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金刚经持验录
金刚经持验录 许添诚 集
金刚经持验录序
释尊应世,拯迷救苦,说法八万四千,度人三根普被,一言以蔽之:「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修学佛法的最高意义,即在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以小乘无学位而言,不到无漏慧不为功;以大乘三菩提而言,不达般若不能「事究竟」。此所以《大智度论》赞为:「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智论》又云:「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脱涅槃道,皆从般若得。」
明朝莲池大师著《竹窗随笔》,其中有篇文章,引《增壹阿含经》:「佛言戒律成就,是世俗常数;三昧成就,亦世俗常数;神足飞行成就,亦世俗常数;唯智慧成就,为第一义。则知戒定慧等三学,布施等六波罗蜜,唯智慧最重,不可轻也,唯智慧最先,不可后也,唯智慧贯彻一切法门,不可等也。」
「般若波罗蜜」,在修持解脱的历程,可说居于破迷启悟、转凡入圣的第一关。虽然《智论》说到:「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然而修学趣证「般若」,亦有方便施设,即经过「闻、思、修」,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如龙树菩萨于《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也,是以善学般若者,皆应常时读诵,多闻薰习,观理照事,事理相即,而后庶几近乎,相即无相,无相实相,能所两忘,圆融不二也。如此方可名为善于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云:「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也,是则名为:真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高雄凤山许添诚居士,正信正行优婆塞也。有感于《金刚经》对学佛者之重要,为劝人生信,乐于持诵,特将历代持诵者的灵验录,译成白话语体文,便于现代人传阅,用广流通,阐扬正法。在《慈云杂志》发表以来,广受读者喜爱。添诚居士之发心,可谓深得「如来善护念‥‥‥善付嘱‥‥‥」者也。兹以编辑出书,征序于朽衲,特略述「般若」之胜义,用以赞喜流通,是为序。
七十六年六月 宏印于嘉义市宝华佛学院
自 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于姚秦弘始四年(公元四○二年)译出后,在中国非常盛行,历来各宗高僧硕德无不竭力弘扬此经,注疏讲解的很多。唐宋以来注解金刚经的不下百余家,再加元明清各代的注解,更不知凡几。近数十年来,佛学界讲经的法师,不论他学的是那一宗,没有不讲解金刚经的,于此可见此经流通之盛了。也因此,金刚经已成为佛教中读诵、书写、受持、流通最广的一部经典。
佛法有五乘的差别,世间的人、天乘法,属于有漏的福业;但求自了的声闻、缘觉乘法,则偏于一己的解脱,这些都不是究竟的佛法,唯有修菩萨行的大乘法,才是佛法的心要。菩萨行即是六度、万行,然万行不离六度,而六度又以般若为主。
经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实践五度,假如没有般若为导,必定住于相,住于相则只成为人、天有漏福报,要想圆满佛果,那是做不到的。所谓「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黎(地狱)中。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
万行若以般若摄导,始能达到究竟佛果,所以说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金刚经》实为绍隆佛种,传受心印之无上法宝也。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纵刻刻发世间善愿,经于恒沙劫,不如暂发菩提心。」十方诸佛皆因发菩提心而成佛,所以真正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必须发菩提心。《金刚经》以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为本,大家当依此经所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解受持这般若大法,立大志愿,起大悲心,以根本解脱的无余涅槃去拯救众生,同趋无上菩提。
《金刚经》为大般若经六百卷的一卷,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教人受持此经即可见性。六祖惠能大师聆闻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因而大彻大悟。其后,禅门更藉此经印心,净土宗诸祖并劝上根人受持此经,以期上品往生。持诵《金刚经》遂成为佛门中不可缺少的日课之一。
此经为世尊金口宣扬,历代以来,持诵获得灵验的人不可胜数,《历代持验纪》中,均确切可征。这些感应事迹包含延寿、回生、消灾免难、超荐、解冤、愈病、生子等等。持诵功深,临终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异香满室,或天乐盈空,种种祥瑞,屡屡可见;至若悟彻心源者,亦有所闻。
《历代持验纪》中,由于年代久远,用字行文有异于今日,不易阅读。再者,有些人不见感应事迹,则信心不坚定,缺少读诵兴趣,这就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动机。
《金刚经》为最上乘法,阐扬般若相应的大悲妙行,功德甚深广大,持诵若有灵应,乃至诚所感,佛力加被之故。倘若读者由此而生敬信之心,乐诵不倦,道心持久,实在是笔者最大的期望和心愿。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传为千古佳话,载《六祖法宝坛经》。《历代持验纪》中,除《金刚般若经灵验传》外,余书俱未记录其事,大概认为《坛经》乃人尽皆知,所以将其省略。但是未曾读过该书的人,就无从知悉了,岂非一大憾事!故特于《坛经》中节出六祖得法之因缘,置于篇首,以为劝化之一助。
印光大师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轨范,以经文简略,但举布施为例耳,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故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并受度之众生相,则四相不生,三心叵得,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矣。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则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即愚成智者,更加多多也。」咸盼读者读完本书后,发至诚心恭敬受持,现世之中,灭无量罪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获最胜福田。若能更加念佛回向,决定往生西方,未来必证菩提。
《金刚经》先后经过六次翻译,译笔虽各有不同,而皆不将经文分章分节。梁昭明太子不会经旨,竟将之分为三十二分,违背佛意之罪甚大。因此,持诵时,分章分节所增添文句,不应诵念,直读经文即可。
此持验录,原依许止净居士所述,刘契净居士所注之《金刚经功德颂》而译,连载于《慈云杂志》,后来乐崇辉居士又交给我《续藏经》中有关《金刚经》的历代持验纪,并且吩咐我继续译写,该资料共搜集八本书。
笔者将这些资料经过分类整理、译成白话、润饰、誊抄等过程,费了不少的心血,才能继续在《慈云杂志》与读者见面。现在连载已毕,乐居士要将它结集成册,交由大乘精舍印经会印行,这就是本书成就的因缘。
《金刚经功德颂》将念诵的感应事迹,按其性质,分为十篇。为使读者拣阅方便起见,酌增为十二篇,并于书末另附「人名笔划分类目录」,俾能易于查阅。
本书之成,家兄许添记老师功不可没,他任教于云林县台西国中,本书中多篇文稿大都由他润饰,并提供宝贵意见。内人及笔者服务于农民银行的部分同事,他们都帮忙誊抄。最重要的是我的启蒙老师──乐崇辉居士,他引导我进入佛学的领域,鼓励我、帮助我完成此书,特此谨致谢忱。
许添诚 谨识
***七十五年八月于凤山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成道因缘
惠能大师,唐朝岭南(广东省)新州人,父名卢行王+舀,原为唐朝官吏,本籍是范阳,被贬谪到岭南,母亲李氏。大师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戊戍岁二月八日子时,诞生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
