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

佛教故事2024-01-29 10:42
简介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现,便成佛道。”《报恩经》也说:“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现的各..

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现,便成佛道。”《报恩经》也说:“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现的各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的崇高伟大之菩萨行,无一而不是为报父母恩的,并不是与孝亲毫无一点关系的!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导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纵观飞黄腾达之人士,无一例外的是孝子。

本文选材于唐湘清居士撰《因果报应录》的几则佛门中削发人以及居士行持孝顺之道得善报的故事,进行适当改写润饰,以便学人对佛门孝道有个具体而形象的懂得,并愿望学者各各精进行持,回向往生阿弥陀佛国。

一、杨黼孝敬堂上父母佛,安详往生。

本文取材自《德育古鉴》。

杨黼[fǔ],是唐代安徽省西北部的太和县人。他感到到世事多变,人生无常,立志修学佛道。据说当时在四川弘化一方的无际大师声名远播,道行很高,为了要去亲近善常识,他就离去家中双亲二老,离开家乡,单身赶赴四川省去求师问道。杨黼刚刚抵达四川省境内,就迎面碰见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和尚,他向老和尚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顶了一礼。老和尚问杨黼说:“你从何方来?到四川省来为何事?”杨黼回答道:“我自安徽一路雇舟行脚,想来四川向无际大师求法问道。”老和尚回答说:“你要来求见无际大师,那索性去见佛才好。”杨黼问:“我很想能见到佛,但不知道佛究竟在哪里,请老和尚为我开示。”

老和尚说:“你赶紧往家赶,看到肩披大被、倒穿鞋的白叟,那就是佛无疑了。”杨黼对老和尚的开示深信不疑,就连夜整理行装,雇舟回籍。一路四处奔走,一个多月才赶回到家。到家的时刻,已是月上柳梢头的半夜,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老母亲开门。他老母亲听到门外恰是昼思夜想、牵挂着的瑰宝儿子回到家了,激动地从床上爬起来,连衣服也来不及穿好,赶紧抓起那床破棉被披搭在肩上,倒拖着布鞋,促忙忙地出来为儿子开门,迎接心爱的儿子。杨黼看到面前是披衾倒屣的老母亲时,想起了老和尚的开示,恍然大悟,认为堂上的老母亲才是现身的活佛。从此今后,杨黼竭力尽孝。无论从物质照样精神方面,都尽量使父母认为心知足足。杨黼八十岁寿终,临命终时,诵持《金刚经》的四句偈,安详往生。

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等于事佛也。”古德有云:“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从以上的佛经及古德的开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黼的教化,确是依教奉行之理。

二、道丕法师至诚尽孝,感得父骨。

道丕法师是五代十国时的后周人,生于陕西长安,自幼宿具善根,有出世之志,七岁就剃度削发了。在道丕法师十九岁的时刻,长安发生战事,兵荒马乱,道丕法师就带着母亲,躲到华山的山洞里流亡。那时受社会动荡的影响,米价暴涨,道丕法师没有钱买米,只得自己饿着肚子,下山乞食赡养母亲。母亲捧到道丕法师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饭菜碗,就问道丕法师说:“儿子,您吃饭了吗?怎么没有见你吃饭啊?”道丕法师虽然饥肠辘辘,但为了母亲能吃饱饭,安心,回答说:“我已经先行吃饱饭了。”

道丕法师的父亲当兵时在霍山的战斗中阵亡,他母亲放不下心,对道丕法师说:“你的亲自父亲战死在霍山,尸骨裸露于野外的风霜雨雪之中,你能把你亲自父亲的尸骨找寻回来,入土安葬吗?”道丕法师感念生父养育大恩,谨奉母命,一路前往霍山疆场遗址,寻取父亲的尸骨。

可是他看到疆场上尸骨遍野,东一堆、西一堆的白骨,根本没有办法辨别究竟哪一具遗骸是亲自父亲的。道丕法师就日夜诵经念佛,合十向观音菩萨祈祷说:“前人有心诚则灵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旧事,现在我要找寻父亲的遗骨,愿荒野骨堆之中,假如有听到我的心声而迁移转变的,那就是我亲生父亲蒙佛慈力加被而感应的。”他屏住呼吸,眼光专心地注视着一堆、一堆的白骨,精诚念佛、诵经祈祷。过了几天,道丕法师溘然看到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他信任这绝对是亲自父亲的遗骨,感激涕零,就把那具髑髅骨小心地收起来,包扎好,一路上拥在自己怀中,带回家呈给老母亲。就在前一天夜里,道丕法师的母亲也梦见到战死的丈夫回家了,第二天凌晨,果真看到孝子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骸归来了。随后,就为其妥善安葬,满了母子的心愿。

