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3集

入门知识2023-07-26 09:36
简介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3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讲文昌帝君的「元旦劝孝文」,昨天我们讲到具庆之父母与寡独之父母这个对比,这..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3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讲文昌帝君的「元旦劝孝文」,昨天我们讲到具庆之父母与寡独之父母这个对比,这一段我们先念一念,「具庆之父母,日则有以作伴,夜则有以相温;昼无所事,相与论短谈长;夜不成眠,互为知寒道冷;故易事也」。这是继昨天我们讲到父母侍奉起来有难易之别有三个对比,第一个是富贵和贫贱的对比,富贵的父母容易侍奉,贫贱的父母就比较难,第二对是康健之父母与衰老之父母,侍奉起来也有难易之别,这一段是讲具庆之父母和寡独之父母的对比。具庆之父母也就是有福报的,到晚年还能够所谓白头偕老、家庭和乐,老人家晚年比较安适,这些老人都是有福的,所谓是日则有以作伴,白天可以跟老伴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夜则有以相温,两位老人家晚上互相也能够照顾到。这种我们说人间的情义非常的绵长,这样的一种婚姻在人间看是一种幸福美满的,要知道幸福美满必须是以道德为基础。五伦关系里面夫妇这一伦讲究的是夫义妇听,也就是先生要做到义,所谓是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特别是几十年来患难夫妻,愈老愈是值得珍惜这种缘分,做太太的能够相夫教子,能够温和恭顺,这样的一个家庭必定是和乐的,所以白头偕老这是可以做到。下面又说到,「昼无所事,相与论短谈长」,白天如果没事做两个人还能够谈天,这分感情很真挚,这是一种互相之间报恩的缘分,非常的难得。「夜不成眠,互为知寒道冷」,到晚上互相的照顾、关怀,这个是要要求自己去照顾、关怀别人,不是要求别人来关怀照顾自己。当我们能够用一颗真诚心、爱心去关怀、照顾旁边的人,自然就能够感得别人用真心来关怀、照顾我。所以如果当我们一定要要求别人对我这样做,而不能够自己反求诸己,那么往往会产生矛盾、摩擦。所以这样的一种夫妻、父母容易侍奉,他们的心是安的、是平的,他们的生活是和乐的。下面讲的是寡独之父母,他们就比较凄凉。「若寡独之父母,儿女虽有团圆之乐,夫妻已成离别之悲」。这是寡独的父母,可能是一方早逝,剩下另一方就成为寡独,或者是离异,一方离弃了另一方,这都成为寡独之父母。这样的父母如果有儿女在旁,固然也是一种安慰,如果没有儿女那就更加悲惨。这里说的是有儿女,儿女虽有团圆之乐,可以孝顺父母,可以承欢於膝下,但是凡人总是有这种情感,夫妻已成离别之悲,夫妻不在一起了,在人世间来看这总是一种悲凉的情景。儿女要工作,不一定常在身边,所以「家庭之内,独行踽踽凉凉;形影之间,惟有凄凄楚楚」。在家里常常是一个人,形单影只,踽踽凉凉就是形容孤独的样子,很凄凉。形影之间,这是讲到因为孤独,没有人陪伴,只有影子做为陪伴,这是一种很凄楚的景象。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如果没有人来安慰,难免都会心中悲从中来。如果看到像现在是深秋,看到落叶、看到北雁南飞这些情景,可能也会触动内心的那种悲楚,因为人总是个感情动物,在没有真正放下情执之前,我们说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执著还在,像这种感情往往有之。我们的父母不是证果的罗汉,他们是凡夫,这样子的话,应该多多的去照顾他们的思想、精神,给他们多加以安慰、温暖,让他们淡忘这种悲凉。所以「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做为儿女要体恤父母这种情感,哪能忍心离开他?

我们看到在二00五年国家报导了一位孝子的感人事迹,这是浙江省林学院大学生刘霆。他的家里经济并不是很富裕,他母亲患了尿毒症,花了很多的医药费,本来家庭是挺美满的一个小康之家,虽然并不富裕,但也能过上和乐的日子,可是母亲有这个病,家里就不得不倾尽家产来为母亲治病。家里的财产都变卖了,父亲已经没有办法再负担,结果就悄悄的离家出走,再也没有音信,就剩下刘霆母子两个人,真的是凄凄楚楚、踽踽凉凉。这个时候刘霆已经接到浙江林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刘霆为了要照顾他母亲,就决定放弃求学的机会,要去打工挣钱为母亲治病,但是母亲执意要求自己的儿子去上学,实在没办法,所以刘霆就决定背著他母亲上学。他跟学校领导鼓起勇气打了电话,请求让他能够带著母亲来上学,保证决定不会影响学业。当时这个校领导还以为刘霆像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上大学也要父母来照顾他,所以要带著母亲来,后来了解了情况,才知道是为了照顾他母亲,所以很感动,特别批准,而且决定给刘霆减免学费。於是刘霆在校外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背著他的妈妈来到学校。他鼓励他妈妈说,他说「妈妈,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坚持下去!」这个相片打出来,刘霆背著他母亲的情景,我们看到都非常的感动。就是这个孩子给他母亲这样的一种鼓励,这种精神力量,所以他母亲也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坚强的活了下来。

