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 正文

三菩萨示现戒贤法师,为玄奘等待三年

佛教故事2024-01-30 10:42
简介玄奘前往那烂陀寺的最大心愿是拜见寺主戒贤法师,不过即就是最出色的留学生,也弗成能一进校门就见到校长。拜见戒贤法师是一件十分肃静隆重的工作,当然需要一定的典礼和法..

玄奘前往那烂陀寺的最大心愿是拜见寺主戒贤法师,不过即就是最出色的留学生,也弗成能一进校门就见到校长。拜见戒贤法师是一件十分肃静隆重的工作,当然需要一定的典礼和法度模范:

“乃差二十人非老非少,闲解经律、威仪整洁者,将法师参处死藏。”

就是说,那烂陀寺派了二十位年纪与玄奘相仿(这一年玄奘三十二岁,恰是丁壮),精晓经律,长相威严庄重、仪表整洁的僧人陪同玄奘前去拜见参处死藏--即戒贤法师。之所以要派二十小我陪同玄奘一同前去,一方面是表示对玄奘的重视,一方面也是在显示那烂陀寺的实力--先是四位高级教授,然后是二十位学问精深就连边幅都不逊于你的博士后,好让肄业者收起傲气。当然,玄奘始终是以异常忠诚谦逊的姿态前来肄业,并没有半点倨傲之心。

戒贤法师

经由一番繁琐而隆重的礼节后,戒贤法师开口了,问玄奘从哪里来。玄奘回答:

“从支那国来,欲依师学瑜伽论。”

就是说:学生我从支那国(即东土大唐)来,想要跟着法师您进修《瑜伽师地论》。这本来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回答,没想到却让戒贤法师忽然放声大哭起来,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摸不着头脑。在世人眼中,戒贤法师一向是一位法相肃静的得道高僧,为何会在听到玄奘的回答后一把鼻涕一把泪,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呢?

此时的玄奘也异常奇怪,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回答有什么不当,也不便去问戒贤法师为何要痛哭,只是十分镇静地坐在那里,静观其变。戒贤法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坐在一旁的亲侄子觉贤法师给人人讲一下发生在三年前的那段苦楚旧事。

觉贤法师也是那烂陀寺中一位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的高僧,请他来讲这段旧事有三个好处:

第一,戒贤法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当时已经106岁),刚刚又沉浸在悲痛之中,担心自己一边流眼泪一边喘气讲不好故事;

第二,由别人来讲自己的故事可以增加可托度;

第三,觉贤法师口才好,更能生动再现当时的场景,打动世人。

觉贤点点头,又叹了口气,垂泪给世人讲述了一段三年前的旧事:

原来,戒贤法师一向患有痛风病,每次发生发火,都邑四肢举动抽筋,关节像火烧刀割一样疼痛,服药缓解一阵后又会发生发火,足足熬煎了他二十几年。三年前,痛风病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戒贤法师认为再这样苦楚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就盘算用绝食来了却生命。就在绝食的某一天夜里,戒贤法师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三位仙人,一位黄金色,一位琉璃色,一位银白色,个中一个仙人就问戒贤法师:

“汝欲弃此身耶?经云,说身有苦,不说厌离于身。汝以前曾作国王,多恼众生,故招此报。”

就是问戒贤法师:你盘算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生命吗?佛经上讲,人生是由魔难组成的,然则佛经上并没有讲,因为人生魔难就可以用自杀来回避。因为你前世是一个国王,给众生带来了许多烦恼魔难,这才招来今生的报应啊!然后,这位仙人又劝戒贤法师,应该好好检查以前的罪孽,真诚的懊悔和悛改,才能减轻苦楚。只要一边忍受苦楚,一边宣扬佛法,身上的苦楚自然而然就会消除;假如仅仅只是想以自杀来了却,那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魔难还会持续传到下世中去。

戒贤法师听完后,急速参拜这三位仙人。金色仙人指着琉璃色仙人对戒贤法师说,你熟悉他吗,这就是观安闲菩萨;又指着那位银白色的仙人说,这是慈氏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因为戒贤法师所精研的《瑜伽师地论》恰是由弥勒菩萨所口授,所以他当即跪倒在慈氏菩萨面前,表示下世想投胎到他身边。慈氏菩萨回答,只要你广传处死,下世就能生在我身边。

黄金色仙人又道,我是文殊菩萨,我们见你准备白白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不盘算忍受苦楚,用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所以才来劝你;你应该服从我们的劝告,好好把《瑜伽师地论》这部经书发扬光大,你身上的病痛就会慢慢好转。最后,文殊菩萨又告诉戒贤法师,说支那国会有一个僧人盘算前来印度扈从你进修佛法,你一定要等他前来。

从这今后,戒贤法师服从三位菩萨的教诲,一边忍受苦楚弘扬佛法,一边等待着支那国僧人的到来,慢慢的,他身上的病痛确实减轻了不少。

这是戒贤法师第一次公开讲述这段故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宿命人缘一旦获得实现,当然会让所有人赞叹不已,也让戒贤法师感慨不已,这才有了那场不顾形象的嚎啕大哭。

戒贤法师的梦本来跟玄奘没有关系,然则当他听到菩萨在梦中居然提到了自己将要前来印度求法进修之事,自然是又意外又激动,再次礼拜戒贤法师,并表示:

“若如所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教诲。”

戒贤法师异常高兴的准许了玄奘的请求,不过他照样有点不宁神,又问玄奘在路上走了几年,玄奘回答说三年。如斯一来,三年前的梦境全部应验,戒贤法师愈加高兴,当即安排玄奘在那烂陀寺入住。

那烂陀寺座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邑巴特那东南90公里处,规模巨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鼎盛时曾有上万僧人学者云集于此研习佛法,盛况空前。那烂陀在梵文里的意思是施无厌,即永远不知疲惫的施舍。

 

上一篇:家乡豆腐

下一篇:梁红玉的故事

评论问答