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华严经》连载060

药师佛经典2023-12-20 11:42
简介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6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6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若见一切法,本性如涅槃

是则见如来,究竟无所住

尔时,精进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在夜摩天中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精进林菩萨在佛陀威神力的加持下普观十方而讲述了个偈颂,精进林菩萨说

诸法无差别,无有能知者,唯佛与佛知,智慧究竟故。如金与金色,其性无差别,法非法亦然,体性无有异。

精进林菩萨说诸法的本性没有差别但是诸法的本性很难有人了解只有佛与佛才真的懂什么是诸法的本性因为佛陀的智慧非常究竟圆满的缘故就好像金子与金色在性上讲没什么差别法和非法体性上也没有本质的差别

【众生非众生,二俱无真实,如是诸法性,实义俱非有。】

所谓的众生和非众生本质里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分别的结果就类似这样子诸法之性在本质上也是空的也是非有的。

譬如未来世,无有过去相,诸法亦如是,无有一切相。

又好像未来世,你就看不到过去的样貌,诸法也是这样的。一切诸法、一切有为法都是分分秒秒、刹那刹那在变幻的,没有一种可以恒存的相。

譬如生灭相,种种皆非实,诸法亦复然,自性无所有。

就好像生灭之相一样,种种世间一切元素都如同幻化,诸法自性空无所有。

涅槃不可取,说时有二种,诸法亦复然,分别有殊异。

涅槃本来是不可取的,我们就相说相,说有生死、有涅,有两种。诸法也是这样子,是在我们的分别中有了种种的差异的。

如依所数物,而有于能数,彼性无所有,如是了知法。

就好像我们在数数的时候,比如说数苹果,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依着所数之物。比如说要数苹果了,依着苹果,然后就感觉能够数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彼性无所有,如是了知法」其实苹果也是因缘会遇的结果,而且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在众生看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苹果存在着,但是在诸佛看来,本性是空。因为生的速度太快了,就是这样。这样我们就了解了世间的一切法。一切法、一切存在、一切幻化就相说相的时候有了种种分别,如果不是就这个相说相的话,本性是空无所有的。

譬如算数法,增一至无量,数法无体性,智慧故差别。

就好像算术法当中,可以由一个变成两个、三个、四个,这样的一直到无量个,就这样从一到无量。这个算术法本身没有自己的体性,就是很相的进行一个累加而已。

譬如诸世间,劫烧有终尽,虚空无损败,佛智亦如是。

就好像世间的一切,在一个大劫末尾的时候,起来大火一切世间存在物都会被烧尽,但是虚空却无法被烧尽,无法被损败。佛陀的智慧就像虚空一样,也是这样的。就算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相都消失了,佛陀的智慧还在。

如十方众生,各取虚空相,诸佛亦如是,世间妄分别。

但是众生很相,我们说诸佛的存在像虚空一样的时候他又停留于虚空之相其实诸佛又不是那个虚空之相只是状态类似虚空而已世间众生总是存在着种种虚妄的分别和执著

尔时,力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从其他世界来的力林菩萨在佛威力的加持下,普观十方也讲了个偈颂

一切众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诸众生,悉在五蕴中。】

力林菩萨说当我们提到一切众生界的时候,一般就讲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其实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众生都困扰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

【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

五蕴以业为根本,这以心念为根本,但是心念就像幻化一般。世间是由幻化推动的,也是幻化。

【世间非自作,亦复非他作,而其得有成,亦复得有坏。】

世间并不是自己造作的,也不是谁(其他人)造作的。为什么这一切幻化会存在,但是存在又会败坏呢?

【世间虽有成,世间虽有坏,了达世间者,此二不应说。】

世间有成也有坏,了达世间的人就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幻化,并不是真实的,所以懒得讲成与坏。

【云何为世间?云何非世间?世间非世间,但是名差别。】

什么是世间?什么是非世间?无论世间、还是非世间,都是名字相上的差别,都是你的分别。

【三世五蕴法,说名为世间,彼灭非世间,如是但假名。】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以及色、受、想、行、识五蕴之法……我们说这就是世间的代名词。只要提到世间」,就有过去、现在、未来,只要是世间」,就必定是色、受、想、行、识内的事情。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这种时间的更替,还是色、受、想、行、识,一切都是幻化。既然是幻化,就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它难道是真的世间吗?不过是假的名字相而已。

【云何说诸蕴?诸蕴有何性?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五蕴」?「五蕴有什么样的体性呢?色、受、想、行、识,它的假的相是生灭的,它的真实体性是不可灭的。真实体性无有生,不可灭。那么了解了五蕴的真实体性,不生、不可灭的时候,就知道,哦!原来本自无生,本自空,因空而无生,因无生而无灭。