於是刘霆白天上课、打工,晚上回来照顾母亲,承担料理母亲的一切这些工作,另外积极的为母亲找医院,解决她治病的问题。因为她尿毒症比较严重,所以要换肾,刘霆就毅然决定要把自己的一个肾脏捐出来供养母亲。这个事情后来传出来,感动了很多热心人士,他们都纷纷解囊捐款来帮助刘霆筹集医药费。上海一家医院也决定免费为他母亲做换肾手术,不需要刘霆自己捐出肾脏,手术做得也很成功,他母亲也能平安出院。这些善心人士都纷纷的捐款来帮助刘霆,一来解决医疗的费用,二来帮助刘霆的学费。但是刘霆他很厚道,他说孝顺母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对我的帮助我非常感谢,但是我不能用。所以他就决定在学校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也帮助那些像他一样有孝心但是家庭有困难的这些学生。当时学校非常鼓励这件事情,所以也注入一定的资金成立了基金,来把这个孝心、把这个爱心去推广。我们看到刘霆对母亲的这种至孝,那种道义,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不忍心离开母亲,而坚决把照顾母亲放在第一位,所以感来这样的一种殊胜的果报。现在中央都了解了这个孝子的感人事迹,来向全国推广,刘霆成为全国道德的模范。很多的学校也都请刘霆去讲演,他就把自己所做的这些事迹向别人介绍,这个孝心就这样子自然的推广到全国。所以古人讲「正己而后化人」,自己能够做到尽孝,这种身教、这种影响力自自然然就会推广,让有缘的大众能够产生感动,进而认真的学习。

所以一个人他的成就必须要以德行为根基,正如前面文昌帝君所说的,德之本是一切立功、立德、立言之本,如果没有这个本那就没有功业,所说的话也叫无本之言,这个德也不是从性分中流出,因此这个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每次我读到「元旦劝孝文」的这一段,自己感触也非常深,因为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寡独之父母。早年我的父母就分手了,那时候我刚上大学,他们就离异。这当然是一个因缘,因为他们的结合当时也是历史的因缘,两个文化背景很不相同的家庭,由於***撮合在一起,这种因缘固然是前生就有的,所以这一生遇到了,但是因为性情、各人的文化背景都不同,很难一起生活下去。我父亲后来自己又成立了家庭,我的母亲学佛了,没有考虑再成家,所以她安住在自己的本位上,把心血贯注在教养儿子的身上。当时因为我父母离异以后,我就跟著我母亲一起生活,上了大学之后,母亲鼓励我要出国留学,当时我非常的踌躇,因为母亲一人在家,没有人照顾,我很不想离开她。可是母亲一定要求我,说出国留学你才能够学到很好的本事,将来才能有出息。因为当时,我们都是世间人,总是有这个世间的一种愿望、憧憬,想著要出人头地。母亲是这分心,我也很体恤母亲的这种心志,所以也就立志出国留学。所以在大学里面积极做准备,大学一毕业就衔接到美国去留学,而且有奖学金,这个就减少了家里很多负担。

我记得在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母亲给我写了一个生日的贺卡,贺卡当中就鼓励我要认真的去学习,要放下顾虑。所以到了美国留学那个时候,常常都想到母亲的这些叮嘱,学习也就特别的用功,那些外缘全部都摒弃掉,一心就想著赶快完成学业,自己能够挣钱了,就能够好好的孝养父母,都是这种很单纯的心念,学习也就特别的精力集中,所以成绩比较好,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而且能够很快速的把硕士、博士的学业完成。在我们那个学校,我的导师在他的推荐信里说到,说像茂森这样子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这是我们学校第一例,因为美国如果要读硕士、博士,通常需要七年时间。当我博士毕业以后,第一件事情是申请我的母亲来美国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而且当时已经获得美国德州大学的一个聘函去做助理教授。那时候我记得年薪是六万六千美金,这个相对来讲,虽然是刚出茅庐,这样的工资对我们这种穷书生来讲这是很好的收入,我可以接我母亲来奉养。所以把母亲申请来了,母亲很高兴的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然后我们就一起到德州去上任。母亲就在家里,我们互相照顾,她就在家里好好学佛,我就工作,一起在美国生活了三年。除了供养母亲以外,我也能够有能力供养我父亲、供养我的爷爷奶奶。我记得我母亲在大学里面,就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曾经表达过她对我的一个希望,她希望我获得博士的学位,能够做一名教授,这是她早年对我的希望。她并不是很愿意我要挣大钱或做大官,她说你最好是教书,因为我母亲的父亲,就是我外公,他就是个教授,从小在书香门第里成长起来,所以她也很向往自己的儿子做教授,这是母亲的这种心愿,向我表达了。她在我十九岁的时候给我写了一个生日贺卡,也对我这一生做了规画,表达了做母亲的一种志愿,我在这里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在一九九二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得到的生日贺卡。