次日黎明时分,有两位异僧来访说:「你昨晚生下的孩子与佛法有缘,故特地来为他命名,应该称为惠能。」他的父亲问说:「为何取名惠能?」异僧说:「惠就是以佛法惠施众生,能就是能作佛事。」说罢辞出,便不知去向。
大师出生后即不食母乳,夜间有神人灌以甘露。大师的幼年坎坷,父亲早逝,遗下老母及孤苦的他,母子迁移到南海,靠著售卖柴薪维生,过著艰难贫苦的日子。
有一天,他为顾客送柴到客店,当他准备走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在诵经,他一听到客人读诵的经语,便豁然开悟,于是就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什么经?」
客人说:「金刚经」。
大师又问:「您是从那里学来的?为何要持诵这部经典呢?」
客人说:「我是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那里学来的。该寺是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主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参学的门人有一千多,我就是到该寺礼拜而听受此经的。五祖大师经常劝出家众及在家众说:『只要持念金刚经,就自然能够见到自己的自性,直下了悟成佛。』」
大师听了之后,由于宿昔的因缘,又承蒙一位客人赠送他十两银子,足以安顿他母亲的衣食问题,然后到黄梅县去参拜五祖。
五祖问:「你是何方人?来此想求得什么?」
大师回答说:「弟子是从岭南新州来的,我什么都不求,只求作佛。」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能作佛?」
大师说:「人虽有南北的差异,佛性那有南北之分?獦獠身与和尚身虽有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五祖本来还想再说,但是看到徒众围绕在左右,就说:「好!那你就跟随大众去做事吧!」
大师又启禀五祖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念念不离自性,就是福田,不知您要我做些什么工作?」
五祖说:「这獦獠的根性锐利。」就告诉大师说:「你不要再说了,就到槽厂去做事。」便有一位行者叫大师砍柴踏舂米碓,就这样过了八个多月。
有一天,五祖召唤所有的徒众,对他们说:「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求有漏福田,却不求出离生死苦海。假若自己的本性迷昧了,福报能够解脱得了生死吗?你们各自观照自己的智慧,看取本心的般若之性,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若能悟得大意,我就将衣法传付给他,作为第六代的祖师。用思量分别心是没有用的,如果明心见性的人,一言之下即可明白。纵然抡刀上阵之时,也可以见得到的。」
徒众听完吩附,退下以后,大家计议说:「我们不必静心用意作偈了,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他必定会得到祖位的,我们何必枉费心力作偈颂呢?」众人听到这些话后,都打消了作偈颂的念头。
神秀心想:「大众所以不作偈颂,大概认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我应当作偈呈给五祖,要不然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原意,本来是想向五祖求法印证,倘若只是为了想做祖师,这和一般人想夺取圣位,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我若不作偈呈给五祖,终究还是得不到五祖的传法,这真是令我太为难,太为难了!」
五祖住的堂前,有走廊三间,本想在墙上请供奉卢珍来画楞伽经的变相,及五位祖师的血脉图,藉以流传供养。
神秀将偈作好以后,很多次想呈给五祖,但是每次走到堂前,总是心中恍惚,遍身流汗,因此而作罢。前后经过四天,到过堂前十三次,仍然不敢呈偈。
这时,神秀心想:「不如把偈写在堂前走廊的墙壁上,让五祖自己去看,假如他认为很好,那我就出来向五祖礼拜,承认是我作的。他若说作的不好,那就枉费我这几年受人礼拜,还修什么道呢?」
神秀在当天晚上三更时分,不让别人知道,独自手持灯笼,将偈写在南廊的墙壁上。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写好以后,就回寮房,他又想:「五祖明天早上看到偈后,如果欢喜,那就是我与禅宗的心法有缘。如果五祖认为不好,这是我宿世业障太重,不能得到以心印心的妙法。五祖的心意令人难以测度!」他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这样一直到五更。
这时五祖已知神秀仍末开悟,不见自性。
天亮后,五祖准备叫卢供奉在南廊的墙壁上画图相,当他抬头看到偈颂时,就对卢供奉说:「不必画了,偏劳你那么远来而没有画画。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留下这首偈颂,让大家诵持。倘若依此偈去修行,可以免堕三恶道,得到大利益。」
随即吩附焚香礼敬,并告诉门人说:「你们可以持诵此偈,依照此偈去修行,就可见性。」大众念著偈颂,连称甚妙。
到了三更时分,五祖召唤神秀入室,问说:「南廊上的偈颂是你作的吗?」
神秀回答说:「确是弟子所作,不敢妄求祖位,只恳求您大发慈悲,看弟子有没有少许的智慧?」
五祖说:「你作此偈,尚未见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依你这般见解,要觅无上菩提是得不到的。无上菩提必须言下见到本心、见到自性。自性原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圆融无碍,毫无滞塞不通之处,一真,一切皆真,万境如如不动。这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实的。若能有这般见地,就是无上菩提的自性。你回去再想一两天,再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若得入门,就将衣法传付给你。」神秀作礼而退。
经过数日,神秀作不出偈颂,心中恍惚不安,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
又经两日,有一位童子从惠能舂米的房子走过,口中唱著神秀的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一听,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然未蒙教授,但是早已明白大意,遂向童子说:「你念的是什么偈颂?」
童子说:「你有所不知,五祖大师曾说过,生死事大,想将衣法传付门人,故叫所有徒众作偈颂,若能了悟大意,就将衣法传付给他,成为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廊的墙壁上,写了一首偈颂,五祖叫所有的门人诵持,说依此偈修行,可以免堕三恶道;依此偈修行,有大利益。」
惠能说:「我也想要诵持,我在此踏碓舂米已有八个月了,未曾走到堂前,请你引我到偈前去礼拜好吗?」
童子遂引领惠能来到偈前礼拜,惠能说:「我不识字,请你为我读诵。」
这时,有一位江州别驾,名叫张日用的,他高声读诵,惠能听完后,告诉张别驾说:「我也有一首偈颂,想请你帮我写上去。」
张别驾讥嘲的说:「你也会作偈颂?真是稀奇!」
惠能向张别驾说:「想要学习无上菩提,不可轻视初学的人。往往低下的人,却有最高的智慧,而那些高尚的人,有时也会埋没了智慧。轻慢人是有无量无边罪业的。」
别驾说:「不错,那么你就说出你的偈颂,我帮你写好了。倘若得到衣法,要先来度我,可别忘了哦。」
大师的偈颂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寺中所有的徒众对这首偈颂无不惊讶万分,互相赞叹的说:「真奇怪!人不可 貌相啊,还没有多久,竟使他成为肉身菩萨了。」
五祖这时从禅房里出来,得知此事后,见徒众惊怪,惟恐惠能受人暗算,遂拿 鞋擦掉墙壁上的偈颂,故意宣称:「此偈也还没有见性。」大众都信以为然。
五祖独自来到碓坊,看到惠能腰上系著一块石头在舂米,就说:「求道的人,为法而不顾惜身命,是应当如此的。」
接著问道:「米熟了妈?」
惠能回答说:「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筛呢?」
五祖就用锡杖敲击石碓三下,然后离去。
惠能明白五祖的心意,深夜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禅房,五祖用裟袈遮围,不让别人知道,为惠能讲说《金刚经》,讲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师豁然大悟,知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惠能禀告五祖说:「我真料想不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原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是具足无缺毫无动摇的,自性竟能生出万法。」
