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华严经》连载032

药师佛经典2023-12-06 11:43
简介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32:《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32:《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空本无空

真法界尔

在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这一天,在摩羯陀国的阿兰若法菩提道场,从东方的金色世界来的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正在给大众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内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重担,】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娑婆世界」我们所提到的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苦圣谛」,在「饶益世界」,有的时候我们跟大家讲:什么是苦啊?

身负重担就是苦,一个沉重的担子放不下,这是苦。

【或名不坚,

或者一切事物的不坚牢,微脆易坏是苦。

【或名如贼,】

或者像贼一样,「六尘」境界像贼一样,偷去你法性里的资财,这是苦。

【或名老死,】

或者众生的衰老和死亡,让众生感觉很苦。

【或名爱所成,】

或者说「三界」轮回,尤其是欲界,是爱欲所成,这是苦。欲界众生由欲所推动,难以离欲,这本身是苦。

【或名流转,】

或者说一切众生在「六道」中流转不停,这是苦。

【或名疲劳,】

在饶益世界,我们也跟大家讲,身心的疲惫、疲劳也是一种苦。

【或名恶相状,】

或者讲恶的相状是一种苦,丑恶的相状让你一见,就非常地难以忍受,这些恶的相状也是苦。

【或名生长,】

或者说生长也是苦,因为在生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或名利刃。】

或者说利刃,无论是言词的锋利像刀剑,还是说地狱道的众生常受利刃之苦;或者畜生道很多众生也经常被刀割斧凿种种,这也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败坏,】

那么在饶益世界这个地方,我们讲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集圣谛」的时候,什么是苦的凝结,或者苦的原因呢?

美好事物的「败坏」是苦的原因。

【或名浑浊,】

或者事情「浑浊」不明,让你的思虑永远要集中在这个地方,这也是苦。

或名退失,

或者说「退失」也是苦。比如说在修行路上,本来是想一往无前的,但是攀登了三层台阶又掉下来五级台阶,这种退失也是一种苦。

或名无力,

或者「无力」,面对有些事物的一种匮乏无力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力量,这种垂头丧气的感觉也是苦。

或名丧失,

或者说「丧失」,曾经拥有的东西不幸失去了,这种失去可能也带给你痛苦。

或名乖违,

或者「乖违」,一切事物不符合你的心愿,你这样想,它偏偏那样形成,所以是一种苦。

或名不和合,

或者「不和合」,你在一个道场中,或者在单位家庭中,跟周围人有不和合的关系,这也是一种苦。

或名所作,

或名「所作」,一切被造作的事物,既然是被造作的,它就缺乏自己的主控性,这也是苦。或者说所有被造出来的一切,既然显现了,它就有可能会消失掉,这也是一种苦。

或名取,

在饶益世界我们也讲,什么是苦的凝结、苦的原因呢?

「取著」也是苦和苦的凝结,一旦你有所拥有,必将有所变异,甚至有所失去,所以取著也是苦,而且一旦取著了,「觉受」也不一定永远是乐的,也说不定有苦的,所以取著也是苦,至少它含藏着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或名意欲。

还有什么是苦的凝结,或者导致苦的原因呢?

文殊菩萨说:在饶益世界,我们跟大家讲,「意欲」也是苦或者苦的原因(意识的意,欲望的欲),意识意念上的一种欲求也是苦。佛家讲有贪则苦,或者有求则苦,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有贪取,你想求什么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苦。在你渴盼的这个过程中,是一种苦,如果愿望无法达成,也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

那么怎么样让苦消灭呢?谈到「灭圣谛」,在饶益世界,我们这样讲:

出离轮回之狱,这就不苦了。轮回是苦,出来了就不苦了。

【或名真实,】

或者悟入了诸法的真实之相,这也就不苦了。我什么都明白(大彻大悟的感觉),甚至是一种狂喜,而不是苦。

【或名离难,】

或者「离难」,离开了一切的灾苦厄难,这是让苦消灭的方式方法。

【或名覆护,】

或者说「覆护」,你感觉你被诸佛菩萨护佑着、保护着,这种感觉是不苦的。

【或名离恶,】

或名「离恶」,离开所有恶的身口意,那么就不苦了,苦就消失了。

【或名随顺,】

或名「随顺」,如果你总想一切事物随顺你的心意,当外在事物不符合你心意的时候,你就苦,如果你能够放大心,松、松、松,空、空、空地随顺一切众生的心意,那你就不苦了。

醍醐
当然,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讲,这是有原则的,尽量不做不如法的事情,尽量不去犯戒,宁舍身命也一定要守护禁戒,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当然也有开许的时候,这也是很特殊的情况下,需要特别对待的。

【或名根本,】

或名「根本」,你悟入了生命的根本,你的苦就消灭了。

生命的根本是什么呢?追根溯源,还是追到如来藏那里去了。

【或名舍因,】

或名「舍因」,有因就有果,有因证明有造作了;舍因(无因无果),那是涅槃之境,那就离苦得乐了(离了轮回之苦,得了涅槃的常乐我净)

【或名无为,】

或名「无为」,无为是契入法性的状态(我们前面提到了)。

【或名无相续。】

或名「无相续」,不再让轮回相续了,这也是苦的消灭。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达无所有,】

具体让苦消灭的方式方法,这是「道圣谛」的内涵。在饶益世界中,文殊菩萨说,让苦消灭的方式方法,达至「无所有」的境界,苦就消灭了,不仅苦消灭了,与苦相对应的「二元」之乐也消灭了。

或名一切印,】

或名「一切印」,一切印就是好像在一切事物上都盖上了印记一样,就是无所不在的状态,你要想无所不在,是不是必须要无限大?无限大能够让苦消灭。

或名三昧藏,】

或名「三昧藏」,悟入到「金刚三昧」法藏、宝藏当中,苦就消灭了(金刚三昧、楞严三昧等等,它有各种各样的名字,指的都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如果淫欲心不断绝的话,其实没有办法达至首楞严大定的)。

【或名得光明,】

还有「得光明」,「得光明」也是道圣谛的内涵,可以让苦消灭,就是证得了佛所证的大光明,苦就消灭了。

【或名不退法,】

或者「不退法」,一路前进,不要后退,保持步子的稳而松(虽然很笃定,但又是很稳、很松的,这样你才能够不退转),保持不退转,一直精进,初地、二地、三地、四地这样上去,一直八地、九地、十地上去,这样就离苦越来越远,就消灭了苦。

【或名能尽有,】

或者「能尽有」,就是能尽诸有、能尽「三有」,知道三有如幻梦,都是心意识的幻觉。无起心动念的时候,仿佛尽除了三有,这样让苦就消灭了。

【或名广大路,】

或者行诸佛菩萨的广大道路,这也能让苦消灭。

【或名能调伏,】

或者能够「调伏」心性,比如说守好菩萨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也能够让苦消灭。

【或名有安隐,】

或者「有安隐」(有安稳),悟入了诸法实相的状态,就开始有了真正的定力。所以真正的慧力可以提升你的定力,如果慧不足,你的定也将不足,完美的「三摩地」是定慧等持,一种完美的平衡。

【或名不流转根。】

或者「不流转根」,你不再随着「六尘」境界奔逸的时候,「六根」是六扇窗户,这样打开着,你就安处于真心自性这里面。虽然六扇窗户打开着,你不会随着窗外景色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从窗口飞出去,窗户你没有限制它,该呈现的它呈现给你。但是你安处于真心自性,这就是不流转根,其实也可以叫舍识用根,舍了「六识」,用你的根本——真心自性,这样就是不流转了。

【诸佛子,饶益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饶益世界,我们讲说四圣谛的时候,就有以上种种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去调伏不同的众生。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险乐欲,】

那么再换一个世界,在鲜少世界这个地方,谈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时候,又不一样了。在鲜少世界,针对相应的众生的根器,我们讲法的时候谈到「苦圣谛」。什么是苦啊?我们告诉大家:

「险乐之欲」是苦,这种欲望可能让你感受到某种吸引、某种快乐、某种刺激,但是它是危险的、凶险的。那么这种快乐就是苦的,早晚这个苦会来到你这里。

【或名系缚处,】

或者「系缚之处」,你被系缚、捆绑之处也是苦的。

【或名邪行,】

或者邪恶的行为也是苦的,因为它将导致苦果。

【或名随受,】

或者「随受」,有什么境界你都得受,如果你还不是佛,是凡夫,有什么境界你都得受。那就是苦的了。

【或名无惭耻,】

或名「无惭耻」,无有惭愧和羞耻心,本身就是苦的。如果无有惭愧和羞耻心,那么天知道你将做什么,是吧?那就是苦的。

【或名贪欲根,】

或者「贪欲之根」也是苦的。

【或名恒河流,】

或者说像恒河的水一样一直在流淌(在六道中流转)是苦的。

【或名常破坏,】

或者「常破坏」,你的一些美好的状态,或者心想,经常被破坏,这也是苦的。

【或名炬火性,】

或者「炬火之性」,欲火像火炬一样,一直在烧燃,这也是苦的。

【或名多忧恼。】

「或者多忧恼」,多忧愁、烦恼的状态肯定是苦的。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广地,】

什么是苦的凝结,或者苦的原因呢?就是「集圣谛」,在鲜少世界,我们这样跟大家讲苦的原因:

「名广地」,虽然世界很广大,但是我很渺小,又无法控制这个世界,这种感受让有些众生感觉苦难。

【或名能趣,】

或名「能趣」,你依然六根向外奔逸,想要趋向或者趣入什么事物,那是一种苦的状态,也是苦的原因。

【或名远慧,】

或者你远离了智慧,这种愚痴感让人感觉也是苦的原因、苦的源头。

【或名留难,

或者「留难」,就是一路上的障难,或者是非理的指责、诽谤、批评等等,这都属于留难。

【或名恐怖,

或者「恐怖」的感觉,也是让人感觉很苦的一种源头。

【或名放逸,

或者「放逸」,如果你放逸什么都做的话,那就很可能造作不该造作的,就可能迎来苦果,所以这也是让众生苦的原因。

【或名摄取,】

或者「摄取」,对于一切的「六尘」境界一切都摄取,或者有选择地摄取。本身摄取就是一种苦,诸佛菩萨是含纳而非摄取,因为诸佛菩萨心量无限大,一切发生在他体内、心内,他是含纳而不是摄取。众生心量小,那就是摄取,有摄取就受影响,甚至受强烈的影响,可能是好的、坏的影响,这是苦的根源。

【或名著处,】

或名「著处」,你的所著之处,这也是苦的根源。

【或名宅主,】

或名「宅主」,你执于一片大宅地,或者执于某个事业,执于某段关系出不来,你成了一家之主一样的啊,还自以为良好,实际上自己被捆绑,这也是苦的缘由。

【或名连缚。】

或者「连缚」,连续的被束缚着,(这种束缚一直相连接)即使束缚有变化,但它依然是束缚,你永在束缚中,这也是苦的根源。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充满,

怎样让苦消灭呢?「灭圣谛」在鲜少世界中,文殊菩萨说:

如果你的心量无限大,充满虚空法界,你的苦就将消失。

或名不死,

或者你证入涅槃的不死不生之性,你的苦就将消失。

【或名无我,】

或者你彻底的无有了「小我」,失去了你的「小我」,你与虚空法界同体,与真我同性,那个时候苦就消失了。

【或名无自性,】

或者「无有自性」,不要想掌控任何事物,让事物就是它本身,你包纳着、包含着他们,你就不苦了。

【或名分别尽,】

或者你的妄想分别消尽的时候,你就不苦了。

【或名安乐住,】

或者你住于法性的安乐,你就不苦了。

【或名无限量,】

或者你的思想可以有「无限量」的知见,但你不限制它,尽可能地去很松、很空的状态含纳无限量的智慧和知见,这个时候你是虚空法界,你就不苦了。

【或名断流转,】

或者断掉了生死的流转,你就不苦了。

【或名绝行处,】

或者绝灭了行处,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行」断了,十二因缘的链条从「行」这个环节断了,其他都断了,那就不苦了。

【或名不二。】

或者「不二」,「不二」这也是法性境界,这就不苦了。这是「苦灭圣谛」的内涵,就是让苦消灭的圣谛——灭圣谛。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

文殊菩萨说:各位佛子啊,在鲜少世界这个地方,我们谈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圣谛」的时候跟大家,讲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能够让苦消灭?