当时,人们都认为道丕法师能在野外中的浩瀚尸骨中寻得亲自父亲的遗骨,是至孝心蒙佛力加被,精诚感应所致。后来,道丕法师蒙皇上召请,在朝中升大法座讲经弘道,常居首席,颇获朝野信众敬佩感念。

本文取材自《高僧传》,关于道丕法师的大孝行持记述,如自己忍饥挨饿节食而赡养母亲,至诚诵经念佛而获父遗骨,真是大孝的至行,超越古今,真是佛门中深具孝行的大善常识。蕅益大师曾说:“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征。”这不仅可以证实至孝之心能蒙佛加被的感应,还可以破除和纠正一般世俗人所认为的“释氏无父”的偏见和误解。

三、宗赜禅师念佛度母往生。

本文取材自《净土圣贤录》。

长芦宗赜为我国宋代著名禅师,本为湖北襄阳人,年幼时丧父。禅师的母亲陈氏,就把年幼的儿子带往舅父门下抚养。禅师少年时代,就卖力读诵儒书,通晓世典。二十九岁时,溘然觉悟到浮身如幻化,世事皆无常,于是,发心修学佛法,求出世之道。依长芦秀禅师削发,参究融通禅门玄理,深明禅宗心要。

长芦宗赜禅师想到母亲千辛万苦养育的深恩,常念答谢,于是就请求住持赞成,把母亲从俗家接来,在寺院住持东侧辟一静室,侍奉赡养。除了赡养日常生活所需物质外,更以各种善巧方便之法劝导母亲一心念佛,修学净土窍门。如是七年之后,禅师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往生。禅师曾著《劝孝文》行世,共120篇。前100篇,说明以物质赡养双亲,是世间的孝行;后20篇,说明劝父母念佛修净土,是出世间的孝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的果位,当修孝养父母为先。

莲池大师说过:“人子于父母,服劳伺候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窍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由此可知,如宗赜禅师劝化母亲念佛往生,可算得上是“大孝之大孝”的典范了。

四、朱寿昌刺血书忏,日夜持诵,寻得生母。

本文取材于《梦溪笔谈》。

宋朝有位孝子名朱寿昌,是当时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朱寿昌的母亲刘氏,家庭出身比较卑微,在朱寿昌七岁的时刻,朱寿昌的父亲就与母亲离了婚。后来朱寿昌的母亲又改嫁民间,泥牛入海。朱寿昌长大今后,经常思念自己的亲生母亲,但不知母亲的行踪,十分忧闷挂念。于是,朱寿昌就辞去了官职,决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一路四处奔走,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照样没有找到母亲的下落。当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无法以最便捷的方法寻人。像朱寿昌这样毫无把握的寻访,就如大海捞针,确实是异常艰苦、愿望异常渺茫的事。可是,朱寿昌并不前功尽弃,泄气丧志,他怀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愿,以一个佛教徒的忠诚,深信心诚则灵,有愿必成,终会蒙佛感应的。他刺取了自己的舌血,写成血经水忏一部,印刷流畅,利益大众,并且日夜六时诵持水忏不辍,祈求佛菩萨的加持感应。

果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经由陕西同州时,途中溘然碰见了亲生母亲。二十多年不见,朱寿昌喜出望外,看到母亲已是白发苍苍,脸上皱纹如线,但细心辨别母亲的眼神,还能认得出。可是,寿昌当时离开母亲时,才七岁,可是二十年后已成人,他母亲却再也不熟悉他了。寿昌抱住母亲的双肩,亲切地连声呼叫召唤:“妈妈!妈妈!”并且大声地对母亲吼道:“我是您儿子寿昌,我是您儿子寿昌。”他母亲如梦初醒,“哎呀”一声,道:“我的儿啊,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与你相见、团聚。”母子二人,一别二十多年不见,恍若隔世。母子久别重逢,不禁悲喜交集,痛哭流涕,引来很多路旁的行人,都留步、摇头感叹不已。后来,朱寿昌把母亲接回家中,日日尽心侍奉孝养。《感应篇汇编》上说:“孝子事亲,弗成使吾亲有冷淡心,弗成使吾亲生烦恼心,弗成使吾亲有惊怖心,弗成使吾亲生愁闷心,弗成使吾亲有难言心,弗成使吾亲有愧恨心。”朱寿昌诚然如是而做。