(原文: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开悟,见到自性,就说:「若不认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传受以心印心的顿教法门,并将衣钵传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将佛法流布于未来,不要使它断绝。」
五祖传法已毕,又说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对他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中国时,传法师承不为世人所相信,所以才将衣钵作为信物,代代相继嗣承。正法则是以心传心,皆令学道之人自悟自解。自古以来,诸佛所传的就是自性本体,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只传到你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要害你。今后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开以后,要往南走,但不宜急著弘扬佛法,因为法是要从难中兴起的。」
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
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草丛中。
惠明赶到,看到石头上的衣钵,想伸手去取,但却拿不动,于是大声喊叫:「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
六祖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趺坐在石头上,惠明向他作礼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六祖说:「既然为求法而来,就该屏除一切攀缘心,勿生一念,我才为你说法。」
惠明遵照六祖的嘱咐,默然良久。
六祖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此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至此言下大悟。
(第一公案原文:「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又问:「从上代祖师传下来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其他比这更妙的吗?」
六祖说:「跟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若能返观内照,妙法还是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
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持,勿令退失。」
六祖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只好在四会的猎人队中避难,前后经过十五年的岁月。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讲经时,有风吹动幡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幡动」,彼此争论不已。六祖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
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六祖到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
六祖谦称:「不敢当。」
印宗法师立即向六祖叩头顶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光孝寺集合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且自愿拜他为师。
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曰,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
六祖受戒的戒坛有一段因缘:刘宋时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创建了这座戒坛,坛上竖一石碑,且曾预言:「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在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次年春天,六祖辞众欲归曹溪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一千多人,送到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
六祖到曹溪宝林寺后,看到殿宇讲堂狭窄,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建,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不知道可不可以?」
亚仙说:「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拿出坐具给他看,亚仙欣然答应。
这时,六祖把坐具一展,尽覆曹溪四境,并有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如今的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
亚仙目睹这奇妙的境界,就告诉六祖说:「和尚您的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于此,将来建塔时,希望予以保留,其余土地愿意全部捐献,永远做宝坊。此地乃是生龙白象来脉,建造时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的建筑都是依照陈亚仙的话去做。
六祖大师随即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六祖大师在城中大梵寺,向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说法:「我在黄梅得法后,受尽种种艰难苦楚,生命像悬丝般的危险。现在能与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能听闻如上所说顿教的法门,和我得法的因缘。」
以上是笔者依据《坛经》「行由品第一」以及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禅师所撰写的《六祖法宝坛经略序》,略述六祖的生平及其得法因缘。六祖原是一个不识字的沙门,因闻《金刚经》而悟道。他所说的法,由门人法海禅师、神会禅师等予以整理,成为《六祖法宝坛经》,这是禅宗无上宝典。坛经所发挥的道理,自如来性海中流出,一言一语,不离自性。释德异说:「《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坛经》是实相般若,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启发菩提心,与《金刚经》脉络相连,二书如能同时读诵受持,更易融会贯通。
第一篇 往生净土
一 证菩萨位
唐朝时,有位比丘尼,名叫净真,住在长安积善寺中,平时靠乞食度日,一生中从不嗔怒,深得忍辱波罗蜜。她诵金刚经达十万遍,又专精念佛,志在安养。
显庆五年七月间,她染上微疾,告诉弟子说:「我在这五个月内,曾经十次见到阿弥陀佛,又曾两度见到极乐世界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又有位圣僧五度向我授记云:『你于来世,当得作佛。』」
尼师又说:「我已得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尼师遂跏趺而终。
经过一夜,净真尼师又醒来告诉弟子说:「我已得菩萨位,遍历十方供养诸佛。」言讫而终,光明照遍寺中。
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六祖坛经亦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金刚经之殊胜由此可见。
二 诵经十万遍
唐朝永徽元年,有个和尚名叫明浚,忽然暴死,见到两位穿青衣的人引他去见冥王,冥王问他:「您这一生如何修行呢?」明浚回答说:「诵金刚经」。
冥王说:「善哉!若诵十万遍,明年必定往生净土,那时弟子就不能见到师父您了。」随后就放他回阳,明浚从此更加精进。翌年三月坐化,旁边的人都闻到异香扑鼻。
三 西方来迎
惟恭是唐朝荆州法信寺的和尚,他念金刚经三十多年,每天五十遍。
有一天,寺里的灵归和尚因事外出,他在半路上,遇到五六个年轻人,衣著非常鲜洁,每个人都拿著乐器,向灵归和尚询问惟恭上人在那里?
