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明法尊者:诸恶莫作
简介诸恶莫作明法比丘诸恶莫作是诸佛的重要教诫之一。不造恶的思想、语言、行为,能阻塞恶趣之门。三毒(贪.嗔.痴)、五盖皆是恶,造恶时的心理状态是痴、无惭、无愧、掉举。痴是无..
诸恶莫作
明法比丘
诸恶莫作是诸佛的重要教诫之一。不造恶的思想、语言、行为,能阻塞恶趣之门。
三毒(贪.嗔.痴)、五盖皆是恶,造恶时的心理状态是痴、无惭、无愧、掉举。痴是无知或漠视正理,瞎了心眼。无惭是无耻为恶,不尊重自己。无愧是无惧为恶,不尊重他人。掉举是散乱、不安。还有其他不善的因子,必然在为恶时长相随伴,染著心地,如芒刺在背。佛陀说惭、愧二妙法维护世间道德,若无惭.愧则与畜生无异。所以教导惭愧心、羞耻心,可令人安分守己,崇尚道德,远离恶法。若逾越世间道德规范,失名声、失地位、失德望,最对不起的当然是自己,不是父母、妻小。社会风气常有败坏相,如:整人.恶作剧、黑金政治、国库通党库.党库通私库、开支票.骗选票、男盗(A钱).女娼(裸体写真是新形式),都是败坏道德,糟蹋惭愧。
人因痴心蒙蔽,未有正念摄心时,即在造(小)恶,再随著恶团团转,展转造更多的恶。造小恶,常被忽视、默许、容忍,以致有潜力发展更大的恶。《法句经》121偈说:“莫轻于小恶,谓:我不招报。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凡是造恶业,不但现世有恶报,来世是也会造成影响,而最凄惨的是,所造的恶业成熟而投生于恶趣。造恶如何补救?《法句经》116偈说:“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造善可制止恶,也可淡化恶报。(《嘉义新雨杂志》第31期)
1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