那就是彻证「大光明之境」。

【或名演说海,或名简择义,】

或者悟入诸佛的「演说法海」;或者「简择善法」,简择究竟了义而随顺。

【或名和合法,或名离取著,】

或者学会了怎样大心容万物的和合之法;或者离开了所有取著。

【或名断相续,或名广大路,】

或者断了一切轮回的相续因,或者行诸佛菩萨的广大路,

【或名平等因,或名净方便,或名最胜见。】

或者以平等心很松、很空的面对一切;或者有非常纯净的、各种各样的、无量的善巧方便;或者获证了佛陀那最殊胜的无上的见解。

这一切都使得苦永远地消灭,这是让苦灭的方式方法。这就是「道圣谛」。

【诸佛子,鲜少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鲜少世界,针对当地的众生的心性,我们就有以上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去调伏他们。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流转,】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娑婆世界,我们常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当我们来到欢喜世界的时候,又有一些不同的讲法。提到「苦圣谛」的时候,我们跟大家讲生死中的「流转」是苦。

【或名出生,】

你在轮回中的「出生」就是苦,你一出生,苦难就随之而来——开始了。

【或名失利,或名染著,或名重担,】

或名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是苦;或者说「染著」是苦;或者说「重担」是苦。

【或名差别,或名内险,】

或者各种各样的差别,你无法掌控着是苦;或者内心的险恶是苦。

【或名集会,或名恶舍宅,或名苦恼性。】

或者虚妄的集会、无意义的集会是苦;或者说你安于恶心念的舍宅,这是苦;或者苦恼之性,这都是苦。

醍醐

有的意义跟其他世界的是类似的,但是在欢喜世界我们用的名字相可能也有些差异了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地,

当提到苦、集、灭、道的「集圣谛」的时候,说苦的原因,或者苦的凝结,在欢喜世界我们讲,「地」是苦的凝结,「地」证明住著于某处的状态,是苦的凝结和苦的缘由。

或名方便,

或者说一种世俗的方便,世俗的方便是为了小我的、是自私的那种方便,往往带来苦果,那也是苦的缘由。

或名非时,

或者「非时」,就是在不恰当的时候做不恰当的事情,或者说不恰当的话,这都是苦的缘由。

或名非实法,

或者「非实之法」,就是远离了实相的、虚妄的那些造作,那些相里事,「非实之法」,相里事,那些戏里事、梦里事,那都是苦的。

或名无底,

或名「无底」,众生面对宇宙实相、面对生命,他有一种无有底的感觉,就是自己对于未来一片未知的,不了解的事物太多了,像无底洞一样让他心生恐惧,这也是众生苦的缘由。有的众生不愿意去探测实相,因为感觉有无穷的未知在前面,甚至有些恐怖,他不愿意去探测。

或名摄取,

那么「摄取」也是苦的缘由,有所摄取,你所摄取之物就开始影响你了,这是苦的缘由。

或名离戒,

或者「离戒」,开始不守持戒律,不守持戒律的结果可能会去恶道,这也是苦的缘由

或名烦恼法,

或名「烦恼之法」,总是为自我而考虑的人,心中有无量的烦恼,这也是苦的缘由。

或名狭劣见,

或者是那些「狭劣」的见解,那些偏狭的、粗劣的见解,不符合真理实相的见解,在相上一个点上的见解,这些都是苦的缘由,因为是不正确的,过一段时间可能自己都要不得不推翻自己,这些都是苦的缘由。