灵归和尚就告诉他们,并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们说:「从西方来迎接惟恭上人的。」
其中有个人,从怀中拿出一朵像拳头那样大的莲华,莲华的叶片还发出奇异的光,他们望著佛寺一路奔去。
当天晚上,惟恭和尚就入灭了,整个佛寺都听到丝竹管乐之声。
四 放下屠刀赴菩提路
宋朝时,胡州城南边有位屠户,名叫陆翁。
他在二十三岁时,遇见一位云水僧在他家门前,口称:「教化有缘人。」陆翁不解其意。
云水僧问:「你杀猪及牛羊,不计其数,为何不改行?」
陆翁答道:「我承袭祖业,一时难以弃舍。」
云水僧劝说:「你如果再不改业的话,来世一定堕入畜类,同样被宰杀割,冤冤相报,无有出期。我看你宿有善根,可勤持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藉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说罢,这位云水僧就消失不见了。
陆翁立即醒悟,从此持斋戒杀,终身茹素。
他延请画工绘制西方三圣像一轴,早晚至诚礼拜供养,每天在佛前诵读金刚经及法华经,诚恳忏悔,希望度脱所杀众生,愿他们早生净土。
不到五年,陆翁就能背诵金刚经。
他精进修持,到了八十一岁那年,于半个月前,约好亲友在十一月九日准备菜肴,打算向他们告别。
届时,所有亲友都聚集在陆家,陆翁向他们一一告别,沐浴作颂云:
「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
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
书毕,端坐而化,所有见闻的人无不瞻仰称叹。
五 一百三十八须菩提
袭仲淳,明朝公安人,他的妻子祝氏在袁宏道的弟弟那里听闻净土法门,非常深信,就专心持诵佛号,兼诵金刚经。
有一天,祝氏告诉她的几个儿子说:「佛告诉我,三天后要来接我。」
到了那一天,祝氏沐浴后坐在堂上,家中眷属环侍在侧,过了很久,祝氏说看到一尊佛,自称是须菩提,佛相庄严无比,又说看到一尊接引佛,眉间白毫放出一道银光,飘扬宛转,长有数丈,祝氏伸手握住白毫,佛即将她接入掌心。
须臾,她见到须菩提化成一百多尊佛,庄严无比,有人从旁说:「这就是经中所谓的一百三十八须菩提。」眷属们焚香,同诵佛号,夫人面现微笑而逝。
这时,一位年方九岁的婢女忽然倒在地上,但又立刻站起来说:「我看到几位金甲巨人拿著幢幡为夫人做前导,幢幡的柄碰到我的脸,就倒在地上,因为疼痛才惊醒过来。」大家看她的脸上确有明显的伤痕,经过约一个月以后才逐渐痊愈。
祝氏入殓后,棺材里还不时地发出异香来。
六 不再入冥为吏
于昶,唐朝人,曾任庆州司马。武后时,任职并州录事。他每天晚上睡到初更以后,胸口就微微喘息,全身流汗,天亮时,则恢复正常,虽然不很痛苦,但是身体却非常虚弱。
别人见他每天面带倦容,气色憔悴,都觉得很奇怪,询问何故,于昶默然不予置答。
于昶的妻子柳氏,眼见丈夫的身体如此羸弱,准备延请大夫为他治病,但为于昶所拒。柳氏私下探询原因,他不得已的才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病,只是白天办理公务,到了夜晚,仍须进入冥府为吏,因此体力有些不支而已。」
夫人感到惊奇,想继续追问冥间之事,于昶只说善恶必有报,其他的不愿多说。夫人虽然再三询问,亦不作答。
于昶能预知灾咎发生,都会事先暗中准备,但终不明说,纵然夫人或者亲兄弟询问,他也绝口不提。
如此过了五六年,每天除了白天办公以外,一到夜里,就要入冥为吏,虽然很辛苦,但无法自己作主。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他持诵金刚经,勤修功德回向,以报答养育之恩。没想到,从此就不必再入冥为吏了。
这时,于昶才知道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在诸经中福力最大,遂要求他的子孙持诵,广为流传。
他不到五十岁,就辞官返乡,朝中左相苏良嗣、右相韦待价,以及大将军李冲玄,与他都是姻亲,三人力劝他不要辞官,但为于昶婉拒。
不久,朝中的奸臣酷吏诬陷忠良,于昶虽已退居田园,仍被这些为非作歹之辈所诬,终被构陷入狱。
于昶在狱中,内心毫不忧惮,仍然一心持诵金刚经,昼夜不停。没有多久,果然得以昭雪,亲友们都赞叹佛法无边。
于昶生平虽然屡遭困厄,却藉著金刚经的功德力而化险为夷。
八十四岁的那一年,染上重病,仍旧抱病诵经,濒死之前,精神仍很清朗。一会儿,忽然异香满室,氤氲芳馥,于昶说:「有化佛来迎接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遂与亲友诀别,言讫而终。
七 刺血写经报亲恩
明朝万历年间,桐乡有一位吴君平,童年时极为孝顺,但父母很早就去世。他参加科举,却累试不第,借读暂住于灵隐寺的韬光房。
「子欲养而亲不待」,每当他念及亲恩难报,哀叹无法承欢膝下,不禁黯然泪下,有时更痛哭不已,流露出一片纯真的孝心天性。
有一次,君平正为此掉泪时,一位和尚见状,告诉他说:「为人子者,若要报答亲恩,以写佛经的功德最大。」
君平闻言有省,遂发心茹素四十九天,剌血写一卷金刚经。
当他决定刺血写经的消息传出后,远近的僧俗都前来聚集观看,君平在两臂及胸前,一共刺了十一刀,用身上的鲜血来写经,写完后,大家无不赞叹!一位和尚说:「先生这份诚心苦行,必能感动诸佛菩萨,以此殊胜的功德,来报答双亲的恩情,比你用功名来耀祖扬宗,更要胜过千万倍。」
有人指出「补阙真言」尚未书写,君平又在胸前刺了一刀,写完「补阙真言」。
当天夜晚,君平梦见父母站立于云端,告诉他说:「你刺血写经的孝心,不仅感动佛天,我们已仗持经力,往生净土。你命中本来注定无子,佛已派遣一位善童子,来继承你的子嗣。」
那年,君平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位男孩,如果用荤腥之物喂他,马上就闭口不食。
君平见状醒悟,也立下誓愿,要终身茹素并持诵金刚经。
八 虔诵金刚经及地藏经
黄端伯,明朝建昌人,曾任南京仪制主事。他的母亲李氏,晚年非常虔诚地持诵金刚经及地藏经,一天晚上,梦见自己趺坐在山顶,佛光照在身上。醒来告诉端伯说:「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快到了。」没几天,身体稍感不适,就念佛而逝。
九 冥王示咒
宋朝绍兴九年,明州有位王氏,时常持诵金刚经,后来跟随丈夫前往岐州任所。王氏怀孕后,过了二十八个月,孩子仍未出生,又因体弱多病,一直担心分娩时会难产,全家为此忧惶不已。
有一天,王氏倚立于家门口,适逢有位出外云游的和尚,沿门化缘,和尚向王氏说:「如能布施,功德无量。」
王氏向来就很尊敬出家人,于是恭敬的布施供养。
和尚接著说:「你宿世种有善根,如今却遇到大灾厄,为何不印施金刚经呢?若肯发心印施一千卷,不仅可以免除此厄,并可增延福寿;父母子孙均能团圆,不必遭受别离的痛苦;一切所求都能如愿以偿;七世的祖先及眷属,均能超升善道。」
王氏宿根深厚,闻言猛省,马上遵照和尚的嘱附,印施金刚经一千卷,斋僧千人,并延请僧众念经千卷。王氏又亲赴天宁寺,礼拜诸佛菩萨,忏悔宿世的恶业,祈求三宝护佑,分娩时,母子平安。
当天夜里,她梦见金刚神,手持金刚杵指著她的腹部,她觉得痛不可忍,惊醒之后,安然的生下两个男孩。
两儿的相貌端正圆满,很讨人喜欢,加以母子平安无恙,全家欣喜万分。王氏从此更持斋茹素,一心诵经不辍。
到了六十一岁,王氏无疾而亡,被两位鬼使引入冥府。阎摩天子问她生前曾作甚么善业?