她说「茂森儿:祝贺你十九岁青春的年华!这是你迈进大学的第一个生日。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它的价值,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个智者,身置庐山之中而知庐山之美。你已经成年,今天和你谈谈我对你人生的总体策画,假如环境没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争取到当今世界发达的国家学习和工作。成家要晚,立业在先,遵循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养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乱,增加自控能力,宁静致远,行中庸之道。三十岁前,学习,积累,打基础;三十岁至五十五岁,成家立业,干一番事业;五十五岁后收心、摄心,总结人生,修持往生之道。这样当你回顾往事的时候,可以自慰的说:我活著的时候很充实,离去的时候很恬静。永远爱你的母亲,一九九二年五月。」

这是一位寡独之父母对於一个年轻的儿子的愿望。当时我收到这个贺卡,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内心里面那样的一种激动,那种奋然,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所以我当时就立下誓愿,一定要实现我母亲的愿望,每一条都要做到。所以在求学上面、在工作上面真的也是算比较勤奋,学习的时候成绩都在班上是最优秀的,工作的时候,譬如说在德州我教书的时候,每次的成绩,就是教学的成绩和我们研究的成果,都在我们商学院里面名列前茅。美国还特别给我一个「最杰出优秀人才」这样的一个类型的绿卡留我在美国。后来我们的师父上人在澳洲建立净宗学院,当我母亲跟我一起去拜访师父上人的时候,师父很高兴的告诉我们,澳洲净宗学院成立了,他希望我们两个人都过去澳洲,我们也就很听师父的话,就放弃了美国去澳洲。到澳洲转到昆士兰大学,这个学校也是在澳洲很不错的学校,它是八大名校之一,它的商学院是澳洲第一的排名。我到了这个商学院里面继续教金融,也曾经两次获得最佳研究殊荣,所作的、写的这些论文也好几次在国际的这些会议上获奖。自己并不觉得这些奖项有什么值得骄傲,这都是用来安慰自己母亲的心,因为母亲她的愿望是希望我能够在这世间能够有所成就。她希望我做教授,后来澳洲昆士兰大学真的破例,虽然我很年轻,它破例提升我做终身制的教授。

母亲的愿望可以说有部分已经实现了,但是现在又仔细读读母亲的这个贺卡,从一九九二年到现在,十六个年头有多了,确实实现了一部分的愿望,但是还有很多母亲的心志还没有落实。母亲在这贺卡里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圣贤之道,又说到「晚年要修持往生之道」,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成佛之道,这些心愿确实还相去甚远。「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当我刚刚获得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终身制的提拔以后,我们师父上人就勉励我应该走上圣贤教育的道路,人生短暂,应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当时我也特别的感奋,就跟妈妈商量这个事情,妈妈她对於名利本身也并不是很看重,而且她确实已经对我世间的心愿都已经满愿了,所以她说你要走这条路,我支持你!这分支持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要走上这条道路,就意味著放弃很好的工作、学术上的地位,对父母的供养肯定是大大减少,这些都是她要去做出的牺牲。我特别佩服我母亲的就是这种布施的精神,因为假如我们拿出一些财产来布施,这个许多人能做到,但是把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三十三年的而且是唯一的儿子都能布施出来,让他去走圣贤教育之路,让他放下家庭的牵挂,这种布施确实就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因为这意味著她可能又要回到这「文昌帝君劝孝文」里面讲的「寡独之父母」的景况,「儿女虽有团圆之乐,夫妻已成离别之悲;家庭之内,独行踽踽凉凉;形影之间,惟有凄凄楚楚」。这种情感也要布施掉,如果不是真正学佛,确实很难布施。

