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三种福田
三种福田
大家都知道,田,是农夫用来种植一切农作物的地方。一提到田,人们的脑子里,就会意想到田有能生长五谷、菜蔬及瓜果的意义。这块田,一经农人春耕播种,夏耘秋收,就可使一家老幼,得到温饱之乐,叫做享福。人在世间求福,亦如农家种田,有三种方式,可以产生人们的大福报,此称之为「三种福田」。
第一、孝敬父母师长,谓之报恩福田-恩田。
第二、恭敬供养佛、法、僧三费,谓之功德福田-敬田。
第三、布施财物医药给所需者,谓之济贫福田-施田。
生养我者,父母也。人们前世所结之因,而今世投在父母膝下之缘,为人子女,当知母亲十月怀胎,大腹便便,行动艰难,吃涩吞酸,饮食不振,而生产之时,死去活来,更是苦不堪言;自幼抚养,哺乳负抱,洗刷尿屎,不避污臭,饮食汤药,随时关心;父为家庭生存活计,劳力劳心。父母养育之恩,山高水深,不望报答,但愿成人,福乐终身,恩重如山,何能不报!故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制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身既为人,入学读书,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或随师习艺,培养生活技能。父母师长,养育教导之恩德,使人能得第一福报。若恩不报,损德败福,莫此为甚。为人子女,当知报恩,世代相承,人类福乐,故称为「报恩福田」。
佛乃圣中之圣,所说佛法,皆能利益世间;宏传佛教者,僧人也;故此三宝-佛、法、僧,称为苦海慈航。六道众生,仗佛法圣僧之慈悲摄化,皆能离苦得乐。三宝恩德,能使世界光明,人心安乐,增进福利。能随时恭敬供养,冀以佛法久住世间,利乐众生,功德无量。故恭敬供养三宝者,谓之「功德福田」。
世上贫苦的人,皆因前世少修善法,未行布施,不尽孝敬,不尊师重道,故今生遭受贫苦之报;若再不修行转业,来世人身难保。今生既已为人,已属幸运万分,凡经济能力所能做得到的,或是财富之人,当应广行布施;只要是救灾救难,修桥筑路,施衣施药,赠钱送米,及一切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即应以利他人之所需。如此,来世不但别业所感,自己能得自然财富,事业兴隆,娇妻美眷,家庭和乐,佣仆忠勤,并得孝子贤孙,一切吉祥如意,得大幸福,而且福报可延及子孙,长发其祥,光宗耀祖,名振家邦。若人人皆能行惠施利济世间,共业所感,来世必然可免贪己心之乱以及水火刀兵、天灾人祸之苦。
以上三种福田,世人如能及早觉悟,力行不懈、恶报自然消除。久而久之,因共同的善业利行所感,「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自然会感得风调雨顺,四时顺序,国泰民安,人人富足,民富国强,互相利乐,天下自然太平,共享世界和乐之最大福报也。
相关文章
- 赵朴初答:佛教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有过哪些成就?
- 赵朴初答:谈一谈当时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 姚卫群:吠陀奥义书对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
- 陈星桥:佛教禅定与养生
- 香道文化:香与佛教的供养
- 董群:融合的佛教 第六章 顿渐合一论——兼论宗密的修行观
- 董群:沟通与对话略谈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放性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一节 儒家心性思想的历史演变
- 龚隽:欧阳竟无与“人间佛教”之比较——从佛教与政治、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四节 心性思想内涵的调整互补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四节 菩提心与忠义心
- 胡晓光:从永明禅师的唯心观谈起看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质
- 洪修平: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
- 什么是空?佛教中“空”是什么意思
- 魏道儒:佛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典范
- 黄夏年: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
- 郭元兴:略论佛教与中国书画之因缘
- 黄夏年:稀见民国佛教报纸呈现的历史
- 60周年暨两浙佛教文化艺术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