王氏回答说:「自幼持诵金刚经,以迄于今。」天子一听,很恭敬的赐金床给王氏坐,请她在殿侧朗诵一遍。她的诵经声,所有系于地狱的众生都普沾恩利,一切辛酸痛苦,得以暂时停息。
王氏诵毕,天子问她为何不诵咒?她说世间没有咒本。
天子遂命鬼吏取咒本交付给她,并且嘱咐说:「你回到阳间之后,将这咒本辗转流通,切勿遗漏。」又说:「你寿终之后,将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再来这里了。」
补阙真言
唵 呼卢呼卢 社成契 莎诃
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二、回向无上佛果菩提念念圆满
三、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生净土
十 清凉水
钱炳,明朝人,曾在富阳县做官,不久辞职修行,每天持诵金刚经,临终时,命左右取清凉水来喝,左右问他:「清凉水在那里?」他说:「就是放生池的水。」水取来喝了以后,合掌说:「我以佛力,直接往生净土了。」语毕,欣然坐逝。
十一 冥王放回诵经
张爱,明朝万历年间内监,晚年持诵金刚经。他将病死前,家人嘱咐他说:「不要忘记持经的正念。」张爱虽然深信并牢记在心,但却说不出话来。
张爱看到两个青衣鬼卒来对他说:「要送你到山东去投胎。」他们一路上行走如飞,看到那里的山川以及受生的父母。
张爱一心持经,被押到东岳殿时,殿上有位王者告诉他说:「你应当到这里投胎。」张爱回答说:「我持诵金刚经,愿生净土,不愿投胎。」
王说:「可是你持诵的功德力少。」
张爱说:「我曾听说十念成就,即可往生,何况我已持诵数年。」
王说:「暂且放你回去再持诵金刚经。」便命青衣鬼卒送张爱还阳。
张爱醒来之后就离家,住在西山碧云寺,专心持诵金刚经。又过了十一年,有一天向大家说:「我以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力,现在要往生西方了。」说完后端坐而逝。
十二 壁现佛像
沈春郊,明朝湖州双林镇人,本是官宦之后,娶妻费氏。可惜少时守寡,靠著织布自给自足,持斋四十余年,供养一幅佛像及一尊檀香木刻成的观世音菩萨圣像,每天晨昏必诵金刚经一卷,佛号千声,不论寒暑从未停止。
崇祯戊寅年,该地发生瘟疫,只好移居到女婿张世茂家的楼上,仅供奉观音大士的圣像,佛像则仍留于旧居,她每日焚香诵经,祈祷此香直达佛所。
转瞬三年过去,岁次辛巳年春天,忽然从空中飘来异香。围绕楼阁数日,粉壁上涌现佛像,庄严而精妙。这个消息远近传播,来瞻仰的人很多,如用净巾擦拭,色彩愈为光明。
又经四年,乙酉年春天二月,费氏告诉女婿说:「我要返回故居,即将往生西方。」她一回到家门就洒扫焚香,礼佛诵经,到了第三天早上,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午时忽然大声说:「我已登上莲舟,就要往生西方了。」遂别众而逝,享年七十有三。
十三 异香满室
周廷璋,号楚峰,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云南人,为人朴实忠厚,虔信佛法。他每天清晨起来,必定持诵金刚经、弥陀经及观音诸经。
他平日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人,尽管别人经常取笑他,但是他毫不以为意,仍旧欣然自得,颇契「无我相,无人相」之义。
他八十七岁的那一年,告诉妻子说:「我将要走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还有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也都来了。」一会儿,又说:「观世音菩萨要我绝荤五天,就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那天起,他每天仅吃一粥一菜,并净持斋戒。
到了第五天,他沐浴端坐,令子弟诵七宝如来名号,自己诵经而逝,身体散发出异香,面貌如生,环侍在侧的人,无不称赞他的成就。
十四 莲华开花
朱氏,宋朝霅川人,持诵佛号三十年,兼持金刚经。开卷时,每次都说有众多圣人驾临察看,故不敢高坐。有一天忽断食,之后每天只喝几杯水,过了四十天,梦见三位和尚,手持莲华说:「我为你种的莲华,今日开花了,所以来迎接你。」醒来之后,朱氏就不停地念佛,端坐而化。
十五 观佛三昧
唐时,明朝湖州人,跟莲池大师受持念佛法门。他的眷属也都能背诵金刚经及普门品,白天各自受持,到了晚上,全家人则聚集于佛前礼诵。唐时更修成观佛三昧,常常见到佛现瑞相,临终时正念而逝。
十六 念佛坐逝
慧安尼师,宋朝明州人,在小溪杨氏庵修行,专修西方,持诵金刚经,不论寒暑都精勤不懈,常看到烛光中现出佛像。有一天身体不适,凝神端坐,告诫大家不要喧哗,过了一会儿说:「佛来了!」叫大家一起念佛,不久就坐逝了。时年九十六。
十七 跏趺坐化
沈炳,字敬孚,清朝长州人,二十岁时得了气喘病,三十岁时病情更重,五十岁越发厉害,就开始念佛并吃长斋。他的朋友杨广文劝他持诵金刚经,于是每天念三遍,病情渐渐转好。
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岁末,身体稍感不适,在月底时,早上起来,盥洗沐浴后,就面向西方,结跏趺坐念佛。当时妻子在他身边,就挥手叫她离开,过了一会儿,便寂然坐化了。
十八 佛现大身
王仰泉,清朝杭州人,平日以屠羊为业。有一天生病,看到群羊向他索命,于是就改行,并从此长斋持诵金刚经,满千遍后,又开始拜法华经。八十一岁的那一年,忽然看到冥吏来追,他抗声说:「我等待佛来才去。」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到佛现大身,垂手接引,欣然而逝。
十九 道心不可退
明朝时,海盐渔户张元和他的弟弟张贞,有一天夜归,船航行到了青松塘,看到水面上有奇异的光芒,于是潜入水中捞起一个石匣,打开之后,原来是一本金字所书金刚经。
当天晚上,张元梦到金甲神对他说:「你前生是长水法师,讲坛作务,由于道心不坚固,所以退堕至此,但是宿因未泯,特别赐你大法,应当精进持诵。」张元回答说不识字,金甲神叫他把嘴张开,拿一粒丸药投入他的口中。
次日,张元醒来后,读诵金刚经,好像是久读熟识。张元将这个情形告诉昭庆寺的传如和尚,传如勉励他回向西方。过了三年,张元告诉亲友说:「莲台已经出现了。」就端坐而化,这是万历丁丑七月间的事。
二十 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唐朝人,生平崇信佛法,每天念佛,持诵金刚经。
有一天,房翥突然暴死,到了阴间,冥王告诉他说:「您持诵金刚经,并且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您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说:「我曾发愿持诵金刚经一万遍,现在还没诵完。」
冥王说:「诵经满愿固然是好,但早点往生净土更好。」冥王看他非常坚决,就派遣冥吏送他还阳。
二十一 诵经可消互用佛物之罪
法藏,唐朝鄜州宝室寺的和尚,戒行高远淳厚,普行慈悲。他曾在隋朝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苇川城造寺一座,佛殿讲堂数座,僧房二十余间,所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倍极庄严,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也非常精妙,书写佛经达八百余卷。
唐朝武德二年,法藏染患重病,昏迷不省人事,忽然看到金刚神手持一卷佛经,对他说:「你一生造寺写经的功德虽大,但互用三宝之物,获罪无量。我现在授你一卷金刚经,如果能够书写读诵,广为流通,互用之罪就能消灭,身上的疾病也能痊愈了。」
法藏于是发愿,决定书写金刚经施送。他自知病重,遂交代弟子将他的衣钵变卖,并书写金刚经百卷,施送一切道俗读诵,说罢就去世了。
到了冥府,冥王问他说:「你一生曾作甚么功德?」
法藏回答说:「曾修造塔寺佛像、书写金刚经百卷施与道俗读诵,兼写其他经典八百余卷。」
冥王闻言,合掌称赞说:「师父您的功德极大,不可思议。」