在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号,母亲带著我,以及带著事先已经写好的一封给我们师父上人的信,叫「送子拜师文」,来到香港拜见师父上人,决定支持我走上这条道路,放弃工作跟著师父上人学习。这「送子拜师文」很长,今天我在这里节取其中一段跟大家分享。母亲说「尊敬的师父上人:思惟师父上人的行持,从二十六岁开始学习圣教,三十三岁出家,至今八十岁高龄,仍每天坚持讲《华严经》,正是『度诸有情,演说正法』,『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您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您善满天下、爱遍法界的心行,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您为我们树立了温、良、恭、俭、让的榜样;您展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德、亲民、至善的风范;您示现了『菩提高广,忍辱如地』、『住真实慧』,能仁寂默的风度;您表现了『庄严清净平等觉』的风采。您启发我们认识:如何从一个平凡的人走上觉悟之道,而实现圣贤之道。师父上人,这条路您走成功了,我看明白了。我很乐意让我的儿子,也是我唯一的孩子钟茂森,走您走过的路,全身心投入学习圣教,弘扬圣教的工作。茂森一九七三年出生於中国广州,於一九九五年中山大学毕业后即赴美国留学。一九九九年获得金融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在美国德州大学和肯萨斯州立大学教书,后听从您的建议而迁至澳洲昆士兰大学任教。因学术论文连年获奖,及教学工作获得优秀评价,而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前不久厦门大学以八十万年薪,目前中国学术最高工资,聘请茂森为该校财经研究所主席教授;最近澳洲名城黄金海岸的邦德大学两次礼请茂森到该校任教授工作,等等。但茂森已立志走师父上人的路,所以毅然舍弃。并且最近已正式向昆士兰大学提交了辞职书。商学院院长布莱斯福教授十分惋惜的说,如果您在工作上没有这些成绩您要走那条路,我觉得还容易理解,可是现在您的情况这么好,您还是坚持要走,我只能说很敬佩。常听师父上人讲经,常忆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去追求真理,求道、证道,而后觉悟众生,让天下生灵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岂不感动!我支持茂森『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做一个像佛陀那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教授!我退休前在广州曾做过中国食品报记者、广东食品报副主编、及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接触的人可谓广而多矣,但是在众多的人当中,有君子之风、有圣贤之德的人却是凤毛麟角。环视神州大地,放眼全球,我多么希望中华传统道德遍地开花。我觉得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经济金融人才,而是急缺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师资,所以我赞成茂森重新选择人生道路。师父上人年轻的时候曾受教於三位老师,方东美教授教您哲学,启发您学习人生最高的哲学佛学,章嘉大师为您指点人生的道路,李炳南先生教您学儒学佛的课程。现在我觉得您本身兼具这三位大德的特点。遇到您,我们很幸运!我儿子拜您为师,必能得兼收并蓄之美,恳请师父上人加意指导。平素我们母子相依为命,今儿子立志做圣贤,我虽无孟母之德,却愿效法六祖惠能大师之母送子出家。师父上人,您曾说过一句名言,『圣贤是教出来的』。好得很!我今天就把儿子送给您调教,希望茂森在您的指导下专心修身弘道,并效仿您当年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财,专一潜心治学,自度度他。我希望茂森将来能传承您的法脉,发扬光大,临终往生极乐世界,上品莲生。至於采取什么形式,或如师父上人行作沙门,或如李炳南先生示在家相,完全听从您的指导、安排。今天我很高兴到大善知识这里送子拜师,略备束修之礼,还请笑纳。今后茂森跟您学习,『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做母亲的我当至心念佛,『常勤精进,生安乐国』。衷心感谢您的教诲,我们母子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仰慕孔子、佛陀,从今而后我们要过觉者的生活。至诚感恩师父上人您的教诲,我们现在更加懂得宝贵和珍惜。愿您长住弘法利生,觉者会源源不断。祝您健康长寿!平安吉祥!赵良玉携子钟茂森顶礼敬呈,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於香港。」

所以那天母亲就带著我到师父上人那里呈上了我们一点点的束修之礼,然后拜师。师父上人也很高兴,特别换上了一套新的衣服。我们在佛前先向佛像顶礼三拜,是母亲带著我,然后请师父上人上座,母亲就带著我向师父上人顶礼三拜。从那时候开始,从二00六年底我就正式跟随著师父上人学习经教,做一名佛陀教育的学生。从二00七年一月开始在摄影棚里面练习讲经,到今年现在十一月为止,讲经已经超过六百个小时。母亲的这个愿望真的是不敢去怠慢,想到母亲为我做出这么大的付出,如果自己没有认真的修学,如果是自己还散漫、还懈怠,哪里能够对得起母亲?所以母亲现在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清修,很感恩三宝加持,有一位居士她发心护持她,照顾得很好,真的是无微不至。所以我真正相信师父上人的话,假如我们真正把自己的身心全都交托给佛菩萨,我们就立志去走佛道,自己的身、自己的家都有佛菩萨来照顾,比自己照顾得更好。所以我自己也是可以说没什么后顾之忧,不仅我的母亲有居士大德照顾,我父亲现在也在一个道场里,由道场的这些大德他们来照顾,帮助老人家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到现在真的是没有什么顾虑,如果不能够精进修学办道,那真的是自己要负全部的责任。每天都想到父母的期望、师父的期望、众生的需要,哪里还敢懈怠?

我母亲在今年她跟我讲,她说真的什么都没有顾虑了,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求往生。她到人世间做的事情,该做的都做了,为国家、为人民工作,退休了,任务完成了,培养我,现在也长大成人,也为我找到一个好的师父,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有一个心念,求往生。所以今年她把遗嘱都写好了,这样什么顾虑都没有。这个遗嘱里面也特别讲到对我的安排,这种希望,我想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母亲的这份遗嘱。遗嘱不长,这是一个老人在日薄西山之年写的最后的这段话。她的遗嘱总共有五条,第一条是「回忆一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祖国人民,感恩兄弟姐妹及一切朋友。我能平安工作到退休,并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感恩一切众生。特别感恩净空老法师教导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和认识佛教,认识净土法门。

在辞世时让我深情的说一声:谢谢大家!第二,令我满意的是,教子三十年,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我唯一的孩子儿子钟茂森,能让我成为博士妈妈和教授母亲,更令我欣慰的是儿子走上学习圣贤、弘扬圣贤教育之路。希望茂森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儒释道文化,深入经藏,教学不断,遵循圣贤教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利世利民,求生净土。第三,我本人晚年学习佛教净土经典,立志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希望儿子钟茂森主持我的临终事宜及身后诸事,也希望亲友和道友们在我临终时为我念佛二十四小时,护送我往生极乐世界,辞世二十四小时后才移动身体。若因年老偶发疾病,无论何时何处,千万不要送我到医院,更不要抢救,请即刻为我念阿弥陀佛,若寿命未尽,就会蒙佛加被好转,若寿命已尽,即可在佛号中往生,切切不要送医院,就地念佛,生死路上念佛第一。第四,家中财产,包括我名下的房产及一切存款、现金和家中物品等等,均由儿子钟茂森继承和支配,若存款还多,请酌量捐出,供养三宝和印善书,和做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第五,希望亲友、道友得知我辞世后,都能在四十九天内为我读诵《地藏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念佛,这便是对我最好的追悼和帮助,谢谢!愿在极乐世界相见。南无阿弥陀佛!净业学人赵良玉,写於二00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广州,时年六十有五。」

