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学佛的我们能为厄难中的亲人做些什么
有健康平安就有病苦厄难,有生就必定有死,生死厄难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人皆好生恶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而面对亲人厄难时又往往过度沉溺在自己的悲伤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关怀他们的身心状况。
根据佛经记载,人在临终的一刻,关系着未来能否顺利往生,是上升下堕的关键时刻,至为重要。但是,一般人遇到家中有人临命终时,全家人莫不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茫然不知如何是好;病人本身更是害怕、恐惧,根本谈不上什么临终关怀。顶多只在病人病重时,随顺他想吃什么就买给他吃,想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病人往往是什么也吃不下、什么也不想要了。
尽管先进的医疗技术已能延缓许多过去所谓的「绝症」,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却也因此让许多人面对「老、病」之痛的时间增长。尤其现代的医学即使再发达,仍然有他的终极限度,最后还是免不了「死亡」的结果,于是现代人终于意识到,对生命的关怀应该从出生到死亡,从身体到心灵。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医院都设有安宁病房,对临终者提供最后的服务。其实佛教很早就有临终关怀的机构,是设在印度祇园精舍的「无常院」,目的在使病患能兴起往生佛土世界之想。中国的禅林更设有「安乐堂」或「涅槃堂」、「喜乐塔院」、「安养中心」等,内设堂主,职司看护病僧的工作;现在的寺院则设有「如意寮」或「安宁病房」,专为病患服务。可以说,佛教是最早提出「临终关怀」的创始者。
佛教从古到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于人的生、老、病、死,从教义上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实相、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轮回;希望从认识生死,进而坦然面对生死,到最终能出离生死。另外,在实务应用方面,佛教除了有内容详实的医学经典,有医术造诣精深的医僧,佛教徒更办有各种医疗服务的慈善事业,为现实人生提供实质的帮助,达到从生到死、从身到心的究竟、积极之关怀。
予以病苦厄难者关怀,固然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方面,但佛教的真谛与修学佛法的本质目的,远不止于此。当病苦厄难降临到亲朋身上时,更应该从世事无常、明信因果、真切忏罪、三世轮回、佛菩萨慈悲力量的虔信、佛土世界的殊胜等方面去开导亲朋,消除其烦恼与恐惧,从而发愿信解,开启其菩提种子生发之机;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地寻求佛法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因缘具足时,请圣者或者善知识予以开解引导;带动和鼓励他们持诵佛菩萨圣号、心咒、法著,以相应求得佛菩萨加持;戒杀戒恶,广行放生之德;请求同修助缘,将自己与同修做佛事及每一丝善念善行的功德都回向给病苦厄难的亲人及其冤亲债主,共同祈求佛菩萨,愿他们能业障远离,病苦消退,吉祥得乐,愿他们能早日成熟学佛因缘,得到救度。
而这些劝导和心行,都必须是从正知正见的佛法中获得!所以我们修行人,才更要时时提高自己,好好地恭闻如来正法的法音开示和恭学佛教经典教义等,如理如法地正确地学佛修行,以期从更深广的角度去明了佛教真义与学佛目的,不仅在自己宝贵而有限的人生当中,抓住成就之机,最为珍贵的是,在与自己有缘的亲朋众生面临病苦厄难之际,才能给予比常规世法更多、更真切有用的帮助,这才是对他们最深切最有意义的爱。
以上内容为笔者个人理解和分享,仅供参考。涉及法义问题应依H.H.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为准应证。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和《什么叫修行》;才是最正确,快捷的学佛,成就之道。
相关文章
放生有四条原则,您认同吗?一场疫情一场考验 让我懂得了人生价值世俗繁务中遇到“盛情难却”时,到底该如何持戒呢?我修行的蜕变虔请佛陀和佛母悲悯垂怜,再临娑婆教导弟子们为生意我曾走错路,闺蜜一语点醒梦中人一场车祸,却让我结下了美好的因缘一个女白领的故事:生死相许却换不来爱情相关文章
- 梦参老和尚: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现前的一念心!
- 梦参长老:为什么你学佛转变不了业力?
- 达真堪布:学生应该如何学佛修行
- 居家学佛小常识
- 李木源:学佛不是佛学
- 为什么会有淫欲?我们为什么会邪淫?
- 香道哲理:守住我们生命内在的沉香
- 梦参老和尚:我们有的人为什么学佛转变不了业力?
- 第一就要改脾气!学佛必知八项因果定律
- 仁清法师:因果不空我们需要去承担吗?
- 学佛必抄必读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三部极品短经
-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 周叔迦: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 净土法门:佛是教导我们修因,事一定要我们自己去做
- 梦参老和尚:孝顺之人当为去世亲人供养三宝
- 梦参长老:学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没有耐心,不会成就
-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要学为众生服务那是修福
- 学佛行善的你,是否在犯这种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