后来朱寿昌出任“司农少卿”一职,孝行加倍笃实。当时在朝野高低,尤其在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事迹,母子重逢团聚,一时被传为嘉话,街头巷尾庶民无不称道。

现代心理学家,也承认有心灵感应,但并不常见。原因是假如诚恳不敷,就不易出现感应。如以上故事中的朱寿昌,刺血书忏,日夜持诵,万里跋涉,而无懈怠,这是何等的精诚!心诚则灵,感应如斯,而获母子相会团聚。

五、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疗亲救急,安详西归。

本文取材自《真安居士笔记》。

魏母陈悟证居士是位忠诚的佛教信徒。其子魏逖先,法名真安,自幼受其母亲教化和影响,也是一位忠诚的佛教信徒。真安居士曾经叙说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肉疗亲的大孝行动,极能劝世化俗。

魏母才十二岁时,她的父亲就离家出外谋生,是以,只有才十二岁的魏母日日夜夜一人在家侍奉着母亲。一日夜半,她的母亲忽然身患急病,吐血不止。这时家中没有什么人能赞助撑持局面的,唯有母女二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景况,母女二人猝不及防。正在这死活未卜的瞬间,魏母毅然忍痛切下了左手臂侧的一块肉,煎汤给母亲服,意外的是,魏母陈悟证居士的母亲服用了肉汤今后,吐血的情况急速止住了,转危为安。

当时,魏母陈悟证居士担心母亲知道本相后肉痛不忍服用,就没有和母亲说是煎臂肉的汤,只说是在外边中药店抓的中药熬的药汁;也没有对外边任何人提起割臂肉为母亲救急的大孝行为。这件事不只当时无人知晓,何况当时妇女们都习惯穿长袖衣,也没有人能够发觉她臂上的刀伤。是以,这件事数十年来一向没有人知晓,就是陈悟证居士的儿女也不知道。这一件事直到一九二八年,这位在童年时曾经发大心切臂肉疗亲救急的魏老太太陈悟证居士,在七十三岁这年的冬天染疾,陈悟证居士的儿子逖先居士,想到母亲已经临近古稀之年,再谋求世间的赡养,已经是力所不能及,就发心为母亲祈求佛力加持,早日成就出世的道业。

逖先居士于十二月十八日,为母左臂燃香,祈求佛力加持,发愿早日往生佛国。到二十三日夜,魏母忽现衰相,呼吸很弱,家人目睹这一现状,就围绕在魏母病榻四周念佛。到大年节之夜,逖先居士又在自己的右臂为母亲燃香九炷,并且发普贤十大愿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愿母亲安详往生。在一九二九年正月十五日夜和正月十六日的凌晨,逖先居士的妹妹悟进居士,也分别在左臂燃香三炷,在右臂燃香六炷。在三月初一日,逖先和二位妹妹,再各安闲左臂燃香三炷,合营为母亲祈求佛力加被。

这时魏母陈悟证居士感触感染到了儿女们的孝心,深为激动。是以唤来儿女们到病榻前,回忆说:“我十二岁时,曾割臂救治你们外祖母的急症,当初我绝没有想到我的儿女们也能如斯答谢我,现在我病了,你们竟然为我燃这样多的臂香,祈求佛力加被,这应该是我童年时割臂疗亲的感应。”说完,就揭起左臂衣袖,露出左臂给儿女们看,人人这才发觉魏老太太童年时割肉处的刀痕,长约三寸,宽约七八分,看到的人,无不激动而泣。到了三月初六的辰时,魏母在念佛声中,含笑合掌,安详西归。

综上所述,魏老太太童年时割臂疗亲救急,非关世间名闻利养,所以经由六十年之久而无人知晓。因为纯孝出于至诚,所以能不著相,不求显扬。但莅临终的时刻,儿女们都在臂上燃香,祈求母亲获得佛力加被,得生净土。这显然是她童年时割臂疗亲大孝之心的感应。《孝经》上说:“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更新于:9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