众生既如是,诸佛亦复然,佛及诸佛法,自性无所有。能知此诸法,如实不颠倒,一切知见人,常见在其前。

众生也是这样的,表面上相上看,一直幻化在更替,但是众生的本性是空,是无生,也无灭。诸佛其实也一样的,应化身的层面上在更替,实际上本性无生无灭,佛及所有诸佛法,自性是空,无所有。当你悟到这一个地方的时候,你的知见就是如其实相,就不是颠倒的。如果你能够悟到,佛及诸佛法就如同众生一样,就如同五蕴一样,自性空无所有,那么具备一切知见的佛陀,正遍知的佛陀,就常常现化在你的面前了。也就是说禅宗的大德讲,明心见性的那一刻,你与诸佛是等同的,当你悟到本质的最本质的时候,佛就在这儿,你就看到佛了。

尔时,行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行林菩萨在佛威神力的加持下,普观十方也讲了个偈颂。

譬如十方界,一切诸地种,自性无所有,无处不周遍。佛身亦如是,普遍诸世界,种种诸色相,无住无来处。

行林菩萨说就好像十方世界「地、水、火、风」的「地」这种种性,它自性是无所有的但是却到处周遍,到处都存在「地性」(一切坚固之物)。大的形成为陆地,小的是岛屿,再小的是微尘。这个「地性」空无所有,但是到处周遍。佛陀的真身也是这样,普遍在所有世界存在着。那么种种的诸多的色相,它性质本空,相上幻有。这些诸色相「无住处无来处」,它幻化一般。

【但以诸业故,说名为众生,亦不离众生,而有业可得。业性本空寂,众生所依止,普作众色相,亦复无来处。】

但是因为业力的缘故,我们就说众生随着业在流转,这是就着相说,如果没有众生存在也无所谓业了。但是「业性」本来也是空寂的,众生就是在这个幻化的业力之网中被附着了。众生依着幻化的空寂的业力,普遍造作了各种存在之相。既然这种种存在之相本空(是幻化),那也无有来处了。

【如是诸色相,业力难思议,了达其根本,于中无所见。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议,种种诸色相,普现十方刹。】

这种种的色相,是业力在背后推动,(业力的)牵引不可思议。了达了色相的根本是幻有(本自无生的时候,你就看不到任何东西。本来无一物就看到了。佛身也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有种种的色相或者种种的十方的佛世界。

【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但以法为身,通达一切法。若能见佛身,清净如法性,此人于佛法,一切无疑惑。】

但是这幻化中的佛身并不是佛的真身,佛并不是一个应化身(并不是一个形象而已)。如果一定要说佛有身,佛是以法为身的,佛是以法为命脉的。当你通达了一切法的时候,你就能够见到佛的法身,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但是佛本性是清净的,法性是无比清净的。在法性这个层面上,法都已经化开了。如果你能够见到佛陀的真身,了解

清净的法性,那么你对于佛法就一点疑惑也不存在了。

【若见一切法,本性如涅槃,是则见如来,究竟无所住。若修习正念,明了见正觉,无相无分别,是名法王子。】

如果你能够见到一切法的本性就像涅不生不灭一样,你就见到了如来,你就知道到底什么是究竟的「无所住」,本性是空,住到哪里呀?空无法住到空的任何一处。本性是空,到处在。如果我们长期保持修习正念,就能够明了地见到真正的觉悟者——佛陀。真正的觉悟,他的表现就是「一切无相无有分别」。当你时刻处于「一切无相,无有分别」的状态,你就是真正的诸佛的「法王子」了。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从其他世界来的觉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也讲了个偈颂:

很多《地藏经》的前面都印着这个偈颂,大家相当地熟悉。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觉林菩萨说就好像善于画画的画师他就分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五颜六色绿紫都在手中在他画画的时候就随意用画笔蘸取一种颜色就可以画画了但实际上正式开始画画之前这些颜色里这些颜色的本质没什么差别红色绿色蓝色其实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个红色绿色蓝色里本来也没有呈现出种种的山河大地种种的相没产生相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在这个画画之前,颜料就是颜料而已其中并没有色相色相中也没有这个形容颜料原来的状态),色相与颜料在绘画之前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的但是当这个画开始画画的时候,他所画出的无论是小鸟蝴蝶,还是草木花朵这一切都离颜料,离开了颜料他就画不出来了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任何的画师在画画的时候他心里一开始可能也没有一个构图说我要画什么他可能没有勾绘出来这种彩画的形象在画画画之前面对着颜料面对着纸张面对着画笔他可能也并没有刻意用什么心但是画着画着当彩画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说他的作品就是他的人,(艺术家的作品就是他的人画如其人或者书法家的书如其人或者诗人这个诗如其人总是这样讲,为什么他的作品就体现了他的内心了。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这个画师他去画画,他的心念是刹那刹那在变幻的,在生灭在变幻有着无量的心念是不可思议的。当他画出画来的时候我们通过这一切的色相去猜测他的心但是他所画的这些相本身各各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他画的小鸟不会懂画的花,他画的花也不会懂那棵树就好像擅长画画的画师,他自己可能都不了解——一切都是自心的显化,他可能都不了解但是他就这样随意就体现了他的心世间的一切存在物也是这样的