冥王命令左右取来功德簿,亲自详查,与法藏所述相符,说:「师父您的功德圆满,故放你返阳,盼您多劝大众读诵金刚经,广修一切功德。」
法藏九十九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日,他延请大众诵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各七卷,升座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然后与大众告别,俄而化去。这时,全寺缁素都看到阿弥陀佛接引法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十二 趺坐静参
明朝庐山有位和尚,法名叫做普静,自幼志趣不凡,十多岁时就极想出家。有一天梦见金刚神抚摸他的背说:「你以后将成为善知识,获得正果报。」
他一觉醒来之后,便投师剃度出家,开始研习内典,朝夕虔诵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
有一天,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诵经的方法并非如此。」神人向他说偈,偈曰:
「有相相非真,无法法亦坠,
撇却旧窠臼,即已了大意。」
普静豁然醒悟,从此每天只朗诵一遍,其余时间则趺坐静参,四十年未曾下榻。
一夜,神人又来示梦说:「已经修到个中。」
到了九十岁,他即将圆寂,整夜香气不散,寺中缁众都看到幢幡导引,普静身披著紫色袈裟,手持木木+患子凌空西去。
二十三 红霞罩顶
黄婆,宋朝潮山人,虔持佛号,兼诵法华、金刚二经。有一天忽病下痢,自知时至,便开始断食,每天只喝几杯水。有一天晚上邻庵的善修和尚,梦见黄婆来告诉他说将要往生西方了。
两天以后,黄婆面向西方念佛端坐而逝,邻人都看到红霞灿烂,罩覆屋顶。
二十四 王氏孝女感动天地
王氏,宋朝吉安人,她的女儿每天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王氏临死的前几天,遍体流血,她女儿发愿说:「如果我孝心真实,愿母亲身体不生臭秽。」发誓完毕,血流立止。
一天,她在病榻上,吉祥而卧,手抓著观音的宝幡就逝世了。遗体火化后入殓,家人筛灰时,长出数朵莲华。
二十五 吉祥卧化
陈氏,宋朝人,受持斋戒,平日以禅诵为乐,持念佛号三十年,兼诵法华经五千遍,金刚、弥陀二经各五千零四十八遍。有一天忽然不吃饭,家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想要见佛而已。」说完就吉祥卧化。
二十六 念佛往生
刘道隆,明朝人,他的母亲李氏,四十岁时,发心长斋奉佛,但她不识字,不能诵经,遂整修一间静室,供奉观音大士及金刚经,朝夕焚香礼拜,以念佛千声为课,虽遇寒冬炎夏亦不停辍。
每逢严冬酷寒,家人担心她受冻,辄以炭火置放桌下取暖,她都挥手叫人取走。
李氏虽然不识字,不能诵经,但她却捐出钜资刻印金刚经,施送给与佛有缘的人请回受持读诵。
她每逢生日,子媳们打算替她做寿,她告诫媳妇不得以酒席宴客,不但全家茹素,她自己还礼忏一天或三天,这样的生活,过了二十五年。
她临终前一年,将平日督纺所存的钱,延请僧众诵念金刚经,广修功德。她梦见观音大士拿著一串念珠给她,并说:「你数一数念珠的数目,这就是你要往生西方净土的日期。」梦中一数,有五十三颗,但不解其意。
到了次年,庚子五月三日,她忽然告诉家人说:「我要往生西方了,你们应该大声念佛,助我西行。」她端坐在床榻上,儿子媳妇及所有晚辈,都围坐在她的床前念佛,她在众人念佛声中,安然而逝。
二十七 异香满室
徐孝克,隋朝国子博士,自幼虔信佛法,对于经论的阐释弘扬,不遗余功。南北朝陈天嘉年间,授官奚+冏令,太建四年,征他出任秘书丞,但他不愿赴任。
侯景之乱时,孝克卖妻来奉养母亲,从此持斋茹素,并且受持菩萨戒。这时都官省经常有鬼怪出现,孝克前往居住后,所有妖怪都不见了。
陈朝亡后,孝克到了长安,隋文帝久闻他的名声和盛德,特颁诏令,请他在尚书都堂讲说金刚经。开皇十二年,徐孝克已经七十三岁,临终念佛,室中有异香,邻里都觉得惊异,并赞叹佛法的伟大。
二十八 化人诵经
孙大王+千,明朝人,自幼聪明敏睿。十二岁时,跟随父亲镜吾居士奉弥陀四十八愿,到云栖受持五戒,返家后,断除荤腥鱼肉,摒绝交游,从此沉默寡言,一心念佛,不惜身命,精勤不懈,誓取金台,非要得到上品往生不可。
没有多久,他看到二位比丘手持莲花前来,叫他诵金刚经一天一夜,大王+千忽然坐起来说:「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都来迎接我。」大王+千手结金刚拳印,大声念阿弥陀佛数声,端坐而圆寂。
这是万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一日的事,大王+千并有净土十二时歌传世,详见吴太史西生传中。
二十九 诵金刚经回向西方
吴某,清朝浙江人,已佚其名,他的祖父及父亲俱为庠生。顺治元年,适逢大兵围城,他与父母离散,被抓到张将官的帐下服役,这时他年仅十三岁,哀叹自己本是儒家弟子,竟落得这种地步,必定是宿世罪业所招感,遂在佛前立誓要持斋念佛,每天读诵一卷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
过了三年,吴某将发下的粮银买香供佛,并跪诵阿弥陀佛圣号,精进不已。
如此又经过十年,岁次丁酉十月廿二日,吴某忽然告诉张将官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张将官不信,呵斥他妖言惑众。
翌日,吴某亲自去向提督请假,提督大怒,批示将他交送张将官杖打十五下,吴某丝毫没有怨言,又到各营向众将士辞别,自称将于十一月初一日往生西方。
到了那一天,吴某五更起床沐浴,焚香拜佛之后,仍然到船上向张将官叩拜辞别,张将官大怒,差人跟随吴某到他要焚身的地方,看到吴某向西方礼拜了三次,端坐说偈,偈云:
「身披铁甲,足步金莲,
愿诸将士,各著一鞭。」
说完偈,大家看到吴某口中吐出三昧火,将自身焚化,全营的官兵见状都围绕礼拜,张将官全家人也因此而斋戒奉佛。
第二篇 临终瑞相
一 独目金刚尼
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她天性淡泊,以粗米粗食度日,别人如有馈赠,她都分送给别人。
有一次,她讲经说法,善男信女环集于侧,一位士子问道:「金刚经何以有三十二分?」她答道:「一以贯之,不论儒家佛家,皆是如此,那里分得许多段落?」
她遂说偈:
「佛说金刚妙出群,一言了悟绝声闻,
有人解得金刚意,四八何须逐段分。」
一位和尚问道:「何以称为金刚?」她答道:「金刚是人人都有的,何须如此问?」
她又说偈:
「金刚果信是金刚,百炼千锤永不伤,
粉碎虚空些子在,只今惟见佛毫光。」
又有人间:「师父您通晓佛义,何以不现男身?」她答道:「形体有男女的分别,佛性是不分彼此的,不要作差别观。」
她又说偈: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
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
她的辩才无碍,随问随应,灵敏异常,远近来皈依她的人,不可胜数。
她活到七十多岁,往生之前且预先指示坐化的日期,鼻端有火,并说偈:
「荼毗一去永归空,著处寻空便不空,
我去我来仍是我,电光泡影一般同。」
说完偈,遂端坐瞑然而逝。这是河南一位祥光和尚亲眼所见,亲口告诉余居士的。
二 免堕犬身
宋朝苏州朱进士,平生只读儒家书籍,没有听闻佛法。有一天偶游虎丘山,听到佛印禅师讲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四句,心中非常惊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就想参究全经意旨。
有一天午睡,梦见青衣人押著五个人,朱进士跟在后面,走了约二里路,来到一条大街,再进入巷内,有一青色布帘的人家,在厨房里置放一个木桶,桶内有汤,那五人都喝了,朱进士也想喝,青衣人大声阻止说:「听闻佛法的人不可以喝。」就惊觉苏醒。
朱进士信步走到大街,进入巷门,果然有一户人家与梦中所见完全一样,朱进士叩门进去,询问厨房可有发生什么事?