母亲这是写在遗嘱里面最后的心愿,做为儿子就常常思念要帮母亲这个愿落实。古人讲孝养父母,所谓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要高。一般普通人养父母之身就很难得,除了养父母之身以外,就是物质生活上要满足父母的需求,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安乐。大孝之人养父母之志,父母的志愿、善愿我们一定要去实现,要做到,毕生都不能忘记这个愿。而且真正做到大孝、至孝,必须成就圣贤之道,这就是《孝经》里讲的「终於立身」,所谓「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行孝到终极那必定是立身行道,立身行道成就圣贤,作佛、作菩萨,你能扬名於后世。这个扬名后世不是说我们要这个名,而是众生知道你的德行他来效法你,所以你的声名远播,这个名是用来给后世众生一个榜样,对於他本人来讲他肯定不会要这个名,这样子才是尽到大孝、至孝。所以我们常常想到,既然我们已经发心走上学佛的道路、圣贤的道路,把工作舍弃了,甚至也不能够在父母身边照顾,在这个清净的环境里面修行、学习,假如没有成就,那我们想想岂不是连世间人都不如?世间人他至少也能够做到养父母之身。我们如果没有成就,父母之身养不了,父母之心也养不了,父母之志就更养不了。所以古德说,修道不能成就就成为大不孝,原因就在这里。真正修道有成这就是大孝。你认真修学肯定有佛菩萨、龙天护法照顾你的父母,这个信心我们很充足。所以真的是师父上人也提醒我们不必这样顾虑,要真信佛,相信我们为众生做的事情是好事,一定有佛菩萨来照顾我们的家里人。

这一段是茂森看到「寡独之父母」,特别有一些感慨,所以多说了一些内容。文昌帝君这一篇的「劝孝文」注重在事亲,就是《孝经》里讲的孝道的第一层,但是事亲里面也涵盖后面两层,事君和立身。每一层必定是涵盖其他两层,事亲是基础,事君就好像这个房屋的第二层,立身是最顶层,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没有第一层,怎么可能有第二层、第三层?所以儒释道的三篇孝经,如果我们来把它们重点进行分类,可以看到文昌帝君的「元旦劝孝文」它是第一层,讲究孝亲、事亲之道,劝我们对父母要尽孝。儒家的《孝经》说理说得很多,不像文昌帝君讲事讲得多。孔子的《孝经》它著重在事君,叫移孝作忠,它也讲事亲,但是很大的篇幅讲事君。这个我们过去在华严讲堂这里有学习过一遍,我记得讲了四十个小时,孔子的《孝经》。佛门的孝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孝经,就是《地藏经》,这是释迦牟尼佛上升忉利天宫为他母亲说的,赞叹地藏菩萨的德行,地藏菩萨也是孝子,所以《地藏经》是佛门孝经。佛门孝经里面它又讲得更高了,立身,著重在立身,著重在成佛,要像地藏菩萨那样,度尽一切众生方证菩提,这是大孝、至孝。所以儒释道三家三部孝经如果把它放在一起印在一起也是挺好,很有意义,你看孔子讲的,第一层事亲,第二层事君,第三层立身,儒释道三部孝经各有重点,又互相含摄,这很好,做为我们学习孝道的一个基础的课程。《地藏经》我们师父上人详细的讲过一遍,总共讲了一百零一个小时。末学去年在香港也复讲了一遍,把它缩成一半,讲了五十二个小时。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参考的。所以这一段,具庆之父母和寡独之父母互相的对比,我们就了解了。

在说完对照以后,文昌帝君在最后一段,「劝孝文」里面最后的一段是结叹,是一个总结,是一个抒发他的情怀,劝勉世人认真的落实孝道。经文是这样的,「呜呼!试问身从何来?亲为生我之本。孝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见我此章,而不动心者,非人也。见我此章,而不堕泪者,非人也。逆子忤媳,见我此章,而不化为孝子顺妇者,与禽兽何异?人人得而诛之者也」。这一段可谓是文昌帝君呕心沥血的劝勉。他说呜呼,这是感叹。他说身从何来?那我们自己问问自己,我们身体从哪里来的?是从父母亲那里来的,如果没有父母哪有我们的身?父母双亲就是生我之本,所以父母双亲就好比我们这个大树的根,我们这个河流的源泉,我们的树想要长得高大、茁壮,在人世间能够立功、立德、立言,根在哪?根在父母。如果对父母都不孝这叫忘本,忘本是无根之木,那么这个树不可能长久;河流如果没有了源头就不可能流长,源头它是我们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关键。所以要回头想自己的父母,建立一个习惯,每次我们有了成绩、有了欢喜的事情,都第一念感念自己的父母、感念自己的师长,报恩、念本这是道德的源泉。

