了上面这首诗。
栗子的营养较为充足,保健功能也好,据科学测定,每100g鲜栗含蛋白质4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39.9g,热量186千卡,钙15mg,维生素C60mg。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血酸和维生素B1、B2等。不论生、炒、蒸、煮、炖或烹饪做菜,都有很好的风味。
走遍大江南,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糖炒栗子”。据说慈禧太后也十分喜欢吃糖炒栗子。她还经常吃栗子粉加面粉及糖做成的窝窝头。
将栗子放锅中,加水、盐、花椒、大茴香、桂皮等同煮成五香栗子,美味适口;栗子肉与山药肉共煮,加糖适量,可制成香、甜、糯的板栗羹。
杭州有一种地方叫“桂花鲜栗羹”,是用糖烧鲜栗,加适量藕粉和桂花制成的,色、香、味俱佳。天津的“栗羊羹”,在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以干栗粉、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加入蔗糖糊精、琼脂配制而成。
东北有一种“高丽栗糕”,是用栗子粉加糯米粉,再加蜂蜜和白糖拌匀,蒸熟后即成。吃起来甜润鲜美。
栗子还可配制菜肴,如“栗子鸡”、“栗子鸭”、“栗子烧肉”、“栗子甲鱼”、“栗子炖肉”等。其中以“栗子鸡”最为有名,香气扑鼻,味甜带糯,老少皆宜。具体制作是:取1000g左右的当年仔鸡1只,宰后剁成鸡块。将锅烧热,放油,油沸起烟煸炒鸡块,随入葱、姜、酱油、花椒水等,然后盛入碗中上笼蒸熟;另取栗子250mg,每个用刀别口,开水烫后剥皮,过油稍炸后再蒸至熟烂。最后将鸡、栗子混合并成一莱,上桌食用。
栗子也是一味保健良药。《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与人参、黄芪、当归媲美,梁代陶弘景论其功为:“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并举例说:曾有人患腰脚弱病,令其到栗树下食栗数升,不久便能如常人一般行走。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明代李时珍说:“有人内寒,暴泄如注,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从上所述,可见古时用栗子治病已很普遍。
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及外伤骨折、淤血肿痛、皮肤生疮、筋骨痛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有对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功效。
老年人吃栗子,还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用栗子滋补和治病,其法是:老人肾虚、腰酸脚弱,可每日早晚各吃风干(阴干)生栗数个,细嚼成浆咽下。也可以用鲜栗子30g,置火堆中煨熟吃,每日早晚各1次。
病后体弱、四肢酸软无力,可用干栗子30g,加水煮熟,放红糖适量,每晚睡前食1次。
气虚咳喘,用鲜栗子60g,瘦猪肉适量,生姜数片,共炖食,每日1次。
核黄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炎,可用栗子炒熟食用,每日2次,每次食5-7枚。
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可用栗子肉30g,大枣10个,茯苓12g,大米60g,共煮粥,加白糖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