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佛学修行:拜佛有七种礼,念佛行人取哪一种更契机契理?

在家修行2023-06-27 12:54
简介问题: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学佛行仪》里面讲,我们拜佛有七种礼:我慢礼、唱和礼、身心恭敬礼、发智清净礼、遍入法界礼、正观礼、实相平等礼。前面两种肯定是不如法..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学佛行仪》里面讲,我们拜佛有七种礼:我慢礼、唱和礼、身心恭敬礼、发智清净礼、遍入法界礼、正观礼、实相平等礼。前面两种肯定是不如法的,请问师父,作为我们念佛行人,应该取哪一种更契机契理呢?

明朗法师:

身心恭敬礼。后面的几种好不好呢?好,但我们现在一般做不到。

发智清净礼,就是用清净心去拜。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什么是清净心?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得到一点点利益,就起傲慢心、执著心。我们有清净心吗?有也显发不出来。稍微有一点点清净吧,一执著又不清净了。

遍入法界礼、正观礼和实相平等礼我们都做不到,即使做到,也只是相似而已,相似平等、相似正观、相似遍入法界。那怎么办?只有从第三个身心恭敬礼开始。

为什么要讲恭敬,佛法从恭敬中求。在此要展开一点讲,这个恭敬很重要。五念门里的第一个门就是礼拜门,要拜佛,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只要你能拜得下去,尽量地多拜佛,有好处。

我们与古人的差距,已被现在的生活与行为方式拉得越来越大了。我们用机器、工具代替了修行,使我们内在心的功德呈现不出来。色身上的这种感受、启用我们得到了,但内在的、心的功德却埋没掉了,没有机会去开显出来。

没有恭敬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我们不够重视心地的教育和培养所导致的。从小到大,孩子只要进了幼儿园以后,就开始教他怎么样拿高分。只要学习成绩好,一切都不重要。不管你今后考上也好、没考上也好,我们缺少心的品质的培养,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残缺。

古代的那些弟子在自己的先生面前,徒弟在师长面前,还有儿女在父母面前,真的是战战兢兢的,不敢乱说话的。这样他们必定是能够得到利益的,因为他有恭敬心。为什么我们现在圣贤的教育难以入心呢?是因为我们对圣贤的珍惜感没有了。在我们有机会受圣贤教育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挣钱要比圣贤教育更重要;当我们行持善法、积功累德时,可能认为今天有一个什么应酬更重要。

这是我们的共业,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这样一定会让我们成为功利性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将崇重圣贤的德能放在第一位。古人讲学贵立志,我们的志向在什么地方?

培养孩子,孟子的妈妈很了不起。她不希望孟子今后怎么样发财、得到荣华富贵、得到什么功名,只想要孟子像孔夫子一样,有圣人的品质。在古代是比较重视功名的,但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中的有识之士,都重德行、重良好品质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缺少这种敬畏、恭敬与感恩之心的培养。

佛法乃至于一切圣贤的教育,都是在谈心地。培养恭敬心的好处是什么呢?恭敬心是一个谦下的心,它可以接纳一切正能量与好的东西。就像我们佛门里经常讲,法水是往下流的,你越低越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这种恭敬心、敬畏之心,是一个接受教育的心。一个谦下的心,一定能虚心接受别人教给的东西。

其实从一个小孩子的潜力来讲,他既可以成为圣贤、又可以成为商人,既可以当官、又可以获得荣华富贵。但是从究竟的人生快乐和生命无常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德行,远远要比得到世间的荣华富贵所带来的快乐更为持久、更为究竟圆满,因为荣华富贵它是生灭的,我们没有德行是载不住的。没有很厚的德行,怎么能够载得物呢?因为我们内心没有圣人的品质、没有德行作为支撑的话,我们用妄想变现出来的物化的东西,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你得到的这些荣华富贵,一定会毁了你的生命。

如果我们有恭敬心,一定能接纳所有圣贤的品质,内化成为自己的品质。感恩心、孝顺心、与人为善的心,都是我们一个人从小应该接受的引导。这些品质比分数更重要,在学校里是不给你的品质打分的,它没有分数。

所以,有恭敬心我们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教诲,才能内敛,把我们内在凡夫性的这种破坏力、危害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个叫克己复礼。孔夫子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就是说我们整个的生命可以得到圆满的、觉悟的状态。用佛法来讲,需要有轨范,需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开启我们自心的这种功德。你具备这些品质,才谈得上后面的幸福、快乐和究竟圆满的人生的解脱。

经云: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它是有条件的。你没有恭敬心礼佛一拜试试看,看能不能罪灭河沙?所以要恭敬,在三宝面前、在父母面前、在师长面前,恭敬心非常重要。佛法从恭敬中求啊!如果没有恭敬心,我们真的只能是在表面上飘。

恭敬心、感恩心、孝顺心、与人为善的心、还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这种心等等,这是一种正能量,内心的正能量,它会开启你人生幸福的花和果。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周围的人,他得到的再多也不能满足。

所以我们经常讲要有正能量,感恩心就是正能量,恭敬心就是正能量,因为有正能量才能与道相应。我们做为一个佛弟子,要去礼拜、拜佛。这些身心的恭敬,只有你用正确的方式,才能够与道相合,与我们所礼的对境的功德相合。

我们经常讲,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你拿什么摄?拿恭敬心摄、拿信愿心摄、拿感恩心去摄!如果没有恭敬心,没有感恩心,你怎么能够摄佛功德?我们的心没有打开,一个狭隘的心、一个执实的心、一个挑剔的心,甚至佛菩萨在你面前你都会挑他毛病的话,怎么能够得到佛的功德?

恭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作为一个学人、一个弟子,要具足弟子相,要有恭敬心,这是个外在的礼仪,也是成就我们的信心、让信心不断增上的一个方式方法。古人拜佛的时候、抄经,先要沐浴、更衣、焚香,用最好的墨、笔、纸来写,甚至用自己的血。其它地方的血可能还不干净,用舌头上面的血挤一点到墨里去磨,磨的墨写一天,第二天又开始。甚至在这几天之内,要斋戒,要尽量多喝稀饭,少喝少吃油腻的东西,舌头上的血才会清净。古人那种恭敬心是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的,恭恭敬敬去抄这部经,才能得到法宝的加持,才能相应。

《华严经》里讲,如果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都能够善用其心,所有三世诸佛的功德,不从他得、不从外来,而是你自己本有的,都是我们自心的功德,所以要善用其心。这个善用,我在前面举了其中几个方面,比如感恩心、孝顺心,还有恭敬心,这是一定要做的。

恭敬心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信心。有些大和尚、高僧大德,我们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我们见到佛像就要拜。这个话听起来很普通,见佛像就拜是个什么概念?不分别、恭恭敬敬。有的人说,对佛像拜什么?这是一个泥巴的,或者是一个纸画的佛像,拜它有用吗?祖师讲,你如果真的能够把这纸的佛像当成真佛拜,你就有功德。你不拜,失去利益的是你自己。佛遍一切处,我们借助这个像是为了引发恭敬心,要培养出你自己的恭敬心、信心,我们是依信心和恭敬心而成就的,所以大家注意要回到自心上面来。

我们经常讲拜佛是给自己拜,我们的恭敬心也是可以让自己得到利益的。但也不是说:师父说了,我们用恭敬心来为自己得到利益,所以我要恭敬。如此你永远都恭敬不起来,因为你看到的是后面那个利益。恭敬只管恭敬,它没有条件,没有其它的功利性。

恭敬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无论是一个佛弟子、还是我们在世间做人。我们需要教给下一代的孩子们什么?就给他这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更新于:2023-06-27 12:54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