孝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孝道到底是什么一件事情?这个不是外来的,也不是你自己这一生学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你自有之心,自有就是你本来就有的,孝叫性德,就是你自性中本有的德能。《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天性就是善,孝是天性,不是说你生出来以后别人教会你的,不是。你看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就懂得,他虽然没有孝的这个名词概念,可是他已经做出孝的样子,他对他父母就是这样的爱,没有任何隔阂,这个就是表明它是自有之心。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够把这个自有之心保存,保持长久?要知道,为什么我们长大了反而会有不孝,还不如在孩童时候对父母那种敬爱?那是因为后天的染污造成的,最大的染污就是私心,自私自利,追求自己的名利、享受,逐渐逐渐把父母就淡忘了,没有把父母始终摆在自己第一位。这种私心不是自有的,是后天染上的,既然是后天染上的,不是本有的,就可以把它去除。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圣贤教育去去除那些染污,染污去除了以后自有之心又现前了。实际上这个自有之心不是说被染污了之后就没有了,它还有,而且它有没有真的被染污?没有,当我们起私心的时候,只是那个孝心没有起作用,可是它还在,被覆盖住。所以它从来没有变化掉,因为它是性德,因此我们有信心可以把它恢复。在佛法里面有一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作的,他说得好,他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本来就有的觉悟,那是性德,孝就是本觉,儒家讲本善。这个我们本来就有,当然可以把它恢复,从来它没有失去,不觉就是我们这些私心、名利心、邪曲心、贪瞋痴慢的心本来没有,本来没有我们是可以把它去除掉。从这里看到学习、教学多么重要!所以文昌帝君这篇「劝孝文」应该大力的去推广,让我们大家看了之后把我们的孝心能显发出来。一般来讲看到这篇文章都会有感动,这种感动证明是什么?我们这个自有之心在,本觉本善在,一般讲良心发现。如果不能受感动的,什么原因?也不是说他的良心不在了,也不是说他这个自有之心没有了,而是它上面的障碍太厚,覆盖得太深,动一下它上面的这些东西没有动弹,所以他的自有之心没有显发出来,我们说这种人就是业障深重的人,在佛法里面把他称为「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的人。是不是他真的没有善根?不是,是说他的善根被埋藏得太深了,上面的这些覆盖的东西太厚,所以善根显现不出来。这种人就麻烦了,随顺自己的妄想、执著、习气、烦恼,起心动念都与道不相应,就会慢慢堕落,最后这一生结束以后就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佛讲一阐提会堕地狱,为什么堕地狱?因为他知见错误,所以他所做的都是错误。

所以下面讲,见我此章,而不动心者,非人也,这个我就是文昌帝君自称,你见到了文昌帝君这篇「元旦劝孝文」你不动心的,就是你没有感动,那就不是人了!这说话说得是很严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孝是人性、天性,只要是人,他的这些业障还不会算很深,所以读到这些孝的篇章,就能够有良心的发现,就会动心、感动。善根厚的人会泪流满面,这个我们也常常能够看到,每逢讲到孝的这些故事、这些道理,真的有很多人感动得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他的善根很厚,很能够感动。所以下面说,见我此章,而不堕泪者,非人也,如果见到这篇「元旦劝孝文」,读了以后不能感动的流泪,文昌帝君说这不是人。所以昨天有一位同修跟我讲,说听了你讲的课都掉眼泪。我说不是我讲得好,是你自己有善根,所以你读到这个篇章,听到孝的这些故事你会流眼泪,那您是人,您是个正常人。所以这篇文章好,它能够帮助人能够迅速的生起孝心,哪怕一个人造作了很多的恶业,心态都是很邪恶,他能够听到孝的道理和故事他也能够回头。我们看到海口监狱,这个监狱监狱长他们决定用孝道、用《弟子规》来教导犯人,那些服刑人员,服刑人员一般来讲这是在社会上比较不善的人才会到那边去,可是没想到用这个孝道和《弟子规》教导这些服刑人员效果非常显著,那些平时自大傲慢目空一切的服刑人员,读到这些孝道的故事,学了《弟子规》,把头都低下来,懂得忏悔、惭愧了。放假一天回家的时候,懂得为自己的老母亲做点家务,安慰自己老母亲。所以我看到海口监狱的张发副厅长在国际儒联的会议上面他给我们做的报告,还有影片放出来,当时我看了就流眼泪。不仅我流眼泪,在场很多人都流眼泪,包括张发副厅长,他是司法厅副厅长,他自己在台上都忍不住流眼泪,说不下去。这什么?孝心的感动。能够真是化恶为善,它的感化的力量强。所以为什么孔子说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先从教孝开始,它是最能感化人的。