主人说:「厨房刚刚生下六只小狗,其中一只已经死了。」
朱进士吓得惊怖流汗地说:「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早已经堕入犬胎了。」
从此专心持诵金刚经,到了八十九岁八月十五日,邀集所有道友向他们告别,然后登上后园树枝上说偈:「八十九年朱公,两手擘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然后跃身而下,落地后马上化去。
语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朱进士聆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中叹未曾有,恰如经中所说:「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持经不但可以灭罪,而且由于种下般若种子,依此渐渐修行,到达因圆果满,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然失此人身,不仅受苦无穷,等到大业满时,又不知转生何趣!持经功德可转罪报而得佛果,金刚经实在殊胜无比。
三 天垂华盖
张元素,唐朝洛阳人,少年时持诵金刚经。
天授初年,任黄梅宰邑,家有厄难,常应念而消。到了七十岁,身体不适,忽见到空中垂下华盖,就洗澡沐浴与家人诀别,奄然而卒。
四 舌如金石
明朝相城地方,有位皮工,名叫严江,中年时辞去工作,到佛寺担斋饭,专心修持金刚经,并念阿弥陀佛,声不绝耳。
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断食一个月,平日只饮水数杯,向别人说:「我在某日某时去。」届时,他更衣沐浴后,跏趺坐化,焚化得到舍利子数合,舌头坚硬如同金石,用手敲它,铿锵有声,这是正德三年的事。
五 公卿富贵不能比
明朝天启初年,京师正阳门,有一位老军人,看守一间舡铺,鳏居无子,每年可领到十石米粮,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将剩余的六石变卖,购买薪柴蔬菜等,闲居无事,每天焚香诵金刚经。
当朝的宰相韩爌,每次身穿锦衣,乘坐大轿,前面有随从开道,浩浩荡荡的经过那儿时,一听到老军人的诵经声,往往慨叹说:「他要诵经很容易,而我却很难,我享受不到他这个福分。」
老军人后来活到七十三岁,无疾而终。虽是炎热的六月,尸体却毫不臭秽,更没有飞蝇聚集,京师里的贵人看了都惊奇赞叹,大家出钱为他择地安葬。
韩公素称贤能,他的话可说真实不虚。处于太平盛世,不求闻达,又能无事一身轻,得自由身,所得足够一身温饱,乃是人间仙福,更加持诵金刚经,修最上乘法,为出世正因,岂是一世的公卿富贵所能相比?
六 幢幡来迎
薛严,唐朝人,任忠州司马,平日蔬食长斋,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十遍。
七十二岁临终时,看到幢幡华盖来迎接,他的妻子崔氏是御史安俨的姑姑,亲见薛严随著幢幡华盖,冉冉升天飞去,叫他都不应,全家都闻到异香。
七 般若一日之功
颜光裕,明朝人,世代以儒为业,有一天随同乡里的士绅耆宿,到金刚会听经,甚为惊叹敬服,极想参究金刚经的意旨,可是因为赴试未能如愿。
后来任职太和县,有一天生病,梦见两位青衣人把他拘进阴府,景象幽晦,森严凄惨,冥吏告诉冥王说:「光裕阳寿已尽,生前好杀,喜食牛犬之肉,罪业深重。」
这时,即有无数生灵前来索命,冥王将光裕判入镬汤油煎,牛头鬼卒用刀叉将光裕叉入滚沸的油鼎内,看到光裕全身覆盖著莲华,滚沸的油鼎,顿时冷却。
冥王合掌,命冥吏查看善恶簿,告诉光裕说:「你有持诵般若一日之功,才有这个金刚不坏之身,所以增延你的寿禄,希望你回去之后,多劝世人持诵。」
光裕已经死去七日,还阳后,每天课诵不停,并刻印金刚经六千卷施送,任官至大参。七十岁临终时,里巷的人都闻到异香,光裕再三嘱咐说:「你们务必广为流传下去,嘱咐世代的子孙,受持这卷最上乘的金刚经。」言毕而逝,这是光裕六十六代孙,伯廉博士亲口所说的。
八 鱼求报应
李元宗,宋朝荆州江陵县人,他的女儿十三岁时,梦见一位梵僧告诉她说:「你很有善根,何不持念金刚经呢?世间善男子,善女人,每天如果能够净心诵一卷,现世中可以增加福寿,享世寿百年,命终即生天界。若能究竟般若,可以直登涅槃彼岸;如果未达经意,死后阴府也不能拘录,可以投生富贵之家,享人间福报。」她深信此话,从此每天诵金刚经三卷。
芳龄二十四岁,仍不愿出嫁。后来罹患伤寒,过了三天才死,死后被打入冥府,冥王审问之后,知道她未尝造罪,看见她头顶上有佛相显现出祥光,于是就放她还阳。
临行时,冥王嘱咐她说:「你有般若功德,所以放你还阳,你的父亲所造的杀业极重,所以先减寿二纪,不久之后,就要追来对证,你的父亲常常把活鱼切脍,现在已有七千余尾来诉冤索命,你回去问你父亲,是不是晚上梦见自身落入网中,白天醒来就觉得头痛?这就是鱼求报应的缘故。」
她苏醒以后,遂将此事禀告父亲,元宗大惊,答说确有其事,心里非常害怕,就偕同女儿前往天宁寺忏悔,以斋饭供养一百位僧众,并且断除荤酒,亲手敬书金刚经四十九卷。
有一天晚上,元宗梦见数千青衣童子向他礼拜说:「我们被你所杀,已向冥府诉冤索命,现在蒙你写经的功德,藉此善力,已经超离苦趣,要投生善道去了,你我的仇冤已经化解。你因写经的功德,可以增寿。」
从此以后,元宗持诵金刚经更加虔诚,活到一百二十岁,无疾沐浴而逝。