或名垢聚。

或者「垢聚」,污垢聚在一起了,就是心染著了、染污了,这也是苦的缘由。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

怎么样让苦消灭呢?这是「灭圣谛」的内涵。「灭圣谛」在欢喜世界中,文殊菩萨说,「破依止」可以让苦消灭。你依止于某处,你破了那个依止不再执著它了,你的苦就消灭了。

醍醐

有的众生依止一个善知识,但是对于善知识产生了贪著,听不进去任何其他善知识的讲法,如果有人去诋毁他所信赖的这个善知识,他就心生苦痛、烦恼,甚至嗔恨。那么你对于善知识的依止也成了一种苦了。

怎么破掉这种苦呢?破了这种依止,不要那么执著。善知识引领你,他也未必完全对。不要对于善知识的依止成为一种痛苦和烦恼,破掉这种依止,你可以依然地追随他,但是你要学习他的心量,不要被外境、外相轻易地去动转,这样你的苦就消灭了。

【或名不放逸,】

「不放逸」的行为,比如说守好了十善业道,或者菩萨戒,这种行为就是乐,就让苦终止。

【或名真实,】

或者说悟入了「诸法实相」,这也将让苦消灭。

【或名平等,或名善净,】

或者说有平等心,这也让苦消灭;或者说一种善的、净的心意,你安止在善和净当中,纯善、纯净当中,苦就消灭了。

【或名无病,或名无曲,】

或者说无有病苦的状态本身就不苦;或者无有歪曲的这种纯正的、良善的行为就让苦消灭。

【或名无相,或名自在,或名无生。】

或者悟入「空、无相、无愿」,悟入「无相」让苦消灭;或者是得大「自在」,苦就消灭了;或者悟入「无生」了,苦在当下也就灭了。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入胜界,】

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圣谛」,让苦消灭的方式方法,在欢喜世界中,我们跟大家讲,你悟入到殊胜的佛的境界,苦就灭了,所以要随佛而学。经文是佛陀的开示,律藏也是佛陀的开示。我们常随佛学,悟入胜界,苦就灭了。

醍醐

昨天有师兄问:怎样不退转?我说持好戒,多学经,常修「六度」。其实记住这三点你就可以不退转了

【或名断集,】

怎么样让苦消灭呢?「断集」。断集——就是松、松、松,空、空、空。尽量地不要凝结于一处,不要陷入任何形式的紧张感,你的苦就灭了。

【或名超等类,】

或者「超等类」,远远地超过了世俗众生,超越了凡夫,你就是圣人。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做圣人,你的苦就消灭了。当然这是有过程的,要循序渐进的、有步骤的。

或名广大性,

「或名广大性」,你悟入了法性、佛性、广大之性,你的苦就灭了。

或名分别尽,

或者你的妄想分别消尽的时候,苦就灭了。

或名神力道,

或者总是修行,获得了佛所具有的那种神通力,获得了「神力之道」,那么苦就灭了。

或名众方便,

或者你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苦也就灭了。

或名正念行,

或者你有正念、正行,苦就灭了。

或名常寂路,

或者常行寂灭之路,常修禅定,苦就灭了。

或名摄解脱。

或者「摄解脱」,摄解脱就是摄于解脱,你的心念给自己松绑,慢慢地悟入实相,你就解脱了,这样苦就灭了。

诸佛子,欢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欢喜世界这个地方,众生不同,我们的讲法也不同。谈到四圣谛的时候,就有以上种种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号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可以去调伏他们。

苦、集、灭、道四圣谛,这四个字几乎概括了所有佛法的全部内容,佛法因着众生的苦而生,因着帮助众生灭苦而生,依着怎么灭的方式方法而生,佛法就是灭掉众生苦的方式方法,所以说四圣谛是佛法的核心,悟好了四圣谛,就悟好了佛法,那就将随佛而觉悟,随佛而度众生。

无上甚深华严经,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识心所幻化的一切众生!

愿所有这识心的幻化重回佛位!

更新于:11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