在唯识宗讲,你所经历的一切,或者说「正报」与「依报」,你的肉身是「正报」,周围的环境是「依报」,「正报」、「依报」与你此生的命运一切一切都是你阿赖耶识、你的心的体现。唯识宗这样讲的哦

所以说一切存在物诸法性如是一切存在物本性里都是这样都是心的显化。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心就好像个善于画画的师傅画师一样它能够画出世间的所有相五蕴、识)都可以画出来都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心来表现色识的种种样貌所以五蕴的背后仅仅是你的心而已你的心可以现出五蕴而不一切都能造作,就类似心一佛也是这样的佛也是一切都能造可以现化一切境、现化众生、现化国。当你修成了佛世间一切相你都能转都能变化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为什么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心能化现一切能化现一切像佛一样众生也一样当你修成了佛当你归为真心那么一切你都能造你都能幻化所以要知道佛与心体性无尽佛体性无尽,心体性无尽到处遍在又空无所有空无所有又能化现万有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当你了解了心的本质的话你就知道原来世间的一切都是的造作

你就看一个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或者建筑设计师)先勾绘草图后来草图就变成了真实的相。能说明一切就是念的推动——一开始念在先,后来存在物在后——一切都是念的推动这个世界是意识加潜意识推动的意识加潜意识就是心当你了解一切都是心造的你就见了佛就了解了佛的真实性了——佛就是心心就是佛

为什么你还没有成佛?你还没有归为你的真心,你现在在「五蕴」里呢!你在心的作用里边呢!你还没有触摸的心的本体呢!所以你的能量就不如佛那么强。这里提到的「心」是「真心」,也就是说「动力之源、万有之源」,这是心。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万有之源的心是无限大的它能够紧紧著在你这个小肉身相上吗不能是如此的「松、空、不著」——它你这个肉身相,你的真心不著不住你的肉身相。你的肉身能住在一个虚空的无比大的心上吗?其实也不能但是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你这个肉身是你真心的起用借着这个真心的起用又回溯回去又再次借假修真」,就是证得,就是亲近道,就是融于真心顺着又摸到了那个」,这就是做佛事的过程。「借假而修真——破了这个就知道是什么了要没有这个」,这个到底是什么还说不清楚了所以借着这个来修」,「修真就是慢慢靠近真,与真合一到时候就自在未曾有就无比自在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觉林菩萨说你要想了解三世一切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什么样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一切佛都是什么样子的你要了解一切不过就是心而已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也是的、十法界都是造的造的一切都是心造的

所以要想改六道,改十法界,改命运,改一切怎么办?从心上下功夫。怎么下功夫呢?按六度来:

布施,经常布施可以让心放大不再局限于小我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的心就开始化散开了,不是凝结的了持戒让你清净,如果你不持戒的话,你内心不宁静,行为上总有过失,总造业总在六道里,这个业力的绳索总是捆着你,你就不自主今生化现为人还能听闻佛法去修行,如果不幸去了畜饿鬼道地狱道自身难保的时候怎么修行?持戒就是让你能够很好地顺顺利利的在正确的道路上修行,没有太多的障碍,如果守好了五戒十善,至少来世再当个人当个天人。《讲:人和天人是六道中最适合修行的两道。所以一定要持戒,不然去了恶道你今生修不成来世就更不可能,就非常困难忍辱也是帮助我们的心空掉的,如果不能够忍辱说明小我的硬壳无比的坚硬顽固,如果一直松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经常读诵金刚经的话可以帮助我们修忍辱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他身体的时候,他都没有嗔恨,因为他松化开了。如果他有一丝丝的小我存在,他就会有嗔恨无我就无有嗔恨

之后就是精进。如果说一个人已经滑向了恶道了,他精进地拽着一个绳索往上攀登,他只要一松手他又掉下去了。无始劫以来的业力,就好像我们肉身的重力一样让我们下坠,但是精进就是对抗这种无始劫的业力的过程。一松懈就后退,所以要保持精进。佛陀在《华严经》的前面部分,在其他很多经中也强调过精进的重要性;接下来禅定,禅定——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心一境性,如果有了定力了,真的八风吹不动了,那你跟真心的状态就很一致了,因为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如果不修习禅定就经常的被相所转,禅定不仅仅包括打坐,但是打坐也是禅定中重要的一门功课,这是大家了解的。通过禅定而归真,速度是相当快的,有的时候一闭上眼睛立刻就远离红尘,心意识的妄念消歇的时候你就见了「真」;然后般若(智慧),从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到实相般若,这也是「借假修真」归「真」的过程。

所以说,怎么样归怎么样修心,怎么样成佛呀?还是围绕着六度来做。方式方法已经非常地鲜明,关键就是我们怎么去践行。

觉林菩萨所讲的这个偈颂,说透了佛法的本质以及修行的秘要,所以,才经常地被印在很多大经的前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更新于:11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