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心相艺术生活
相
禅茶一味心相艺术
开篇或许会让您惊奇,
在您还没有对
心相艺术
有很多体验的情况下,
请持续读下去吧!
惊奇吧!
这将是一场
心灵的发现之旅!
充满冒险精神!
重新链接艺术与生活的密码!
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体系,
而且是一场伟大的践行!
禅茶一味 | 心相艺术与生活
高铁上偶遇女孩,
突然间女孩开口问我,
艺术对于你意味什么?
什么是艺术?
艺术家是什么样?
艺术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我顿了顿
答:
《禅茶一味》iPad心相绘画作品
艺术于我是呼吸。相当于生命。
这句话说来容易,
但践行和操守却很难。
人的身体,
需要每日营养,
人的精神也需日日滋养的食粮,
才会永保心灵健康。
拥有健康身心的人们
更容易与自然沟通,
体验获得人自在自为
凝道成德的精神性欢愉。
如果说,
把艺术比做禅,
那么生活就是茶。
如此,
心相艺术的目的,
不是将艺术奉为至高无上的神
而束之高阁。
也不是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和谈资。
心相艺术追求的正是
禅茶一味的生活。
一场对于生命真谛的践行,
一场心灵返本的寻根之旅。
心相艺术家就是行者。
从这个角度看,
每个人都是心相艺术家!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
1
原理
声音和色彩
乐音震动的频率,
产生完美比例的图像 。
光波震动的不同频率,
产生 各种色彩。
《味》iPad 心相绘画作品
通感自古以来
一直是人类研究的重要命题,
其中视觉、听觉是
人类重要的两种感觉。
因此,
衍生出多种绘画和音乐艺术形式,二者之间的相互沟通
既作为一种心理上的直觉现象,
又可成为一种艺术上的审美体验。对于通感效应的研究
成为很少见的一种
跨学科的现象研究,
包括,哲学、宗教学、科学、
心理学艺术学等方面的探索。
如柏拉图说:天文学的眼睛,音乐的耳朵都需要知道数字比例。
由于粒子震动
产生不同频率形成声音,
色彩和不同维度的时空关系
(具体可参看《心相音乐声音密码》和《心相艺术时空奥义》)。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
数字比例是宇宙的密码。
亚里士多德提出
人类各种感知拥有独自模块,
并研究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人类知觉角度阐释通感。
科学家牛顿从科学角度
把彩虹七色和七声音阶对应。
心理学佛洛依德和荣格从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角度
将东方宗教与心理分析、
科学哲学结合在一起。
以此影响早期所有超现实主义
和抽象性视觉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使得绘画创作和音乐相呼应。
神经生理学家
通过实验表明:
我们的感知功能是在大脑皮层独立发生的,儿童可以同时激活不同的感官领域,使得听觉、视觉和嗅觉同时作用,产生通感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而随着大脑皮质成熟通感体会变小。科学家们推断成人中,这种类型人群的比例约为4%,历史上,如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超现实主义画家克利、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等都具备这种通感的连接功能。
心相艺术中,
心相的 心指意识。
相是心的存在状态、状况。
也有视察,照见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相心。
参看《心相音乐声音密码》
和《心相艺术时空奥义》中的原理,
空间和粒子产生后,
由粒子的运动引起了
意识的各种反应,
产生感觉。
意识将各种感觉
凭借想象定名并赋予意义,
粒子就在意识力的支配下,
按照意识的想象组成虚幻的生命个体。
如《楞严经》中描述人体产生过程为例:
由于虚空中粒子分布密度不同,
意识产生了明暗的视觉感受,
意识为扩大感受,
便抓取明暗的幻觉,
而粒子则刚被抓住结成视觉器官
---眼睛。
意识
《眼》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
于妙圆中。
黏湛发见。
见精映色。
结色成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因名眼体如蒲萄朵。
浮根四尘。
流逸奔色。
秘
同样,
由粒子的动与空间的静相互衬托,
使意识产生了动静的听觉感受,
意识抓取声音幻觉,
把粒子摄集起来,
形成听觉器官
---耳朵。
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由于粒子在空间的薄厚不同,
使意识产生畅通或堵塞的感觉,
意识抓取感受,
把粒子吸纳成嗅觉器官
---鼻子。
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由于粒子与空间相对运动,
意识产生了恬静和变动的感觉。
因为尝试这种感受,
意识将粒子摄集成味觉器官
---舌头。
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自此,
六种器官相互为用。
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
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3
结论
心相艺术与生活的一味:
以此原理,
禅茶可以一味,
禅为静思。
静中生智慧,
感知天地万物一体,
通过舌尖感知茶树、种子、
阳光、雨露的精华,
体悟味道的形色韵律。
茶是生活,
也是一首曲子,
又是一幅绘画。
艺术为心灵带来安静与和谐,
使我们在完美的秩序中
体验万物一味的生活。
艺术于我是呼吸!
生活的真谛在于一呼一吸之间!
至此,
禅茶一味,
艺术与生活在真理层面统一,
如何践行这种一味?
需要
用心体悟
知行合一
心相艺术理论体系
建立的基础
就是
知行合一
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不是肤浅的对哲学、
艺术理论片面的思考和功用。
而是
推动新型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从用心体悟的角度看,
每个人
都可以依照心相原理
成为心相艺术家。
当艺术主体的观念(德性)集聚到一定程度(自由)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天性)发展到内外合一时(自在),就是获得天人合一的智慧(自由自在)。
中国心相画学理论体系研究
正是本着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的原则,
提供如何使艺术主体
获得(自由)
返归本性(自在)
方法和路径的智慧。
进而实现
立德为本
的教育本质
和人类心灵不断提升
的新模式。
相关文章
- 香道 几近遗失的艺术
- 回到厨房,添加剂时代的谨慎生活
-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焚香礼拜
- 馨香古韵,苏东坡与香之情返现出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 生活中的用香
- 香、禅、茶的生活美学
- 【风物】香事越千年 闻香识生活
- 明人的香道生活
- 60周年暨两浙佛教文化艺术特展”
- 香道 几近遗失的中国高雅艺术
- 过一种没有目的的生活
- 张慈田:简朴生活
- 黄国达: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 佛教艺术 敦煌造像赏析(下)
- 藏传佛教铜印章:领略佛学艺术魅力 激发内心情感共鸣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 李小山论晁海的水墨艺术
-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道济禅师与其独特的语录
- 耀州药王山摩崖造像 石刻艺术的宝库11
- 王志远:释道宣的佛教表现艺术思想和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