九 预知终期
明朝朱文恪公国祚,万历年间任职编撰,天启年间拜大学士,自奉澹泊,每天必定持诵金刚经,他曾向儿子说:「我生平不计较荣枯,顺逆一如,这是我得金刚经中『无我相、无人相』两句之力。」他又经常向邻里解说经中大意。
天启甲子年十月廿五日,预知终期,端坐而逝。死后鼻中玉筋双双下垂,历经数个时辰之久。
十 肉身不坏
唐吴氏,清朝济宁人,客居松江,性情本来很暴躁,不能容忍别人。四十三岁那年,开始持长斋,每天在小楼持诵金刚经。
六年以后,四十九岁时,忽然告诉别人说:「我某日要去了,经上说金刚不坏身,我去后可留身三年,才能证明经言不虚。」说罢而逝。
三年后起龛,身体果然没有腐坏,顶上头发长了半寸,提督梁公为之建庵供奉。
十一 不被冥司所管
明朝崇祯年间,嘉兴府角里街,有个名叫施峄阳的人,他和东塔寺有恒和尚私交很好。峄阳年已六十五岁,虽然体弱多病,每天仍跪诵金刚经数卷。
丙子年正月初八,诵经尚未完毕,忽然暴毙,三天后快要封棺时,忽又还魂说:「我以诵经的功德,不受冥吏所管,留在地藏菩萨处,菩萨以我诵经尚未完毕,特别放我回来补诵,但我气息奄奄,不能自诵,须请有恒和尚替代,别人代诵没有用。」
刚好有恒和尚因事外出,等了一天,有恒和尚回来以后,峄阳跪听有恒和尚补诵完毕,举手向他致谢,然后一笑化去。
十二 织经
钱永明,明朝绣水人,夫人张氏,信佛虔诚,每天纺纱织布时,持诵金刚经十遍,作为日常功课。
有一天,张氏在织布时,诵到「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时,忽然停止工作而合掌,她的儿子及媳妇觉得非常奇怪,叫她也不答应,走近一看已闭目坐逝。这是万历庚申七月四日的事。
十三 如愿延寿
何轸,唐朝人,娶妻刘氏。刘氏年仅二十六岁,他们夫妻恩爱,感情融治,育有一男一女,男的两周岁,女的仅一周岁。
有一天夜里,刘氏梦见自己到了冥司,冥吏判决她只能活到春天三月。醒来后屈指一数,仅存半年的寿命,为此忧惶不已,不停的哭泣。丈夫及家人都觉得奇怪,问她为何无缘无故的哭泣?
她含著眼泪说:「我梦到了冥司,冥吏判我仅存半年的寿命,我没有什么遗憾,最令我伤心哀痛的,就是从此这两个儿女,将失去依靠,我怎能放心得下?」丈夫及家人虽然心存疑虑,但亦爱莫能助。
隔了数天,刘氏忽然省悟,遂断除荤腥,延请画工绘制一幅佛菩萨的圣像,虔敬的礼拜供养,日夜在佛前持诵金刚经,每次诵毕,都回向祝愿说:「惟求诸佛菩萨慈悲,让我能增延世寿,若能活到四十五岁,将儿女抚养长大,并为他们完婚出嫁,那我死而无憾了。」
到了次年三月,竟安然无恙,于是更加精勤持诵,礼拜供养。
她三十八岁那年,为儿子完婚,四十三岁时,又将女儿出嫁,完成她多年的心愿。
太和四年冬天,恰好满四十五岁,她将多年积蓄资财全部舍入佛寺,为善已毕,告诉所有亲友说:「我的死期已至。」何轸以为她被鬼魅所缠,不肯置信。
那年的除夕,刘氏亲自延请高僧到家中,在三宝面前,授她八关斋戒,然后沐浴更衣,独居一室,跏趺而坐,高声诵念金刚经。诵毕,寂然无声,儿女及所有的亲属进去探视,看她已经坐化,面貌尚栩栩如生,顶上灼热烫手。远近见闻的人不论僧俗或善男信女,无不对她崇敬万分,赞叹稀有难得,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三宝。
她的丈夫何轸,依照僧礼予以安葬,塔在荆州城外北边。
十四 金刚般若波罗蜜
王德用,明朝绍兴天乐人,他的妻子陶氏不信佛法。
隆庆己巳年间,有一天,陶氏病危,看到鬼卒告诉她说:「你的阳寿已尽,生平不做善事,应当堕入恶道。」鬼卒的话刚刚说完,陶氏就看到地狱诸相现前,受刑的人不可胜数,各种惨状,使她悚然心惊,呼叫她的丈夫说:「地狱现前,你要想办法救救我。」
这时,陶氏忽然想起邻寺的长老每天诵经,而且依稀记得「金刚般若波罗蜜」七个字,于是猛力诵持,念了数千声,蓦然间,地狱景象就隐没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家人看到有五色光明从她口中吐出,陶氏闭目而逝。这时空中有声音说:「陶氏免堕地狱,已经往生善趣了。」
这件事很快地传扬开来,大家争相走告:「经题七字,得脱沉沦」。
十五 诵经不可怠慢
明朝嘉兴府,王载生居士幼年的时候,曾经看到报忠坊有位姓范的仆人。他肩膀担著菜走过市场,每次口中都喃喃有辞,并看到他每天早上起来,必定先在佛前焚香,跪诵金刚
相关文章
-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金刚经持验录(许添诚集)
- 金刚经持验录:《金刚经》一分功德,重如山丘!
- 金刚经持验录:我佛长生之法,持《金刚经》得长寿
- 金刚经持验录:吉祥卧化、念佛往生
- 金刚经持验录:最胜第一功德经即是《金刚经》
- 金刚经持验录:跏趺坐化、现大人相
- 金刚经持验录:诵经坐化、金刚般若波罗蜜、诵经不可怠慢
- 金刚经持验录:重见光明、策内无名幸免一死
- 金刚经持验录:诵《金刚经》回向西方、免堕犬身
- 金刚经持验录:施《金刚经》千卷获神丸、瘰疠痊愈
- 金刚经持验录:善神拥护、阶下停刑、一分功德祝庇冥司
-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持诵《金刚经》化解宿怨
- 金刚经持验录:鱼求报应、预知终期、肉身不坏
- 金刚经持验录:道心不可退、红霞罩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