下面说,逆子忤媳,见我此章,而不化为孝子顺妇者,与禽兽何异?逆子,这是大不孝,对於自己父母不恭敬,甚至虐待,忤媳,这是媳妇对公公婆婆忤逆不敬,这都是大不孝之人。见到文昌帝君这篇劝孝文,一定会化为孝子顺妇,如果不能够转化,那真的是禽兽,我们讲的衣冠禽兽!现在还是个人的身体,将来必定是到禽兽那一道去,因为他的心已经是禽兽,有这个心就感应到那个身。去年我们看到有一篇报导,这是在缅甸有一个家里,家里母亲是学佛的,在家里每天拜佛,缅甸是佛教国家,她的女儿不学佛,而且大逆不道,对自己母亲一点恭敬心没有,而且常常会打骂母亲。有一天她母亲在拜佛,结果她这个女儿来问母亲一件事情,她母亲因为拜佛很专心,没有理会她,她这个女儿又在那里很大声的呵斥,她母亲还是没有理会,这个女儿气极败坏上前就用脚踢她母亲,结果这样一踢,没想到忽然之间这个女儿就突然倒地在抽筋、在抽搐,她母亲也没管她,拜完佛之后起来回头一看,自己的女儿竟然已经成为一个狗的形状,活生生的变成一只狗。那个相片到时候我可以打给大家看看,过去曾经我们有讲过这个案例,结果大家看到这一幕都非常的惊讶,这真的是现报。你看逆子与禽兽何异?他的心已经是比禽兽还恶劣,现前身体就变了,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是什么样的心就感得什么样的身。结果她女儿变成这个狗,回不了原形,大家没法子,只好把这个变出来的狗送到缅甸的那个仰光动物园,仰光是缅甸的首府。这是去年的事,不知道现在那只狗还在不在?大家有机会到缅甸可以去看看。

所以六道的形体都是我们这个心念感召,能够仁孝,修五戒、十善这种心,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他就感天人的身体;他伦理道德做得不错的,也能够持戒修善,虽然没有天人那么圆满,但是他也能够及格,能打七、八十分,他能够感得人的身体;如果是贪瞋痴严重,大逆不道,重者堕地狱,轻者会变成畜生、变成饿鬼。所以我们要观察我们这个心,在六道里面到底是哪一道的心。假如对父母不能尽孝,对别人就不会有爱敬,对别人不爱敬这是不仁不义,对父母不孝自然对国家、对人民不忠,你看不孝、不忠、不仁、不义,那真的就是禽兽,那就是下面讲的「人人得而诛之者也」!禽兽往往会被人诛杀,所以畜生叫血途,它们的命运大部分都成为盘中餐,这些都是前生造作罪业感受的这个恶报。实在讲,在这么多罪业里面,不孝的罪业最重。所以每每看到那些大逆不道的那些逆子,不仅是人得而诛之,天得而也是诛之。所以自古都有这种说法,说不孝父母的、大逆不道的人,天雷会轰死他。真的有这样的人。我们看到讲孝道的,过去有一本叫《孝淫果报录》。一个孝,一个淫,这两种,「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这两种果报都特别的快和深。这个故事里面,我记得有一个逆子,他跟他的兄弟两个人,弟弟他家里比较好一些,生活比较富裕,哥哥比较穷,可是弟弟却不愿意赡养他的母亲。哥哥很穷,可能是养自己的母亲有很大的困难,没办法,就跟他自己弟弟商量好,一人接母亲养一半的时间,一个月譬如说十五天在你那,十五天在我这,大家说好了。结果有一次这哥哥实在穷得米都没有,正好他妈妈从他弟弟家过来,大概是要轮到他哥哥去继续赡养,哥哥没法子,就跟他母亲说,能不能跟自己的弟弟讲一下,多养母亲两天,等我真正过两天能够买点米,有钱买米再把你接过来,到时再还他两天。结果哥哥就带著母亲去跟他弟弟商量,结果弟弟执意不肯,说轮到你养了,不可以,就把他母亲和哥哥又赶出去。母亲和他哥哥哭哭啼啼的回到家里,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听到天雷响,晴天霹雳,就在他弟弟的那个屋顶上面,母亲和他哥哥马上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就发现他的弟弟还有弟媳都被雷给轰死了。所以天诛之,这种大逆不道的人真的是天怒人怨,所以他的果报就这么悲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花报,他被雷轰死,来生必堕地狱,地狱道里面专门是有惩罚那些不孝子孙的人。所以这是文昌帝君给我们可谓是呕心沥血,讲得很严厉,警醒我们要认识孝是德之本。

这篇文章我们到这里就全部学习完毕。全文不长,总共只有大约六百字,跟《文昌帝君阴骘文》差不多,但是它这个理和事都讲得很深刻。前面一大段是讲理,为什么说孝是人间第一事,文昌帝君要在元旦讲这个孝,后头从事上为我们说明。我们学了以后,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到自己身心,这就不辜负文昌帝君这一段苦口婆心的开示。对学佛的人来讲,如果我们没有在孝道这上面培养根基,无论怎么学都学不好。我们要求往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三福讲得很清楚,第一个,第一福第一条就是「孝养父母」,达到纯孝你就是跟菩提心相应。所以佛的心就是纯孝的心,所以菩提心以纯孝之心为基础的。因此三福称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要成佛、你要见佛都要有这种正因,你才有见佛、成佛的果报。在这里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孝子的真实故事,这是我认识的一位在台湾,我曾经到过台湾讲过课,讲「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讲过五十场,在台湾讲过不少场。在高雄菩提净宗学会,这个会长是让我非常佩服的孝子,他叫刘明德,他是个牙医。在台湾做医生、做牙医是很不错的职业,收入很高。他有一个老母亲,非常的孝顺,过去没学佛,就常常带著他母亲出去散心,常常出去外面吃餐馆,吃点美味。他自己现在学佛,很惭愧,他说当时不懂,以为好好的孝顺母亲就是给母亲买最贵的那些食品、什么海鲜,真的是杀了不少,结果让他母亲吃了这些之后,最后果报现前,他母亲瘫痪了,只能坐轮椅。所以人要善用其孝,如果不善用其孝,有一个爱母亲的心,但是反而起了反效果,杀业的果报就是身体不健康、多病。可是这位孝子常常用轮椅推著他母亲到公园里散步、晒太阳,每天都散步两个小时,然后常常跟他母亲讲这些很多的自己的事,让母亲听了也很欢喜。后来学佛了,接触到我们师父上人的经教,一遇到佛法他们就很欢喜,因为这种善根深厚之人容易学佛。结果母亲和他都专修净土,一心一意求往生。他自己现在已经五十多岁,都没有结婚。为什么没有结婚?因为他不忍心离开他的母亲,他说结了婚之后,找到的太太性格能不能跟他母亲合不晓得,能不能像他这样孝顺自己母亲也不晓得,宁愿不结婚。他自己跟他母亲一起学佛,学了佛以后知道自己过去很多事情做错,譬如说杀生这桩事情,很痛心,本来是想要孝养父母,结果反而害了父母。所以他发心把自己这些财产捐出来,他在高雄市中心有一栋楼,他就把它捐出来做为净宗学会,有缘的同修欢迎都来念佛。他捐出来之后,以他母亲的名义,为他母亲做善事,大家一起念佛。这些同修都很发心护持老人家,所以老人家走的时候也很殊胜,念佛往生。

在老人家走了以后,这位孝子他也是主要的时间、精力就放在学佛上面,每天都有跟大家共修念佛。有一天他念佛的时候他看到,就是自己坐在那里念佛,眼前出现境界,他说看到地上有很多那些小昆虫一个个的跳起来慢慢往上升,愈往上升就变成人的形状,而且愈升愈大、愈升愈大,一直升上去,他就往上一看,阿弥陀佛站在那,然后旁边两侧站著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后面有个大莲蓬,他说他母亲也站在上面。他说这些小的众生都升上去以后,大势至菩萨用他的莲花,手上有朵莲花,安在众生的脚下,观世音菩萨用他的杨柳枝甘露水点一下,洒一些甘露洒在他头上,这些众生就变得跟阿弥陀佛的身相一样大,也站在莲蓬上面,他看到很多。又突然之间看到,高雄外面有一条爱河,爱河里面那些很多鱼虾什么都蹦蹦蹦跳起来往上升,也是这样子变成人的形状,最后升到莲蓬上面。他就明白了,这大概是过去的这些冤亲债主,伤害、吃的这些众生,现在它们都往生了。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内心里面很激动,又看到阿弥陀佛,他说看到阿弥陀佛他就哭,说不出话来,而且想抱住阿弥陀佛的腿,他刚起这个念头想抱阿弥陀佛的腿,他就一下子真的抱住阿弥陀佛的腿。他说阿弥陀佛那个身体很大很大,他没想到自己能抱得过来,但是一抱就抱住了,他说这真的有点大小不二,这个境界很殊胜。完了之后,因为大家在共修,在敲地钟,这地钟一停他就醒过来,这境界就消失了,原来是在念佛当中看到的。他又有一次看到,他有一天就在家里面看老法师的光盘,看著看著,发现电视里面变成他母亲的形像,母亲对他微微笑,他看了之后就很惊讶,又很感动,因为他思念母亲的这个心很强。看到自己母亲的形像,他就上去想要搂住他的母亲,结果很奇怪,本来是电视里的形像,上前一抱他能抱住他母亲,变成个立体的形像。他母亲就拍著他安慰他,后来这个现象也就消失了,这都是他母亲给他做的示现。

这个孝子他何以有这样殊胜的境界看得到?一般说见佛因缘很不容易,就是因为他对母亲的这种纯孝,他真的是可以为他母亲奉献一切的人。当他母亲往生的时候,他跟我们说,说他把所有的能够想到的为他母亲做功德的事情都做了,很努力、很认真的做,效法《地藏经》里面婆罗门女那样,变卖家产、供养三宝、供养同修修行,所以感得有这种殊胜的境遇。从这个人身上我就看到,修行真的最重要是修心,你有这样一个纯孝的心,你就很容易跟佛感应到。这就是《中庸》里面讲的至诚心,至诚心可以格天,感格跟天感格,可以跟佛菩萨感格。所以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发出这个仁孝的心,你念佛是念念提起你这个纯孝的心,这个心真正真诚、纯孝,菩提心就落实了。菩提心,这是我们师父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第一个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孝心。所以我们学习了「劝孝文」,不仅要努力的孝敬我们自己的父母,而且我们要把心量扩大,用孝敬父母的那种纯孝的心来孝敬一切众生,这就是菩提心。这样子有菩提心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念佛就叫做「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我们的「元旦劝孝文」就讲解圆满,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十三集) 2008/11/4 华严讲堂 档名:52-297-0023

更新于:2023-07-26 09:36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